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校企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研究-基于专利视角论文

甘肃省校企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研究
——基于专利视角

张博岚 水 静 杨海军

(兰州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 校企合作知识转移是企业和高校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实现创新创造的过程。首先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然后统计甘肃省专利申请量、转移量、转移率等指标并结合知识转移三阶段,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甘肃省校企合作专利技术转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校企合作;知识转移;专利技术转移

1 引言

知识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并且2012年政府明确提出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校企合作知识转移极其重要。

1.1 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研究

国外学者Arvanitis等人认为有利于高校和企业实现目标的互动活动都是校企合作知识转移。对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的研究多集中于影响因素和过程机制。前者主要研究企业吸收能力、高校转移能力等因素对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的影响。后者主要提出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左美云、谭大鹏等人则结合国内校企合作特点对模型做出了改进和细化。

1.2 专利技术转移研究

专利是高校和企业研发新技术的关键,因此专利技术转移是研究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反映知识转移情况。专利技术转移主要有三种形式: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质押。

本文将谭大鹏的知识转移过程重新分为三个阶段: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内化。专利申请量、专利技术转移率、专利收益分别反映知识获取水平、传递效率、内化效果。

2 甘肃省校企合作专利技术转移现状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本文只对2007-2016年十年间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喜欢干净、美丽、帅气的孩子。如果你和同行们聊天,他们肯定会有意无意地说,我班某某特别漂亮可爱,某某特别帅,我怎么那么喜欢他们啊!某某又脏又丑,学习还不好, 我看都不想多看他一眼。难道那些丑小鸭们因此就得不到老师的垂爱吗?他们只能自卑地低下头望“美”兴叹了。

2.1 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总体变化趋势

从表1可知,在GDP相似情况下,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率最低,但专利技术转移收益相对较高。在高校平均研发经费相近情况下,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率与云南省相近,与福建相差较多,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012年是甘肃省专利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并非偶然,同年8月,《甘肃省专利条例》开始施行,极大促进了专利申请和技术转移的发展。另外,该条例对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的长期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2.2 甘肃省专利申请人及专利技术转移申请人排名

甘肃省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和专利技术转移总量分别为20209件和384件,企业有37354件和1957件,二者的专利技术转移率分别为5.24%何1.90%。甘肃省专利申请人及专利技术转移申请人排名如图1、图2所示。

以上分析反映出,甘肃省校企合作中的专利技术转移几乎都是以高校为起点,企业为终点,但总体转移水平不高。

图1 甘肃省专利申请人排名

图2 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申请人排名

选择图2中前两名的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某理工大学,分别统计专利受让人和被许可人接受的转移专利数量(因质押专利数量极少,故不再分析)。

选择2016年度与甘肃省GDP最相近的新疆省和海南省以及高校平均研发经费投入经费最相近的福建省和云南省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2.3 甘肃省企业和高校专利技术接受方排名

从图1、2中看到,甘肃省有4所高校两个排行中均位列前十,转移率分别为3.14%、1.99%、2.81%、2.83%,一方面表明甘肃省高校的知识传递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某985大学虽然专利申请量具有较大优势,但专利技术转移率低于某理工大学。

图3、4中的企业均为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即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转移绝大多数发生在集团内部,几乎没有对其他企业和高校进行转移。

图3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受让人排名

图4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利被许可人排名

图5 某理工大学专利受让人排名

图6 某理工大学专利被许可人排名

由图5、6发现,该理工大学的专利转让有一小部分发生在高校内部,而专利被许可方都是其他外部企业。

服务支撑工作需要制度的保证。不断把实践中证明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是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早在2004年,时任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的潘圣明同志,便提出了构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制度保证体系的要求,并着力推进制度的建设。事实证明,在浙江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中,制度的保证不可或缺。

1.虽然近十年我国教育、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均等化供给程度较高,但城镇化进程并没有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化对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系数为正,但影响的显著程度不高,因此未显著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程度。

2.4 甘肃省与其他省份专利技术转移现状对比分析

中医认为鹅肉有补阴益气、化痰止咳、暖胃开津和缓解铅毒之功效,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受淀粉保护,加热后损失很少。土豆虽然富含淀粉,但是升糖速度较慢,而且富含钾,有利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控制。收。炖补时,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

表1 甘肃省与其他省份专利技术转移现状对比表

甘肃省专利申请总量为94261件,专利技术转移总量为4153件,均呈递增趋势,且均于2012年达最大增幅,专利技术转移率为4.41%。但2012年之后,专利技术转移率有所下降,且再无明显提高。专利转让是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总量多增速快。专利质押起步较晚,但自2015年起发展迅速。专利许可量在2011年之后持续减少。

综上,甘肃省知识获取水平较低,知识传递效率较低,知识内化效果相对较好。

3 甘肃省校企合作专利技术转移存在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3.1 提高专利技术转移效率

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原因有两点:一是专利技术不满足市场需求,难以转移。二是企业和高校进行专利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甘肃省首先应大力宣传,强调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性,并通过政策法规促进专利价值的发挥,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保障专利权人的利益,调动各组织的专利技术转移积极性。

3.2 改善专利技术转移的申请人结构

甘肃省校企合作专利技术转移大多是从高校到企业,但较低的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率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延缓了甘肃省专利技术转移的发展。一方面各方都应加重专利技术认可度,合理化激励措施。企业和高校可建立完善的专利申请及转移的评价体系,以评估专利技术的实际价值,政府则可通过制度实施激发专利转移活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找以企业为起点的转移新途径,通过企业专利转移率的提高带动整体专利技术转移的快速发展。

3.3 寻找最适合的专利技术转移模式

专利转让是甘肃省内最主要的专利技术转移方式,而专利质押和专利许可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退趋势。为使专利技术转移模式更为多样化并具有灵活性,甘肃省应积极发展专利质押和专利许可,提出更为合理的专利技术转移方案。

2016年,汤甲真92岁。他在《九十难忘》自述稿中如是写道:“90多年时光,我酸甜苦辣都尝遍,悲欢离合全经过,是淡泊名利和乐以忘忧的心态,不仅让我度过了艰苦岁月,而且使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所经历的坎坷社会和苦难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希望我的儿孙后代们,在工农商学兵诸业中,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能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和有用的人,以报效国家。”

参考文献

[1] Park B.I.Knowledge transfer capacity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echnology acquisition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1,20(1):75-87.

[2] Arvanitis S,Kubli U,Woerter M.University-industr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Switzerland:What university scientists think about cooperation with private enterprises[J].Research Policy,2008,37(10):1865-1883.

[3] Tsai W.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 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5):996-1004.

[4] 潘杰义,李燕,詹美求.企业——大学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206-210.

[5] Mu J,Tang F,Mac Lachlan D L.Absorptive and disseminative capacity: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 network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1):31-38.

[6] Nonaka I,Toyama R,Konno N.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1):5-34.

[7] Szulanski G.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stickines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0,82(1):9-27.

[8] Gilbert M,Cordey-Hayes M.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Technovation,1996,16(6):301-312.

[9] 左美云,赵大丽,刘雅丽.知识转移机制的规范分析:过程、方式和治理[J].信息系统学报,2010,(2): 22-36.

[10]谭大鹏,霍国庆.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03):11-14+56.

基金项目: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校企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研究”(14YB062)。

作者简介: 张博岚(199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兰州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据挖掘研究;水静(1975-),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知识管理研究;杨海军(1965-),男,甘肃天水人,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58

标签:;  ;  ;  ;  

甘肃省校企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研究-基于专利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