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第一集《海洋时代》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第一集论文,大国论文,地理论文,海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1月,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度热播,该纪录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衰背后的原因,其中也涉及许多地理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各种具有异国风情的地理景观。如果地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将会给自己的教学增添色彩。下面就该纪录片的第一集《海洋时代》中的具体内容做实例分析。
一、运用《海洋时代》进行“地理大发现”的教学
《大国崛起》的开篇中说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在第一集《海洋时代》中,详细讲述了航海家探索世界的艰难历程,这段资料可供地理教师进行“地理大发现”教学时使用。在《海洋时代》中,可以让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有:
①地图的发展演变;
②新航路的开辟(著名航海家、历程、航线、主要地名)。
观看纪录片之前,教师可事先设计一系列问题,如:
①公元1400年前,人类认识的世界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②欧洲人最初认识哪几个大洲?
③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有什么特点,与今天我们见到的世界地图有什么不同?
④藏于西班牙海军博物馆的1500年的地图有什么特点?
⑤人类最早的地球仪是什么时候制成的?与今天的地球仪相比,有什么不同?
⑥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航海家的姓名,并介绍他们在“地理大发现”中做出的贡献。
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由于该纪录片综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接收到其他学科的信息,地理教师要善于引导,把握住教学重点,让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迁移到需要学生掌握的地理教学内容当中。
观看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如:
①绘图活动:绘制纪录片中显示过的地图;绘制航海路线;进行博哈多尔角、好望角、巴哈马群岛、卡里卡特港等地名的标注等。
②讲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讲解纪录片中提到的故事,学生自己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将纪录片中的故事丰富完善。
③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伊莎贝尔女王、哥伦布、印第安人等角色,根据纪录片中讲述的故事,自行设计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以上活动仅供参考,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二、从《海洋时代》中了解别样的异国风情
《海洋时代》中主要讲述的是航海家的历史,但在讲述过程中,给我们展现了许多有关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理景观。在进行厚重的历史思考后,地理教师不妨重新回顾,带领学生一睹平日罕见的异国风采。有些景观在纪录片中已经用生动的语言做了介绍。
◆发现者纪念碑(葡萄牙里斯本)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500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也正是在恩里克的带领下,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发现者纪念碑位于特茹河岸边,修建于1960年。整座建筑呈帆船状,纪念碑入口处上方有一巨大的十字架。船头和风帆两侧下方是人物像雕塑群,站在船头的就是唐·恩里克王子,其身后还有32个人物,分别代表航海、天文、宗教等与地理大发现有关的人物。纪念碑高52米,碑顶是了望平台。
◆萨格里什(葡萄牙)
萨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个小渔村,直到今天,这里仍然荒凉无比。
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这里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还有一座建于15世纪的灯塔,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依然骄傲地矗立着。
◆罗卡角(葡萄牙)
罗卡角位于整个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欧洲大陆的尽头。罗卡角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8.47度,东经9.30度,海拔140米。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
千百年来,这块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奈地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守望着欧洲的梦魇。直到16世纪,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在搏击大海的征程中创作了史诗《葡萄牙人之歌》,罗卡角才一扫往日荒凉、失落的阴霾,一跃而成为欧洲人开拓新世界的支点。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格拉纳达(西班牙)
格拉纳达是今天西班牙境内最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城市,伊斯兰建筑的经典之作阿尔汉布拉宫,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火灾兵难,仍然优雅端庄。
格拉纳达是西班牙的历史名城,著名的旅游城市。格拉纳达地处西班牙南部达罗河与赫尼尔河交汇处,在雄伟壮丽的穆拉森雪山脚下,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格拉纳达的建筑极富摩尔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特点。位于格拉纳达城东部山丘之上的阿尔汗布拉宫是欧洲摩尔人建筑艺术的最佳典范。这是中世纪格拉纳达穆斯林王国的王宫,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阿尔汉布拉”是阿拉伯语,意为“红色的”,大概是由于宫殿的外墙为红砖结构而得名。
格拉纳达城内外还有许多摩尔人宫殿、花园、浴室、喷水池、古城墙等遗迹,以及卡尔特教团修道院、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修建的宫殿、格拉纳达艺术博物馆等名胜。
《海洋时代》中出现的地理景观还有许多,教师可有选择地补充介绍:
◆塞哥维亚罗马大渡槽(西班牙,始建于公元53年)
罗马大渡槽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年~117年)时代,至今完好。渡槽用土黄色花岗岩干砌(不用灰浆)而成,坚固异常。渡槽全长813米,分上下两层,由148个拱组成,高出地面30.25米,气势非凡。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千米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为了跨越克拉莫尔河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4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起初断面标准是30厘米×30厘米。15世纪末,主教命令将其修整,之后一直维修利用至今。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骄傲的象征。1985年,这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里斯本贝伦塔(葡萄牙,始建于1515年)
贝伦塔位于里斯本特茹河的北岸,建于16世纪初,原为塔式要塞。整座建筑外观体现了马努埃尔一世国王(1469年~1521年)时期华丽和多变的建筑风格,其中,有表现宗教、艺术、传说、尤其是航海内容的造型。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等人都曾从此出海远航。现在,塔内仍陈列着16世纪时使用的火炮及其他文物。
贝伦塔原是一座灯塔,内部阴暗,故曾将最下层用来关押囚犯,海水上涨,不少囚犯就此淹死。这座15世纪文艺复兴艺术的建筑,是里斯本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热罗尼姆大教堂(葡萄牙)
热罗尼姆大教堂坐落于首都里斯本。它是葡萄牙全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珍品,为纪念葡萄牙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所建,迄今已历经500年的风雨。从空中鸟瞰,教堂的结构是一个横短竖长的拉丁十字形,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岗岩砌成,显得格外高大、圣洁。30对数十米高的塔尖直指苍穹,给人一种摆脱尘世一切重负的感觉。
这座教堂将豪华、精致与冒险精神相结合,艺术风格源于葡萄牙第14任国王堂·曼努埃尔一世。
课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查找资料,了解两国的景观特点。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即兴表演,“游客”向“导游”提问,“导游”讲解景观特征。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两国的旅游路线。
另外,纪录片中还展现了“西班牙斗牛士”、“印第安人演奏乐器”等场景,地理教师要善于收集,将其用在自己的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