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非遗产保护与继承瓶颈的三种模式_油纸伞论文

破解非遗保护传承瓶颈的三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瓶颈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7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非遗作为中国特色的独有文化资源再次引起国内外的热度。近年来,非遗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重视。《非遗法》2011年颁布,四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都被列入保护名录,在经费、场所、传播等方面得到相应扶持。多地出现了非遗博物园、产业园,非遗博览会、峰会论坛成为常态化、品牌化的展会。在工业化、城市化大跃进的背景下,非遗热度背后的后继乏人、资金不足、政策空白等尴尬依然困扰我们在保护传承与消亡中摇摆。

      一、“六大瓶颈”困扰非遗传承

      1.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很多地区公共财政多为“吃饭财政”,缺口较大,投入到非遗保护传承的资金少。例如黑龙江一些贫困县全年财政收入不到5亿元,财政支出达到了15亿元以上,只能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而非遗往往因为观念、市场等因素被纳入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软性投入部分,只能靠边、靠后。

      2.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由于待遇差,缺乏发展平台,基层的非遗人才流失严重,转行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更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文化管理机制滞后

      基层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改革、政府统筹协调、文化产业扶持等文化管理机制严重滞后,对非遗传承较难形成有效的支撑、保障作用。

      4.地方官员追求非遗功利化

      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申报非遗,将本地有多少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视为中心任务,希望上级部门资金扶持,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更有甚者,有些官员和企业家登堂入室成为非遗传承人。据说是因为掌握了公权力和资本更有利于保护传承。如果一味追求“重结果、重形式、重经济、轻保护、轻管理”,盲目性、功利性、凑热闹占据主导,真心落到保护传承上的实效自然有限。

      5.非遗市场化出现变异

      非遗一旦不加区分地进入文化市场,迎合、贴合消费者的需求,作坊变成生产线,产品化、工业化就只能传承手艺、技巧这个“形式”,而深刻的文化精髓却常常遭到遗弃。例如我们可以很轻易地买到四大名砚,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传奇故事又有几人知晓?过度开发利用非遗也只能带来“一次性消费”,偏离了正确轨道。

      6.非遗认定存在糟粕化倾向

      非遗保护传承和政绩、商业利益结合在一起,一些地方只要是有点历史的,只要是民间的,都积极去申报非遗。例如阳谷县、临清县、黄山市三地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将西门庆作为非遗传承开发。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从国际准则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值得保护。那些没有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甚至低级庸俗的遗存,属于自然淘汰之列,也是社会和公众自愿选择的结果。

      二、非遗保护传承的产业化三种模式

      经过普查,全国非遗资源总量已达87万项,所谓非遗大热也仅仅处在将各方视野聚焦过来的初级阶段。面对生存压力,年轻人对非遗传承已渐无老人们那种毫无理由的热情和喜爱,断代明显。

      1.登甘嘎诌(熊猫舞):与旅游紧密结合

      新晋国家级非遗登甘嘎诌(熊猫舞)源于古代苯波教的“百兽舞”,由四川九寨沟白马藏人一直传承下来。表演时由一个表演者头戴黑熊头(去骨做成的标本),手拿木棍和木制刀矛,随着锣鼓声跳跃前行。随着九寨沟旅游业高速发展,单纯观光旅游附加值低的瓶颈开始凸显。当地有意识扶持熊猫舞进入景区、园区、酒店和节事活动表演,还原古人、原住民的生活状态。此举得到游客广泛追捧,实现了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两翼齐飞。2013年游客数达476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0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

      2.分水油纸伞:一镇一业

      分水油纸伞产于四川泸州分水岭镇,明清两代就是油纸伞制作基地。由于近现代广泛使用英国人发明的尼龙钢架伞,油纸伞基本退出伞具市场。作为油纸伞行业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非遗,分水油纸伞充分利用传统手工工艺以及高贵典雅、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吉祥化身的油纸伞文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打破常规,积极进入收藏品、工艺品、纪念品、装饰品等新领域。由非遗传承人带头,将制伞工艺分解成工人流水作业,保持了传统工艺特色,实现年销售10万把规模产量,畅销国内外。油纸伞重新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唯一产业,国家地理标志、中国旅游商品金奖等大量荣誉成为产业和地区复兴的见证。

      

      3.蔡真步堂:家学渊源传承

      “蔡真步堂”始于晚清,由堪舆历法专家蔡伯励的祖父蔡最白创立。精通天文数学的清末秀才蔡最白将其家学传予儿子蔡廉仿,蔡廉仿其后再传其子蔡伯励。抗战爆发后,蔡伯励随父亲由广州辗转来港,继承家族出版通胜的责任,在香港发扬家业。目前全港亦只剩下“蔡真步堂”一家编撰通胜历书。时至今日,蔡氏家业已传至第四代,交由蔡伯励的子女蔡尔椿、蔡兴华、蔡菁华全面接手。在香港街头任何一个书报摊,提起“通胜”二字,摊主顺手递来的肯定是一本近乎“砖头”厚度,封面是传统年画图案的线装书。顺手拈来一本通胜翻开,均印有“蔡真步堂,蔡伯励编”八个字。

      通胜本名通书,又名历书。因粤语的“书”与“输”同音,不吉利,因此广东人改称为通胜。通胜详细辑录星象运行、阴阳节气、方位吉凶、日用宜忌等,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历书反映中国人尊重时间的文化,强调做事要合时宜,这亦是儒家和道家的哲学。

      目前,“蔡真步堂”也在尝试将历法内容简化,制作座台历、年历、日记簿、年历卡等。蔡氏传人也踊跃出席政府组织的文化讲座,推广通胜文化,使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得以传承。

      

      

      三、非遗保护传承两个抓手:政府责任和产业开发

      非遗是最具差异化、特色化和竞争力的文化资源,上述三种模式都回到政府责任可以解决文脉传承的问题上。产业化可以解决传承人的吃饭问题,也能富足当地文化生活和品味。

      1.优先政府责任

      非遗保护传承首先是政府责任,是公共利益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之后,再去有所区别地市场化,才是真正的保护之路。

      一是将政府职责上升到法律责任。例如,《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3年由省法制办发布。涉及到“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与传播”、“利用与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保障措施”等非遗保护的方方面面。明确了非遗保护中政府应尽的职责,不仅非遗传承人将得到政府各种支持,就是学习非遗技艺的徒弟也将得到助学、奖学或者职业培训补贴。

      二是有选择地帮助传承人申报非遗,避免盲目性。例如,九寨沟县文化局、文化馆帮助登甘嘎诌(熊猫舞)传承人填写国家非遗申报材料,解决传承人因不熟悉汉语而无法申报的问题。泸州市江阳区旅游局多方呼吁保护油纸伞,亲力亲为参与非遗申报,通过国家非遗提升了油纸伞附加值,挽救了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使得分水油纸伞再现曙光。

      三是设立区域引导型专项资金。例如,佛山市、顺德区每年有上百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保护无法市场化的民俗、传说、歌曲等非遗。蔡真步堂就得益于当地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和扶持,使得墙外开花的历法传统技艺得以回到大陆。

      四是扶持非遗市场化。很多传承人是民间艺人,没有能力承担非遗产品的商业化运作。政府部门应成为非遗企业的智囊、顾问,为他们策划、宣传、推销产品提供帮助。例如九寨沟旅游部门将登甘嘎诌(熊猫舞)作为景区重要的民俗表演节目,帮助传承人与旅游市场结合,摆脱过去只是在自己小圈子自娱自乐的瓶颈。泸州市政府部门将分水油纸伞作为对外交流的文化礼品,纳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扶持。

      

      2.适度产业开发

      一是打造非遗产业链。政府部门、非遗传承人、企业、金融资本要抱团形成合力,将非遗创意化、商品化、产业化,打造以非遗为核心要素的工艺品、旅游、培训、文博等多业态产业链。特别是将多种非遗项目向园区集聚,搭建产销平台。例如,蔡真步堂正以在大陆重新出版通胜历书为契机,以风水服务为突破口,打造集风水、教育、文博、活动、书画、艺术、出版、商贸等综合型文化产业链。

      二是搭建市场平台。通过培育非遗博览会、展销会、展馆、展区等市场平台,以企业、品牌的形象而非老艺人的个体形象,融入现代商业社会。例如,北京、深圳的文博会设立了“非遗”馆,分水油纸伞这样全国各地有特点和亮点的非遗项目和产品纷纷在文博会上亮相,深受市民喜爱。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既要保留传统的传承形式,又要以高新技术创新非遗的魅力,不断扩展其文化市场。例如,登甘嘎诌(熊猫舞)下一步将要做成影视、动漫等新科技媒介。蔡真步堂通过开展广泛多层次地知识产权保护,将其蕴含的传统历法文化资源打造为中华文化符号。

标签:;  ;  ;  ;  ;  ;  

解决非遗产保护与继承瓶颈的三种模式_油纸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