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4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有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1例119眼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2、IL-10炎性因子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2、IL-10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炎性因子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依帕司他;前列地尔;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有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1例119眼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有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1例119眼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经相关检查,患者伴有早期的视网膜病变。将81例患者按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57眼,年龄39岁到80岁,平均年龄(58.91±2.56)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病程3年到17年,平均病程(9.18±1.25)年。对照组患者41例62眼,年龄38岁到7980岁,平均年龄(59.11±2.14)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病程3年到18年,平均病程(9.51±1.0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并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使用剂量10ug注入100ml生理盐水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每天使用一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50mg,每天3次,采用口服的方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
1.4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指标判定包括血肿、渗血、眼底视网膜出血、微血管瘤、荧光造影渗漏点。患者经治疗后,以上临床症状中,3项及以上明显改善,同时血管直径扩张大于等于10%,即判定显效;至少2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血管直径扩张大于等于5%,小于10%,即判定有效;无改善甚至加重,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漫顶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并发症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而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及时有效的控制,可以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利于脂微球特异性分布于体内组织的特点,可以把PGE1 输送到病变部位,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依帕司他属于醛酶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对多元醇代谢途径激活具有抑制、阻断作用,而多元醇代谢途径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普遍生化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2、IL-10炎性因子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2、IL-10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炎性因子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颖,郭海科,韩云飞.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2,8:43-4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3]HAPA R,BAJIMAYA S,SHARMA S,et al.Systemic association of newly diagnosed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mong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presented at a tertiary eye hospital of Nepal[J].Nepal J Ophthalmol,2015,7(13):26-32.
[4]李昕,郑曰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 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 水平检测意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111-114.
[5]王杨,刘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3-95.
论文作者:罗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患者论文; 视网膜论文; 糖尿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注射液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