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论文

论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论文

论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

梅兆卿 安徽广播电视台

摘要: 在媒介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应用,新媒体给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史无前例的冲击,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收视率都受到严重影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不例外,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激烈竞争,电视媒体需要想方设法加快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型,转变传统媒介思维,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质量,让节目内容与形式更加完美地结合,为观众播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 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转型

顾名思义,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与社会普通老百姓生活、工作各方面息息相关的新闻,广义上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其报道内容的涵盖面非常广,大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小到基层百姓的“家长里短”,都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素材,由于民生新闻是以服务百姓生活工作为宗旨,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从社会普通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所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经播出就引发社会受众的普遍关注,曾掀起一阵收视狂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广告效益,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支柱节目之一。自2002年元旦江苏广播电视台城市频道制作播出《南京零距离》节目以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收视率节节攀升,在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例如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的《夜线60分》、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节目,受到社会受众的热烈追捧。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以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自身质量的下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困境,无论收视率还是节目的口碑效应,都大不如从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到了必须面临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期,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革新,大力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打造名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良性发展。

一、媒介发展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论从节目制作播出层面还是节目策划营销方面都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模式,与此同时,由于媒介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各大电视台定位策略的调整,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导致其生存与发展环境更加残酷,具体体现在:

2012年,按照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相关要求,上海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一是在已有水资源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信息采集,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是建立市区两级水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进一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对“三条红线”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的能力。

(一)节目缺乏创新,制作人员水平良莠不齐

在新媒体时代,创新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赖以生存的根本。而现阶段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明显缺失创新的意识以及创新的能力,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没能及时有效的创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竞争力下滑,说到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采写、编辑制作、播出人员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是缺乏创新的关键。

(二)节目形式固化,内容愈发泛娱乐化

通过系统分析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转型和创新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型:

接报后,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立即使用广东智慧海事平台搜索附近应急救援力量,调派附近的海事直升机前往核实情况,指令海巡0925立即前往救援并作为现场指挥船,协调湛江海事局、海监、渔政、公安边防等6艘船艇负责现场警戒,随后,一艘消拖两用船及一艘三用工作船分别从遇险船两舷接近遇险船实施消防救助,待火势减弱后,救助直升机抓住时机立即将船上受伤人员转移至陆上,送往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三)节目内容过度同质化、低俗化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要以传播社会正能量为主,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不能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刻意追求收视率而报道一些色情、暴力等方面的内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相关新闻从业人员要加强信息“把关”能力,提升信息把关意识,多选择一些对观众生活、工作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报道内容,真正地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服务性,为所有普通老百姓提供服务。

(四)部分电视台缺乏电视民生新闻的长远规划

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都是以发生在本地的社会新闻事件为基本素材,虽然能够体现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贴近性”原则,但是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以及新闻报道的格局偏小,集中于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反映人生百态,一段时间内确实也能引起当地观众的收视兴趣,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以报道“小民生”为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会引起观众的收视疲劳,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长远发展,毕竟新媒体时代的观众除了要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还要知道发生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事件,尤其与他们息息相关地一些重大的民生政策,譬如医疗社保改革、安全卫生等“大民生”,所以,新时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取材方面要兼顾“小民生”与“大民生”之间的平衡,改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只报道“小民生”的习惯,增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取材范围,满足观众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育人。大学人才培养应注重以下方面:(1)在科学层面要具备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应授之以渔。追求考分的学习,培养的是解题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历不能等同于能力,知识好不好用,只有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因此,教者应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明其理、精其术,举一反三,以达明理明道。(2)在文化层面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育人不能只看分数,更应看为人之道。追求功利的学习,培养的只是狭隘的个人幸福。夫不能报国,不能善待,其拥万贯不能尽意,其拥相位不能达欲,不可谓君子,不可谓人才,关键在立德树人。

二、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转型与创新的策略研究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广受观众的喜爱,除了节目的内容非常“接地气”外,还因为其往往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但是在新媒体时代,随着观众自身审美水平和受众意识的增强,观众的“胃口”也在不断变化,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去选择收看电视节目,如果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式一成不变,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而目前,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都存在这种情况,即节目的形式固化,毫无创新,缺乏新意,并且节目的内容也呈现出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为了吸引观众而“哗众取宠”,反而激发了广大观众的反感情绪。

(一)合理报道“小民生”与“大民生”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走红,很多电视台为了分“一杯羹”,盲目跟风,也制作播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但是却没有根据电视台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实力合理规划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计划,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播出时段、节目翻盖范围、潜在收视群体都缺乏系统的调研,完全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可想而知,这些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迟早会陷入困境,届时会导致电视媒体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宣传社会主旋律,增强服务性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度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收视热潮,导致全国各大电视台都纷纷制作播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而电视观众的人数有限,除非是十分高品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否则收视率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播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实力较小的地方电视台,没有雄厚的实力去与中央电视台以及知名省台竞争,他们就采取借鉴或全盘照抄知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长此以往,全国各大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逐渐暴露出内容高度雷同的现象,而且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越来越低俗化,严重干扰了观众正常的信息需求,最终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口碑。

(三)借助新媒体,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经发展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媒体不能忽视新媒体渠道的作用,相反,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播出环节,要考虑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力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播出,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优势,让观众可以全天候进行收看,提升观众的主体地位,让观众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而有利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最终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

(四)树立创精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意识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是一种商品,高品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能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在新时期,电视媒体要有打造知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意识,以“名节目+名主持人”的模式,确保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形成自己的节目品牌,从而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表5显示,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5种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大体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直至最后检测不出大肠杆菌的数量。0%、25%的青贮饲料中大肠杆菌数量在青贮发酵的第11 d左右达到高峰,为109数量级,50%的青贮饲料中大肠杆菌数量在青贮发酵的第20 d达到高峰,为109数量级。100%的青贮饲料中大肠杆菌数量在青贮发酵的第5 d左右达到高峰,为108数量级,到第45 d之后检测不出大肠杆菌的存在。

三、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趋势进一步深入,已成为今后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电视媒体不可能逆势而行,因此,电视媒体要抓住新时期媒体发展的机遇,坚决贯彻“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原则,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转型,培养“打造精品节目”的意识,切实以观众的核心信息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质量,还要进一步加强利用新媒体资源的能力,拓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播出渠道和潜在观众群体,逐渐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确保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梁颖.浅析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如何创新[J].神州,2012(29):225-225.

[2]陆学莉,孙玲.新媒体背景下的民生新闻:传播优势、变化趋势和路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5(6).

[3]翁斌.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4]曾欣瑜.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与传播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梅兆卿(1985.10.03-),女,汉族,安徽潜山人,主要研究方向:电视民生新闻。

标签:;  ;  ;  ;  

论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