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正确认识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否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关系我国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关系我国广大干部群众能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信任的大问题,因此,每一个思想理论工作者都有责任认真研究这一重要问题。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几个有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其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第117页,1972年版。)因此,客观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起点。

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确实出现了许多新发展。在生产力方面,表现为知识化、智能化、高技术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并由此改变着生产方式,推动着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例如,在生产力要素构成上,高级科研人员与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科学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500家公司中, 50%以上的总经理都具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学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3%;高技术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在已接近35%, 而且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所创造的财富已占美国GDP的75%以上。 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已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下降至2%-3%,第三产业比重已从战前的30%-50%上升至60%-70%。在生产关系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了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导致非资本主义因素包含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例如,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中,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产生并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行业。股份制经济广泛发展,生产资料占有呈现民众化、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越来越成为主要趋势,过去完全由资本家家族控制股权的产权结构已被打破,劳动者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股份。在分配方面,各国都注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行福利国家的制度,使资本主义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出现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几乎没有出现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和迹象。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不仅仅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且表现为阶层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种族之间以及意识上激进与保守之间等纠缠交织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反而淡化。在上层建筑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统治能力增强,社会的民主、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的民主结构有所完善,民众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政党政治和政党格局更加复杂。党派林立,此消彼长令人眼花缭乱;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斗争较量十分频繁和激烈,而执政党左右政治的现象愈益明显。

当代资本主义所以产生许多新发展,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马克思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第777页。)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加快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而且改造着人们的活动方式,变革着社会的结构,强化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甚至使资本主义控制力延伸到世界各地。而信息化、网络化、生物工程的发展则为资本主义加强国家管理、掠夺不发达国家以及向其它国家强行推行其意识形态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要求;另一方面,这种矛盾运动还创造出解决问题的物质条件。正如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者注)的物质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7页,1972年版。)历史正是如此。二战之后,一方面,资产阶级被迫在无产阶级的斗争面前作一定妥协,进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使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管理走向社会化,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二战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又为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缩小两极分化以稳定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据统计,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GDP均在1.5万美元以上。美、英、德、法、日、意等国的综合国力也位居世界11位之前。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又改造着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发展。可见,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发展,实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客观结果,决不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大发善心的结果。

三是良好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以资本主义生产率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等等,都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掠夺发展中国家利益以及稳定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正走向成熟化、有序化。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普遍存在无政府状态,这种状态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发生,并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但是,危机也使资本主义管理走向成熟。在危机面前,资产阶级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教训,一方面提出并采用了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则向社会主义学习了计划管理、社会福利等方法,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稳定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环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生产发展的要求,这就使经济运行出现一定程度的有序性和可控性,从而使资本主义出现较为稳定、繁荣的景象。目前,美国连续108个月的经济增长正是如此。应当指出,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这种历史的和兼容并蓄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怎样引导人们认识并实践当代社会主义,消除人们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这是摆在全党面前新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一课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前,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坚持发展的观点。也就是在资本主义新发展面前,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算命先生。理论上的前后一贯性是需要“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邓小平同志则明确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因此,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应当把资本主义看成是活的有机体,而不是僵化的无生命力的东西;应当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丰富现实出发去丰富完善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而不拘泥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所作的个别结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认识,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坚持联系的观点。也就是应当废除非此即彼、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既要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同外部事物的联系性,更要看到其内部的包容性,即,这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体,而不是铁板一块的单纯物。进一步说,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一个纯而又纯的资本主义,而是一个由资本主义及其对立物结伴而成、此消彼长于同一有机体内的社会制度。既然如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着非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因素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应当指出,从资本主义内部的联系性和包容性认识资本主义,是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重要前提。

第三,坚持二分法的观点。也就是认识资本主义,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更不能绝对化;既要承认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不全盘否定,又要看到资本主义依然存在弊端,以及在当代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不足,不盲目崇拜。事实上,资本主义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的许多弊端并未消除。因此,坚持一分为二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利于我们防止认识过程的片面性,并能更好地区别正确与错误、科学与腐朽、先进与落后,从而更理性、更准确地认识资本主义。

第四,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同样也应当适用于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时,应当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中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在头脑中或在现存的结论中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因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不能把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所说过的每一个理论、观点、提法都一概作为处理各个不同时期问题的现成药方。事实上马克思本人也反对把他们所讲的话视为教条。(注:任仲夷《再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南方周末》2000年5月5日第4版。)

第五,坚持历史的观点。也就是认识资本主义,必须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延伸性的认识态度。要把历史时点上的事物放在历史长河的背景中加以认识。既不割断历史,简单地把发达资本主义的今天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进行比较,从而丧失自己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又要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衰亡趋势,从而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必须运用“两个区别”的分析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有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要坚持批判地借鉴,在资本主义的繁荣和发展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要透过新发展的现实看到其背后的实质,必须坚持和运用“两个区别”的分析方法。

一是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制度层面的东西和管理层面的东西区别开来,即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具体管理制度区别开来。前者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本质的东西。必须指出,迄今为止,无论资本主义发生了什么样的新变化,其本质并没有根本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并没能消除其与生俱来的种种弊端,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比如,资本主义依然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各种内在的矛盾依然没有消除等等。但资本主义制度同样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发生着改革和创新,从而一定程度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历史地看,正是这种阶段性改革和创新,构成了资本主义把自己推向生产关系顶点的链条,从而包含了“解决冲突的线索”。(注:《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丙种本,第141页。)这一点, 也是我们在认识资本主义时必须看到的。后者则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管理制度受资本主义本质的规定;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人类社会管理的共性,由这种管理共性所带来的成就,我们理应承认和肯定。实践已证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许多成就,正是其运用了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结果。如资本主义企业采取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劳资矛盾,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灵活地运用金融手段调节经济,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较长时间稳定等。当然,资本主义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根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能全部学到的。但在“两个区别”的前提下承认其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有利于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自觉地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加快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我们防止犯倒洗澡水时把小孩一同倒掉的历史性错误。

二是把现象和本质区别开来。一般而言,人们认识事物,常常容易被现象迷惑,并由此得出先入为主的结论,这是人们认识世界时的一种思维局限性。其实,现实的存在未必是合理的存在,事物的本质往往被扑朔迷离的现象掩盖,因而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必须防止简单化,防止把现象和本质混同起来。这里分析两个问题,以便证明这一点。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化占有或资本民众化的现象和本质。表面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也已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改变。西方学者也因此鼓吹现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一个“人民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一观点也着实迷惑了我们一些同志。其实,普遍的职工持股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职工也绝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或股东。其一,职工持股产生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决不是资本家选择了公有制。因而,它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对立物。其二,普遍现象是,职工持股并额很少,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股东。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只是那些大资本家、大股东。因此,职工持股并不等于职工都有权管理企业,更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资料主人。其三,股权的分散化不但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性质,反而强化了私有制。因为现在大资本家只要掌握10%-15%的股票,就可以控制和支配包括社会财富在内的整个公司的财产,这就使资本发挥了倍加的财富支配力和控制力。其四,股权分散于职工,已成为资本主义约束、麻痹工人阶级的一种手段。因为职工一旦成为公司股东之一,便模糊了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界限,甚至使无产者自觉地走上同资本家“同舟共济”的道路。可见,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只不过是资本主义一种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和统治方法,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正如恩格斯指出,资本“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注:《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丙种本,第141页。)

第二,关于福利国家的现象和本质。福利国家的出现,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资产阶级学者于是把资本主义说成“人间天堂”,民主社会主义者甚至把它称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诚然,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确已取得积极效果,但它同样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其一,福利国家制度产生于工人阶级风起云涌的斗争,因而其实质也只能是资产阶级为了稳定统治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改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这种改良“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财政管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2页。)其二,福利国家的福利费用来源,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归根到底由劳动者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在这里,丝毫没有资产阶级对劳动者的恩赐或施舍,因而也谈不上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改变问题。其三,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弊端:既没有消除剥削,也没有消除贫困。以美国为例,据报载,90年代末,美国收入最高的1/5家庭的年收入是收入最低的1/5家庭的年收入的10倍,首都华盛顿的贫富收入差距高达27倍,而且这种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目前美国有3580万人口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占总人口的13.3%,而且饥饿和无家可归者越来越多。1999年,美国旧金山有近1.4万人无家可归,3000 多万人生活在缺衣少食的家庭里。其四,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真正稳定资本主义统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开支急剧上升,一般已占本国政府总开支的1/2或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之后,这一制度的负面作用便开始暴露:一是政府不堪重负,却不能降低福利,否则就可能导致工人罢工,社会动荡,政府垮台。如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就出现过此种现象;二是养了一批懒汉;三是一些企业由于高税率缺乏扩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地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可见,福利国家制度并不是拯救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家园。

四、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必须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

毋庸讳言,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生存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因为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在巨大的物质财富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具有一定的扩张力和潜力,它还可以通过对自身的不断调整和变革,继续在相当程度上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但这一现实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论断的科学性。首先,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决定其必然灭亡的各种矛盾。事实上,全球化是一把两刃剑,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给资本主义创造出新的矛盾、激发出新的阶级斗争,并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动。例如,近几年来,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不但没有消除反而一浪高过一浪,来势更加凶猛。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并没有根本改变受剥削的地位。跨国公司的发展不但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与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矛盾,而且使现有行业的藩篱变得有名无实,从而引起前所未有的企业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对其本国工人尤其是低技术工人的就业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基本的民主政治秩序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内部技术与经济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使资本主义统治充满了新的危机。总之,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自身的顽疾,因此,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变革就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资本主义新发展的过程,正是它不断扬弃自我,并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推向这一制度的绝境,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创造条件的过程。这一点,无论从发展的内容还是方向上看都是如此。从内容上看,例如资本占有社会化以及分配社会化的发展,虽然仅仅是形式上的,但却同时是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和增长的过程,孕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从方向上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社会形态的这种更替是历史必然。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生产集中,从生产集中走向垄断,从而来到社会主义的入口处也已清楚地表明,资本主义越发展,离它本身的规定性就越远,而离社会主义则越近。在这里,资本主义自我挽救和自我否定结伴而行、不可分割。再次,从外部看,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虽然非常弱小,其前进过程还要经历很多曲折,但它毕竟是一种代表更先进生产方式的新生力量,因而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和斗争中,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时间,对于社会主义是宝贵的,也是有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总有一天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总之,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同任何社会一样,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当然,从垄断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这种变革究竟采取暴力的还是和平过渡的方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能取决于社会实践的选择。

收稿日期:2000—05—18

标签:;  ;  ;  ;  ;  ;  ;  ;  ;  ;  ;  ;  

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