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理论在国内战略管理学中的应用现状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管理论文,学中论文,现状论文,在国内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5)10—0188—12 战略管理中的制度理论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蓝海林等,2010):一是经济学流派,主要依托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North,1990),以交易成本分析为核心,更关注不同制度选择的效率性(蓝海林等,2010);二是组织社会学派,主要依托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Scott,1995),更关注制度选择的合法性机制和制度构建本身。从制度理论两个流派分别衍生出一系列关于战略管理的研究议题,如企业范围与多元化(Peng等,2005)、国际化战略(Meyer,2001)、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Fligstein,1985)以及企业绩效(Tan & Peng,2003)等。 近年来,制度理论受到战略管理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制度不但逐渐摆脱了传统意义上作为外部限制条件或外部障碍中的一种环境背景来看待的束缚(吕源、徐二明,2009),并作为重要的自变量被纳入传统的理论框架下被重新考量(蓝海林等,2010;Meyer & Peng,2005)。例如,Dunning & Lundan(2008)基于North制度理论而对OLI范式的深入研究。发展迅猛的制度理论由于其深远的现实背景而被广泛关注:中东欧以及中国等转型经济体所引发的深刻制度变革(Meyer,2001),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等(Kostova & Zahra,1999)。制度转型和全球化的加剧,使区域间的制度差异更明显,为学者们提供了背景和机会以研究制度及其变迁对战略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战略理论的普适性(武常岐,2010;蓝海林等,2010)。在此背景下,Peng(2002)提出了“制度基础观”,认为其与产业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是战略管理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支柱(Meyer & Peng,2005),并已被广泛应用于主流的研究中(蓝海林等,2010)。如Wright等(2005)更是将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视为分析和研究企业战略管理基本问题最为重要的四种不同理论基础,制度理论对于研究企业战略的重要性被再一次得到肯定。 此前,也有学者对战略管理领域中有关制度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如Gelbuda等(2008)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两个方面,对制度理论中东欧转型经济国家的发展背景与原因以及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初步的建议。还有一些学者针对某一特定的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进行文献归纳和回顾。如Peng等(2008)对转型经济体中的国际商务战略管理领域进行了很好的综述,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转型经济中的进入障碍、印度和中国等转型经济体中的竞争和成长战略等;Huang & Sternquist(2007)则基于制度理论视角,从管制制度、规范制度和文化认知制度三个方面,对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决策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命题。在国内文献中,有关制度理论的文献回顾,主要是对国外文献中有关制度理论在政治学、组织社会学和经济管理学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性说明和解释。如周雪光(2003)对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赵康、陈加丰(2001)则对制度理论的多样性、理论间的争议与未来发展挑战进行了阐述;湛正群、李非(2006)对组织制度理论的研究问题、观点与进展进行了介绍;刘迟(2010)以及吕源、徐二明(2009)则对制度理论的溯源、定义和类型进行了探讨。 综上可以发现,国外现有的综述性文献主要从制度理论的应用领域、发展历程以及针对某个具体的战略管理领域或特定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较为清晰明确。而国内文献更多地介绍西方制度理论的概念、观点及其在政治和组织科学中的进展,缺乏对制度理论在战略管理研究领域中最新研究特点和趋势的文献归纳。换句话说,尽管制度理论同样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并且国内外丰富的研究文献为国内战略管理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续研究基础,但国内现有的研究进展到底如何?主要研究议题是什么?文献主要来源于哪些学术期刊?具体的论文类型、研究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国内研究缺乏对于这些问题的系统性总结和梳理。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国内多年来制度理论在国内战略管理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文献评估,分析和预测今后制度理论的研究走向,以有助于相关学者更好地把握制度理论及其在战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议题。 二、样本选取 目前,国内较高学术水平的管理类学术期刊主要包括2006年“国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的30种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由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本文将这42种(剔除两类重复的期刊)管理类期刊在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发表的所有论文作为初始样本,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相关成果,以分析当前研究的趋势。 为保证样本的有效、客观以及避免错漏,主要通过检索筛选和人工筛选确定样本,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专业检索模式下,以“制度”“制度合法性”“制度理论”或“制度基础观”分别作为“关键词”和“摘要”对42种期刊逐一检索,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122篇论文。 第二步,对在第一步筛选得到的不符合本文研究目的的论文进行剔除。经过论文写作小组的讨论,采用相关性、实用性、学术性和权威性四项基本原则(张金隆等,2012)进行第二步筛选,确定本文的最终82篇分析样本,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样本的分布 注:《管理科学》数据为2003年1月-2014年12月,《管理学报》数据为2004年1月-2014年12月。以刊登论文数量多少为序排列。忽略刊登论文数量为0的期刊变动说明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下同 图1 人工筛选结果中历年刊发论文数趋势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下同 表2 主要研究人群统计 注:按作者姓名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 三、相关样本论文年度发表数量及作者发布 1.相关样本论文年度发表数量 统计结果显示,自2005年突破了间断性地有1篇的情况后,从2006年开始,与制度理论相关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17篇,文献数量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可以预见,今后,基于制度理论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数量将稳步上升。战略管理学领域关于制度理论论文数量逐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2.主要研究人群及机构分布 (1)主要研究人群。82篇样本文献共涉及159位作者,其中,第一作者74位。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作者所属机构分布。撰写文献的159位作者分布在62个机构中,其中,发表超过1篇论文的机构有25个。从研究群体所属机构看,同一研究机构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趋同,这意味着国内采用制度理论研究战略管理问题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方向相对稳定。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多元化和合法性与组织同形等方面;南开大学的研究内容倾向于合法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与关系和战略联盟控制方式相关;武汉大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转化问题相关。 四、相关样本论文情况分析 1.样本论文类型 根据许德音、周长辉(2004)的分类方法①,本文所选样本论文中,属于实证型的论文51篇,属于概念型和文献型的论文分别为15篇和12篇,属于描述型的论文四篇,没有属于规范型和定性经验型的论文。 2.样本论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样本论文研究数据获取方法。根据武常岐(2010)的分类标准,在51篇实证型论文中,问卷调查是国内学者们采取最多的研究方法,其次为二手资料/数据分析,分别有32篇和17篇。此外,各有一篇论文运用了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在二手资料/数据分析中,分别有10篇和三篇论文的数据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如WIND数据库或上市公司年报)和年鉴中进行采集。在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中,有九篇数据来源于MBA/EMBA学员、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企业高管等。 (2)样本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在51篇实证型论文中,主要运用了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构方程、相关系数分析等统计方法。其中,39篇论文用回归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29篇论文运用了因子分析作为其中一种统计方法;26篇论文使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方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聚类分析、历史事件分析等统计方法的论文各有11篇、四篇、两篇、一篇和一篇;单独将相关系数分析作为统计方法的论文有两篇。 (3)样本论文涉及研究对象的类型。在82篇样本文献中,49篇文献研究特定的企业类型。其中,研究单一类型企业的论文有38篇;研究两个类型企业、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和同时讨论多个同类型企业的论文分别有六篇、四篇和一篇。在讨论单一类型企业的论文中,有14篇是研究特定行业或行业企业的;研究创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的论文分别有六篇和五篇;另外,涉及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论文分别有四篇和三篇;研究中小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论文分别有两篇。 3.样本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分类②,对样本论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战略过程和公司战略是过去15年间战略管理研究涉及最多的两个领域,战略领导与治理、全球战略和合作战略也是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图2 研究领域分布 4.样本论文涉及的研究主题 在82篇样本论文中,共有279个关键词。其中,出现两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这些关键词表明了当前制度理论视角下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关注热点,如企业多元化方式(并购、联盟及控制方式等)、创新与创业、品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和高管能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网络)等。仅出现一次的关键词占绝大多数,大量低频关键词的存在反映了当前制度理论视角下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多样化。从关键词含义上看,目前,国内学者在战略管理领域的某些核心概念使用上仍未达成一致,如制度理论与制度基础观、合法性与合理性等。 表3 制度理论视角下国内战略管理学论文中的高频词 注:以发表次数与拼音为序排列 在279个关键词中,有208个与研究主题有关。从词的含义来看,貌似五花八门的关键词,实质与制度理论或合法性紧密相关,能概括为多种主题集合。其中,排名靠前的五类主题代表了当前制度理论视角下国内战略管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即企业多元化及其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与创业、企业高管与战略、品牌管理与沟通等,如表4所示。 表4 制度理论视角下国内战略管理学论文中表示主题内容的高频词分类 5.样本论文研究内容分析 在本研究中,由两个硕士研究生和三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工作小组,逐一阅读82篇样本论文,并根据论文中关键词和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或理论命题及其核心构念,确定论文所属的研究主题,再结合刘忠明(2009)对将制度作为研究要素带入研究设计的分类方法,将82篇样本文献研究内容分为五种类型,如表5所示。 表5 制度理论视角下国内战略管理学论文研究内容分类 (1)将制度作为前因,即研究制度是如何影响企业战略行为和绩效的。在82篇文献样本中,属于制度前因类的研究论文有42篇。这类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多元化及其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与创业、企业高管与战略、品牌沟通等五个方面。 在企业多元化及其方式方面,蓝海林等(2010)通过理论演绎的方法,从制度理论角度,构建了反映管制制度、规范制度和认知制度等三种制度维度对市场进入模式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徐明霞等(2009)和王欢等(2012)等对制度如何影响企业区域多元化市场进入模式(如重建、并购和合资等)和区位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文献总结;曲波(2012)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组建提供了制度合法性视角的解释;李自杰等(2011)发现,管制制度环境变化会引起合资企业战略突变,并且其影响又受到规范制度环境和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李垣等(2006)从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理论视角,对企业战略联盟的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了制度理论的解释;胡少东等(2011)和宋渊洋、李元旭(2013)分别分析了区域制度环境和制度环境多样性对外资企业绩效和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 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尹珏林(2012)发现,企业所处制度环境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李彬等(2011)从制度理论角度研究了旅游企业面临的制度压力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并且发现,在中国情景下,制度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政治关联的部分中介机制在起作用;杨东宁、周长辉(2005)研究发现,除了企业内部战略导向、学习能力和传统经验的影响外,企业面临的外部制度压力也是企业采取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驱动力量;沈洪涛、苏亮德(2012)研究发现,在制度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主要遵循模仿性来选择信息披露行为。 在创新与创业方面,张玉利、杜国臣(2007)以制度理论为视角,对创业企业的合法性悖论进行了规范的理论分析;更进一步,杜运周等(2008)以制度理论为视角,研究了创业企业先动性、制度合法性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先动性对创业企业具有正向影响,而制度合法性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该结论对解释中国情境下中小企业成功创业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桑大伟等(2012)对转型期制度环境与网络能力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更有部分学者对企业创新行为进行了研究,如赵付春等(2010)研究了企业业务流程创新与变革的组织接受;朱庆华、柳卿(2011)研究了企业的绿色创新和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张婧、段艳玲(2012)研究了市场导向的组织变革动力机制。 在高层管理者能力和战略行为方面,乐琦(2012a,2012b,2012c)从制度理论视角,研究了并购后企业高管变更、制度合法性与并购绩效;郭海(2013)研究了管理者关系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制,发现企业制度合法性、资源组合和机会识别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冯天丽、井润田(2009),李茜、张建君(2010),王鑫、张再生(2012),项国鹏等(2009)分别分析了转型期制度环境对企业家政治意愿、高管特点、高管胜任力和企业家制度能力形成。 在品牌沟通方面,陶岚等(2010)和郭锐等(2010)从制度合法性的角度,探讨了国外品牌在中国转化和沟通的问题;汪涛等(2013)从制度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视角,探讨了犯错品牌的合法性沟通策略;李巍、黄磊(2013)则以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为例,探讨了企业整合品牌管理和沟通的制度驱动机制。 (2)将制度视为一个调节变量,研究不同制度背景下企业战略行为关系的差异。属于该类的论文有八篇。李雪峰、蒋春燕(2011)基于制度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显著促进企业绩效,并且,政府的支持对其关系有显著正向作用;李继学、高照军(2013)研究了制度和社会网络对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信息技术软件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而制度环境质量能够正向调节信息技术硬件投资和信息技术总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刘衡等(2010)根据制度理论视角,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外部环境越不确定,由组织间沟通对组织创新的促进越明显,并且,私有企业更需要高管团队的关系资本;杨京京、蓝海林(2012)从实物期权和制度理论视角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身份降低了企业看涨期权价值,并且其负面影响在市场制度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高展军、王龙伟(2013)从联盟契约治理、联盟公平和制度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企业契约、公平感知和知识整合的概念模型,认为政府支持会正向调节联盟对显性契约的重视程度与企业分配公平感知之间的正向关系,政府支持会弱化联盟对显性契约的重视程度与企业程序公平感知之间的负向关系。 (3)将制度作为背景,探讨或比较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企业战略行为的新特点。属于该类的论文有五篇。徐二明、张晗(2008)考察了处于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国有股权的制度特点,发现国有股权主导的企业更偏向进行内部创新;叶强生、武亚军(2010)分析了中国转型期不同类型的企业,发现私营企业以经济效率为主,国有企业以奉公守法为重;郭海、薛佳奇(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层管理者领导权的变更与企业的创业导向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高山行等(2013)探讨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原始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正式制度支持会支持国有企业原始性创新和私营企业原始性创新,而对外资企业原始性创新没有显著促进作用,非正式制度支持对国有企业原始性创新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私营企业原始性创新存在先促进后降低的作用(倒U型),对外资企业的原始性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赵文红、陈丽(2007)在考虑中国社会文化和转型期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创业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基础上,通过规范的理论演绎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国创业实践的创业机会、动机和创业精神的理论模型。 (4)从动态演化角度研究制度化过程,即研究不同时期的制度演进是如何影响企业战略行为。属于该类的论文有五篇。田志龙等(2002)从制度理论视角,分析了1980-2002年间,中国电力行业在国家、省和企业三个层次制度参与者的行为演变过程和特点;武立东、王凯(2014)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为纵向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企业设立独立董事以增强自身对外部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适应能力,使独立董事制度从规制性向认知性转变;江诗松等(2011)使用共演模型,以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集团为纵向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转型经济制度环境和后发企业能力追赶的共演过程,发现在起始的不合法制度环境下,吉利从外部采购核心部件、逆向模仿车型,以防卫导向的竞争战略克服了制度合法性问题,在扩张阶段,吉利开始增加了前瞻性导向的竞争战略,引进技术并加强研发,进一步实现在核心部件能力上的突破,在转型阶段,吉利为自身建立了支持性的制度环境,提升研发平台和部件生产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张红娟、谭劲松(2011)以天津自行车集群为纵向案例研究对象,从协调演进理论视角,揭示了传统制造业集群协同演进机制。 (5)利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分析同一研究问题。属于该类的论文有22篇。从论文的类型上看,这些研究绝大多数属于文献型和概念型,如宋铁波等(2012)对组织同形进行文献回顾,邵兵家等(2005)对组织间关系形成的动因分析,以及李玉刚、张江华(2009)对企业私下战略行为生成机制及合法性管理的研究等都属于此类研究。 6.样本论文所反映的研究趋势 根据论文的历年发表数量(如图1所示),可以将基于制度理论的国内企业战略管理学领域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07年;第二阶段是2008-2011年;第三阶段是2012年至今。根据上述三个阶段,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及制度理论运用情况频次进行整理,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阶段关键词及制度理论运用情况频次分布 注:2000年和2001年的样本文献数量为0,所以,起始时间为2002年;在2002-2007年中,有35个频次为1的关键词并列第二,但是,这些关键词较为分散,因此没有一一列出;在2008-2011年中,有四个频次为2的关键词并列第五,其中,在该阶段的样本文献中,有两篇的研究主题是品牌合理性,所以,列出了较有代表性的品牌合理性 从表6可发现,在第一阶段中,无论是研究主题上还是理论运用上,呈现出分散的特点,并没有形成集中的研究领域,研究仍未构建起系统的框架,学者们多半是根据现象进行研究或者是延伸性的研究居多;在第二阶段中,在研究主题上最突出的是学者们对“转型经济”和“品牌合理性”的关注,在理论运用上将制度作为前因和调节变量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将制度作为背景、研究制度化过程和不同框架分析同一问题的比例不同程度地减少;在第三阶段中,鲜见“转型经济”和“品牌合理性”这类研究主题,更多的是“并购绩效”和“企业绩效”等企业多元化战略及其方式等,在理论运用上将制度作为调节变量的文献比例以相同速度提高(6.45%),将制度作为前因的文献比例小幅回落但基本持平,而将制度作为背景和研究制度化过程的文献比例继续急剧下降,不同框架分析同一问题的文献比例亦有所回升。从研究主题角度看,从分散到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最后到展望企业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特征与当时的环境不无关系:全球化下,不少制度不完善的国家为了适应市场的节奏而转型,外资品牌为了打入中国而获取合法性,而后,在这场转型战中站稳脚跟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整合企业的横纵向价值链以实现快速扩张带来了一系列制度问题。从理论运用的角度看,制度作为前因和调节变量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制度作为背景、研究制度化过程和不同框架分析同一问题的比例大大减少了。研究主题与理论运用的结论相互印证,第一阶段的制度理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阶段的研究植根于转型经济背景,第三阶段才正视了制度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五、针对基于制度理论的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建议 1.在选题上,提高本土化意识和自觉,避免“模仿”和“跟风” 从本研究的样本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呈现显著的模仿和追随特征。现有文献中,尚未看到与西方主流战略管理文献不同而又与国内管理实践切题的理论构念,更不用说创建新理论。现有文献往往是直接运用已有理论或稍加调整,并采用现成的构念与测量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复制西方已有的观点,鲜有洞察中国情景战略管理现象的研究。这一现状与Jia等(2012)对海外重要英文期刊中302篇有关中国情景实证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一致。这种现象对制度理论以及国内战略管理的成长有利有弊。优点在于许多学者共同挖掘某个话题,使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更加完善,并可能会引起管理实践者的共鸣,扩大所研究问题在管理实践中的影响力。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对同一议题的重复研究只会对已有的知识有所贡献,却无法对中国或其他新兴经济体情景中的管理实践提供新思路、新见解(Leung,2007;Tsui,2009)。 2.在研究内容和范围上,深入挖掘符合中国情景的战略管理问题 要避免在研究内容上的追踪热点,需要扎根现实,结合现有理论,深入研究符合中国情景实际的问题。比如,在制度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制度与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预期也有别于西方,因此,需要更加重视非技术层面或非市场层面环境要素。企业管理不是真空里的游戏,而是在特定制度安排下的真实博弈。这将为制度理论在国内战略管理研究领域提供新议题:一是在制度环境影响方面,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转型期中国存在哪些独特的制度安排,比如地方市场分割、政府干预和制度环境不确定性等;其次,要考察这些独特的制度安排对中国企业战略行为和绩效会产生何种的影响,比如,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如何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战略形态有哪些差异,那些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战略和内部管理程序有何特点。二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日趋活跃,然而,对于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现有的制度理论和国际化理论能否有效地的解释这些本土管理现象,如何推进理论的发展回应管理实践的呼声。三是自改革开放和制度转型以来,期间制度变迁的轨迹如何,其主要动力机制怎样,这种制度变迁对身处其中的中国企业的战略行为选择和绩效、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为了适应这种制度环境的变迁,企业的非市场行为又具有何种特点及影响等等。这些研究议题对现有理论的解释力极具挑战,又是拓展和深化现有理论研究领域的好机会。 3.加强制度因素对企业战略行为与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 正如战略管理权威学者Michael Hitt所指出的,制度对企业战略行为的作用机理极其复杂,是目前学术界存在的理论难题之一(吕巍,陈雨田,2010)。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制度对企业战略行为与绩效的前因研究,亟需加强针对制度因素影响企业战略行为与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当然,这也并不是制度理论一个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往往也意味着需要整合其他理论视角观点,才能提高对该问题的洞察力。 4.提高吸收能力,学习和统一各种经典的理论和概念 国内学者对各种经典的理论、概念与方法仍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主流学术界中,制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关键词尚未统一,如制度合法性、制度合宜性、制度合理性等。还有学者将诸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控制等某一研究领域或议题视为一种理论视角。这些问题不利于国内与国际学术对话,不利于提高研究质量与影响力。正如武亚军(2010)所言,中国学者需要全面地梳理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不同学说,辨析理论前提、规范学术概念和适用范围,增强对理论与方法的吸收能力。此外,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研究学会、学术期刊和论文评审人也应要求学者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统一性。 5.采用合适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提高研究的内部和外部效度,以便将研究结论稳健地应用于其他背景下,才能给管理者提供借鉴意义。这就需要在研究设计中,根据研究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往往需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多时点的设计、考察跨层次的变量等。比如,在深度挖掘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战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时,往往既要考虑纵向追踪的案例研究和扎根方法,以提取转型期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又需要借鉴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来验证和修正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从而实现全循环的研究。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取长补短,可以提高研究的信效度。另外,进行定量实证研究时,除了问卷调查之外,也可以考虑结合档案研究、文本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 ①许德音、周长辉(2004)将国内论文类型划分为六类:文献型,即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描述型,即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构建概念框架与实证分析;概念型,即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实证型,即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定性经验型,即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规范型,即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 ②本文采用战略管理学会的战略管理领域研究兴趣群组分类,将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划分为12大类,即合作战略、战略人力资本、创业与战略、竞争战略、战略过程、战略领导与治理、行为战略、利益相关者战略、知识与创新、战略实施、全球战略和公司战略。标签:制度理论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品牌理论论文; 文献回顾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创业论文; 文献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