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车辆的增多使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市政道路的质量问题也备受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道路建设是国家基础性土木工程建设,是缓解交通、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一些工程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随着车辆通行压力的增加,可能出现塌陷等严重事故,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为了预防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病害,如何进行施工处理技术来使其得到控制,这是道路施工建设所有工作人员需要共同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就将对其展开阐述。
关键词:道路施工;病害;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施工病害
1.1检查井周围塌陷
一些城市中,在修建的道路检查井周围会出现沉降、塌陷、下雨积水等问题,这些使得其路面受到了损害,当车辆经过这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发生“跳车”的病害。造成这一病害的原因是因为,检查井周围的条件有限,是无法使用机械进行路面碾压的,砌筑缝隙以及粘土砖本身的强度的限制,但其周围发生荷载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发生变形,进而使得检查井周边的路面出现了损害,会出现塌陷病害。
1.2路面局部沉降
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出现路基沉陷的病害,在高填土路基完成施工之后,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下而出现沉陷问题,在道路表面出现荷载的情况和双向提升的情况下,会使得路基垂直方向出现大面积的沉陷和变形,进而使得车辆无法正常通信,影响公路的通行。通常造成这一病害的原因是下沉问题,具体按程度可以分为不均匀下沉、局部沉陷以及整体下沉。其中不均匀沉降较为严重,会严重影响到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会减少路基的使用时间。。
1.3沥青路面裂缝
能够造成这一病害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基层材料的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施工因素等。而要对导致病害的原因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施工型裂缝和非施工型裂缝这两大种类。施工裂缝造成路面裂缝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路基或者基层在施工中存在质量的问题进而导致路面反射裂缝,第二种就是路面面层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路面出现开裂的问题。第三种是因为路面出现裂缝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封填,让水分出现下渗的情况,基层表面吸收水分,加上行驶的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让粉浆通过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基层被掏空从而产生网裂;第四种就是沥青年久老化,以及车辆超载严重,使得基层受到损坏而导致路面开裂。
1.4路基翻浆
市政道路建设中造成这一病害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就出现了路基翻浆病害。翻浆道路所在的区域内会有很多的粉质土,其本身就很容易造成这一病害,这是因为其受温度的影响,当其受降温影响时其强度就会下降,在遇到降水量多或者水源的情况下,就会容易出现这一病害。温度对翻浆问题的影响非常大,当冻结深度达到了某种标准下就会导致翻浆问题的出现,在初冬和初春这样冷暖交织的情况下,因此温度经常变化,冻结线长期位于路基下较浅的位置,就会让大量的水汇集到一起,在接近路面的地方,进而产生这一病害。可以所造成这一病害的原因中都离不开水的因素,一般在地势低洼、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供应很好的地方很容易发生这一病害。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应该远离未冻结或者冻结未结束的区域,尽量阻止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到路基中,如果是处在较容易发生这一病害的区域,那么就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的防护可以是设置隔离层,在里面进行施工,采用土工布或者砂来处理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有效的排水,让路基的强度得到保证,能够符合公路设计施工的相关标准。还可以使用土灰石等那些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冻稳定性、隔湿性能材料,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增强路面的强度,提高其整体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保证。施工前,项目部首先要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确认,对于施工操作复杂的部分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采取放大样、详图的方法进行核对。如果施工设计图与施工的要求不相符,就会造成施工脱节,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由于道路的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要结合施工环境、实际情况、气候条件来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按照施工的进度计划来组织人力、机械、材料等来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控制
道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包括多个方面,管理部门需要科学统筹、合理布局,不断增强各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各个部门的协作能力,不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明确划分职责,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应结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情况,对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真正做到责任到人,达到提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或者培训,使其能够对目前国内外的先进质量管理控制方法进行了解、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所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对施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
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最基本的要素,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直接决定了一个项目是否能够按时保证质量的顺利完成。在道路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一位施工人员的权限与工作内容和职责。道路出现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施工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不能达到标准,导致很多操作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得道路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培训,保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2.4加强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核心宗旨,道路桥梁施工也要遵循安全的原则。安全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是施工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施工安全管理可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建筑安全,这是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施工作业中出现倒塌等问题,对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等要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二是人员安全,施工操作时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出现人员伤亡等意外因素。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深刻认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严禁违规操作,要做好各项安全保护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安全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存在裂痕、钢筋锈蚀、沉降、结构稳定性不足等常见病害,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工程质量,保障人们通行安全,相关企业应加大对病害的管理力度,并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这对保障市政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斌.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病害与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3:131-132+149+14.
[2]于全臣.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病害与质量控制要点[J].企业导报,2011,13:277-278.
[3]黄陈,唐娟.市政道路施工病害与质量控制浅谈[J].门窗,2014,12:329+331.
论文作者:张云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病害论文; 这一论文; 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