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论文_何玉宇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论文_何玉宇

甘肃森华水保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现在随着环境恶化速度的加快,一些省份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更加严重了,这直接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提升,随着现在大家对环保关注度的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小流域治理可以帮助这些地区更好好的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这一技术在小流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1前言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总的来说已近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了,和最开始相比,在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水土流失治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其中不仅有人为因素的参与,还有自然因素的结果,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作为农村中的基础工程,不可避免的会应用到水土保持技术,如果水土流失情况的不到治理那么水土资源就无法有效被保护,周边区域的经济和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此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水土保持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是这一技术可以减弱灾害程度,本文的研究主要对可能受灾的坡面通过修梯田、栽种果林、种草等措施来确保这一区域内的水土能够充足,在地方流域的中上游阶段要设置蓄水池等,控制水资源的流动效果,这些措施对各项工程蓄水降沙等都有着比较好的帮助,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其次,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环境,对水土保持区域要注意开展综合性的治理,治理措施可以使建立经济果林,选择一些根系发达耐旱抗涝,果实又可以给区域经济带来效益的果树,不仅是区域内的环境得到了绿化,还使土地得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了提高,使土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一些粮食生产格局单一的地区,这一方式可以起到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在实施各种措施之后,水土流失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降低。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进行了综合治理之后,各地区可使用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缓解了大家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而经济果林的种植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完善了当地的农业发展格局。在环境方面,保护了更多的水资源不被污染,得到有效利用,促进了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

3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3.1准备工作

在进行某一区域的小流域开始治理规划前,设计部门要对治理现场进行勘察,收集各种数据信息,这一步需要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相配合,与当地的土地、牧、农等各个部门联系,沟通好相关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做好整理记录,确保最终的规划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当地水土情况,同时相关人员要注意深入现场,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和规划区域内的居民、各级政府部门相配合,帮助设计人员来了解附近的地理情况,而不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在现场勘查中我们会注意到一些需要治理的地方可能位于农村山林之中,这种情况一旦开始治理就可能会对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增加了治理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和人民群众做好沟通,从实际出发让大家认识到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使大家能够深刻认识到安全排洪和优化渗流结构的可靠性,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更大的保障大家的的土地权益,确保后期的小流域治理能够顺利进行,使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3.2沟道治理

治理沟道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过流宽度和坡降,再实施水土保持技术,相关人员充分掌握小流域内的比降和面积,对当地之前发生过的洪灾进行调差,记录当时的洪峰流量,洪流时间等,通过研究分析选择出较宽、较浅的沟道来开展小流域治理工作,在一些折角、转弯的部位,应该采用裁弯取直的方法来进行治理,通过有效的治理来控制水中固体物的含量,合理的控制洪峰流量,确保能够安全泄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是设置消力池,当突变位置位于沟道的沟底高程中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消力池结构重新设置,陡坡式的消力池结构在搭建时需要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在实际应用时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毁损,主要原因是洪水的不断冲刷作用。这个时候治理的人员需要把原来的消力池结构改为堰型,这样就可以缓解毁损问题。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坡降率,在治理实施时要注意控制齿墙入土深度,其在上游和下游中落差范围要在2到2.5米之间,使它不透水层中进行切入,从而彻底切断渗流通道,促使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渗流结构中有效提升。最后是修建护岸,由于水土流失区域的沟岸长期被水流冲刷,会出现扩张的情况,因此要把护岸设置在沟道的两边。边墙的材料直接影响着护岸的,一般情况下会对砼和块石进行充分的使用。对于上游的沟道会建设小塘坝,这样可以在防干旱的同时,对浅层地下水进行充分应用。

护岸工程施工时,土方填筑应分段分区实施,每段分两个区交叉施工,一区上料平场,另一区就洒水碾压,保证每一段内设备充分利用,以加快施工进度。填筑应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并做到层次分明,层厚根据现场施工试验确定,初步估计层厚为60~80cm。各段各区之间按顺序形成台阶。筑堤作业工序循环为基础清理→测量放线→铺料→平料→洒水→碾压→质量检测验收→削坡处理,对振动碾不便于碾压的局部边角地段以及与混凝土防冲墙接触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一层填筑完后,都必须进行压实度取样试验,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一层填筑,都必须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填筑施工。削坡处理: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削坡。挖掘机削坡时必要时可预留10cm作修坡量,最后由人工进行修坡处理。削坡前先由测量放测控制点线,并悬挂广线进行控制,以保证结构尺寸。

3.3造林治理

在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时候,会对治理区域的地面坡度、土壤肥力和土层厚度等进行调查,选择当地的适生树种,进一步提高不同区域造林治理质量。

①春季造林。春季在苗木萌动前7-10d造林;在土壤解冻达到栽植深度时抓紧造林。

②雨季造林。应尽量在雨季开始后的前半期造林,保证新栽或直播的幼苗在当年有两个月以上的生长期,以利安全越冬。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结合天气预报,尽量在连阴天墒情好时造林。

③造林选用当地培育的壮苗,苗木做到随起随用,栽后踏实、浇水,适时松土除草,对未成活苗木及时进行补植。

3)对新造的幼林要确定护林员,明确责任,加强管护,及时浇水、锄草、扩盘,防止人为破坏和牛羊践踏啃咬。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水土保持技术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流域治理的前提是对当地的水文地质做好勘查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水土保持技术外,还可以使用部分梯田来代替坡田,对于一些丘陵地形可以修建拦水坝等防护措施,进一步促进节节拦蓄的实现,充分的发挥现有的水利设施功能,在保证水土保持基础上降低投入成本,实现质量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鹏飞.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绿色科技,2017(10):126-127.

[2]张晓静,赵曦.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科学与信息化,2017(32).

[3]韩罡.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运用探究[J].工业b,2017(2):00175-00175.

[4]刘建新,侯淑艳.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实践与思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5):39-40.

[5]闫越慧.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279-279.

[6]刘亚峰.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

论文作者:何玉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论文_何玉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