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学的逆向研究方法论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科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逆向研究方法是历史科学一个重要研究方法。它的初级度运用能够帮助人们借助当代现实的清晰和启示进一步认知历史的真实;它的高级度运用能够帮助人们在最深层面完成对现状的把握和对历史认知的统一,直接参与对未来的思考。逆向方法是时代对史学的呼唤,它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共同建立起人无隔膜,学无鸿沟的大史学氛围。
关键词 历史科学 逆向研究方法
电影《老井》让人忘不了那力度深沉的结尾,忘不了那满铭数百年来世代为打井而捐躯的老井村人姓名的青石志碑。《老井》结尾强烈艺术效果的内核,在于它史意深长的逆向效应:现实地反思历史,从而从历史特有的深度透视当代乃至揭示未来。这种方法,在史学研究中就是逆向研究方法。笔者拟对历史科学的逆向研究方法作一论探。
一、特征、客观性与特长
历史的逆向研究方法是与历史的顺向研究方法相对而言的。所谓顺向研究是指由远而近、按传统纪年方式叙述史事、研究历史的方法。逆向研究则从顺向研究往往不详问津的“当今”向着“过去”焊接,由近而远、由今而古逆时向地研究历史,思维的起点与轴心始终是近今和未来。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揭示它的特征:这种“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结果开始的”。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马克·布洛赫也倡导过这一方法:“从相反的方向来阅读历史”。②
表面看来,逆向研究方法颠倒了时向,凸现了主体,超越史学地强调了现实乃至未来,与传统的历史顺向研究方法悖离。但是,当我们把握了历史和史学的本质,我们终会看到这种方法具有着严格的客观规定性:一方面,历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过程,诚如科林伍德所说的历史“不在于构成它的个别事实……而在于它是一个过程,一种由此及彼的发展”③。尽管它往往发生在时段上的前半截也完全可能穿破时界完形或变形地存活于现实乃至未来之中。这就决定了在历史、现实、未来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客观一体性,而这种一体性奠定了我们研究社会时既能依顺时向、也能反逆时向穿梭思考的客观可能。另一方面,人的行为需求规律决定了史学实质上即为了当代人类不断认知现实乃至未来中的自我,“使人增加掌握现在的能力”。④无论史家笔端起自多么遥远的过去,却总是从当代人们所生活着而又永向未来走去的现实社会出发的,如同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指出,历史问题本身则是“由我们现在的理智兴趣和现在的道德和社会需要——所提出和支配的”⑤,因此,史学的客观总机制总是背逆时向的:由现在回溯过去,由今人反思古人。顺向笔法尽管缜密丰厚,不过是实现这一机制的中介性科学手段而已,经此中介之后,仍要依赖逆向方法才能重建现实与历史的统一、从而最终完成史学价值的圆圈。
历史科学逆向研究方法的若干特长可以分为二个级度来论述。
之一,初级度运用中的逆向研究方法特长。一言括之,它能够凭借现实的启示,进一步认知历史的真实。(1)逆向方法能够参照现实的清晰,重建、还原历史原貌的清晰。既然历史往往是一个穿破时界的“过程”,它会积淀或反复出现于当代得以直接被见于世人,那么诚如马克·布洛赫所言: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最晚近的时期”无疑“总是最明晰的”,从这“最清楚明白或者最少错误的形式出发去理解那个最模糊的”⑥,我们就可以克服机械的记年式所致的想象成份而重建历史的原貌。布洛赫本人在《法国农村的历史特性》一书中对回溯法身体力行。他对法国直至十八世纪始终无文字记载的农村史成功地揭谜,就是从地名、田野景观、民俗、耕作制度及其分布区等当代现状的调研入手,一一加以推析而出的。美国民俗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也是典范。在摩尔根以前,缺乏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一直是上古史中最难说明的地方,多少史学家潜心于远古神话和残片般的文字,试图对此予以说明,结果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可摩尔根通过对生活在当代的易洛魁部落进行实地实事考察,发现了活着的氏族制度,再结合神话材料,证明了氏族制度是全人类各民族共同经历过的一个历史阶段,从而一举破解千古之谜。马克思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指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⑦(2)逆向研究方法能够运用人类最崭新先进的科学理论和观念,丰富和深化对于人类过去经历的合乎客观实际的理解。人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能力随时期发展而递进,通常情况下当代的理论方法,见闻眼界往往代表着人类认识的最新视角和最高水平,正确地运用现代思路辟析过去,不但不会歪曲“过去”,反而能够剔除蒙蔽在“过去”机体上的古老尘埃,掘出史料中的新精髓,开辟史学研究的新境界。14、15世纪西方启蒙时代的伏尔泰把理性主义引入史学,使多少年来以记事为主的历史学开始升华为社会整个抽象研究的历史哲学台阶。19世纪上半叶兰克将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引入了历史,从而将历史的具体纳入了严格的证伪和推理的科学规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大沟通所形成的全球观念流向历史,以环球研究为特征的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论和汤恩比的文明形态比较论先后问世;克罗齐作为哲学家将黑格尔主义引向史学、作为社会活动家将强烈的现实精神引向史学,突出强调了历史中永恒的精神要素和当代性;马克斯·韦伯将社会学的立体多元视角引入史学,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因素;而新史学——年鉴派则身体力行,将历史学与当代新兴科学全方位交叉,使史学从许多方面,向着“总体历史”方向汇合发展:与心理学结合,开辟了社会心态史研究新领域;与地理、工艺、经济、语言文字学结合,极大拓展了经济社会史天地;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运用结合,创立了计量史学。又如,对于中国明末清初唯物主义大思想家王船山的哲学,从曾国藩、谭嗣同、刘人熙、梁启超等人都曾潜心研究,但由于缺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正确思维方法,他们“始终未能通其窍奥”,⑧而正如彭大成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诞生之后,中国几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毛泽东思想这把科学钥匙,才真正全面打开船山哲学思想宝库的大门”⑨。
之二,高级度运用逆向研究方法的特长。这一特长最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从更加深入、具体的现实层面反思历史,再从历史对现实的回应力中把握现实的真实,从而在最深的层面上达到现实与历史的统一,直接参与对未来的思考。逆向方法的高级度运用与初级度运用相比,现实因子与历史因子结合程度更高并呈体系化,它既充分发挥着历史科学作用,又远超出史学研究范围,着重解决当代乃至未来的重大社会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可谓典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与此前各阶段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有机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学说体系,深刻透视和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如他详尽考察了起自封建社会末期直至他所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当代资本家提高生产力的实质是剥削剩余价值;⑩他详尽考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全过程,揭示了当代资本来自于历史上的剥夺而又必将导致将来的被剥夺——资本主义所有制灭亡的历史必然。(11)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逆向思路中,历史的科学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思维的重心始终是现实乃至未来。如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系统翔实地考察了人类的原始社会史,但与摩尔根不同,他思维轴心仍在于现实思考,他引证和运用有关原始社会的大量史料,却紧扣当代最重大的社会问题,从历史对现实的对应中,科学地论证了私有制,国家和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永恒性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降生的历史必然。
逆向方法的马恩式高级度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对史学方法的独到贡献,但是,应当指出,此种运用在史学界的研究实践中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机体中古、今、来三者间客观存在着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被过于注重分门别类的学者们人为地割裂了:表现在研究现实的经济学家,如同费尔南、勃罗代尔所批评的只“固守最近的现实,往前追溯不超过1945年”,放弃了历史的“观测场”;(12)表现在历史学家则埋头故纸堆,为史而史,不愿稍越历史的时界雷池、而凭借知史优势、贯通地、正面地研究当代问题。前者导致了现实研究的肤浅无根,后者则使史学研究古朴迟钝、远离社会生活而产生所谓“史学危机”。因此,特别是对于当代中国历史学者,加强逆向方法的高级度运用,使史学对社会实践发挥出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特有功用,是克服所谓“史学危机”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途径之一。
笔者并不否认历史科学顺向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历史科学中逆向方法特长并不排斥和取代顺向方法的固有特长,诸如遵从时序,严格实证,横断微观等。其实,逆向方法特长恰在于它能够赋予顺向方法固有特长以更大的能量:它的初级度运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刻、真切地认识依顺时序发展的历史的原貌和过程,它的高级度运用实际上也是顺向方法运用从历史向现实、未来领域的延伸贯穿。不过,这里所强调的是,顺向方法能量的这种增长,仅仅依靠其本身确实是无法作到的。
二、误区及其避免
逆向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却并不容易。客观社会过程发展的多样性,变异性和永恒性以及它对人的主体认知所要求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可能会带来无限随意的负面性),造成了这种方法合理运用的高难度:一方面,社会发展过程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存在着有机一体性的历史、现实、未来三维,又都存在着各自的细节,而未来一维还仅维系在人们心目中的可能性王国里。这无疑要求研究者把思维提高到单纯顺向方法所没有的高度和广度:宏括时段古今来三维;精度:不是笼统的而是谨密的宏括,不仅要系统详尽占有历史资料而且同样程度地把握现实材料,同时还要对未来进行未来学式的严密推想。另一方面,主观能动性只有合乎科学的规范,才能使之不致与社会发展客观过程发生背离,这又特别要求把思维提高到这样的层次:不仅是具体直观的,而且是理论抽象的,不仅是专项封闭、自成系统的,而且是多项交叉汇通、相互园融一体的;不仅顺应当代当前的时务时势,而且还要始终忠诚贯穿于历史、现实、未来三维的人类永恒的终极精神价值。否则逆向方法也很容易滑入荒谬的“误区”。
在历史科学的逆向方法运用中,至少有几种典型的“误区”尤需防范。
之一:不尊重史实而进行的普罗克鲁斯蒂斯式的逆向研究。(普罗克鲁斯蒂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强盗,以长短二床为尺度,让路人躺上床时,比床上则砍双足,比床短则把人拉长)。它表现为对顺向方法的顺序、细微、横断、实证等特长及成果的忽略、轻蔑乃至割弃,以不确切充分甚至歪曲了的史实来参预现实思考,此种逆向所产生的现实折射,科学成份势必大减。17、18世纪自赫尔德以来一些过于偏爱自己理论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就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克罗齐批评他们“割弃某些最重要的事实,而对其他被接受下来的事实则加以歪曲,使它们符合一种不是真正而是强加于它们的意义。甚至那些仅仅作为叙述的实际助手的年代划分学也受到了折磨。”(13)
在对历史哲学弊端批评中产生的19世纪兰克实证主义史论是防范逆向方法坠入这一误区的自觉理性。兰克强调再现历史真相必须“对可靠资料的批评考证,不偏不倚的理解,客观的叙述,所有这些结合起来”。(14)这些原则在逆向研究中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我们没有理由轻视和放弃反而要加强传统的顺向研究,诸如考据、编撰学、断代史、地方史、各专门史等。当未来和现实的逆时向介入的不是一鳞半爪或未经推考的史事、而是一个确切真实的全方位的历史整体时,呈现给我们的才将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社会机体。
之二:缺乏当代主体意识和素养,泥古不化,让死人拖住活人的逆向思维。这方面,恪守古典、厚古薄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可谓典型。以治史而言,修前代史不修当代史;以治世而言,言必称尧舜,行必出古训,故有以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就学术主流而言,二千余年都以释经解经的经学为尊,尚古薄今;以古代今,让活在现世的人们牢牢纳入早已逝去的圣人先帝的规范之中,此种逆向曾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巨大的惰性,严重闷杀着当代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中国既便有革新的思想火花,也得首先付出让古人阉割一番的沉重代价,近代以革新著称的梁启超也不得不感叹自己“所酿之酒,无论新旧,皆装于古代哲学,大部分为经学旧瓶之内”。(15)
尼采对当代“历史感”的一番非难虽然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却也包含着克服以上误区的理性思索。他指出,我们只有站在现在的顶峰才能解释过去。历史除了作为生活和行动的仆人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他篡夺了权力自立为主人,就阻碍了生命的活力,阻碍了建立新业绩的强有力冲动,从而也就把未来连根拔掉了。(16)卡西尔也曾指出:“同时意识到现在的状况和过去的局限,才能塑造未来的形式”(17)。
之三:无原则地唯长官意志是从,将史学逆向研究变成政治的婢女。本世纪70年代中国一度出现的以古讽今的“影射史学”是此类误区的典型例子。此类误区发生于当今,则可能更多地表现为以对国家政府的依赖,代替了研究者自身应有的独立思考;以对长官意志(理论方针、政策指示等)的一律认同,代替了对长官意志与客观规律是否真正同一的检测、监督的探求。具体研究过程中,则清一色地表现为肤浅地图解或平庸地附会政策,只敢阐述有时甚至只敢恭维其正确性,远远回避其主客观间的距离问题,不敢通过严格的论证揭示现行政策的不完善、不可行、不正确,从而丧失了史学所独特代表的实践的启示、实践检验、实践监督对现实政策问题思考所应该发挥的积极功用。
避免之法在于加强立足于实事求是基础上科研思考的独立性,增强研究者自身的主体意识,在逆向研究中,我们既要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也要敢于正视现实,针贬时弊,直书剖析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并且敢于对工作中包括国家政策措施中的失误或不合理之处进行中肯善意的批评;对于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我们也大可以在真实领会精神实质的前提下进一步独立创造、理解发挥。只有坚持了逆向研究的独立性,我们才能确保学术成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使史学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效用得到真正发挥。
逆向研究方法误区实际上是陷入唯心主义的境遇,无论是不把握历史,抑或是不把握现实,无论是丧失研究的独立精神抑或是忽略古今差异的牵强联系,谬误的逆向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背离历史和现实乃至未来的真实,背离三者之间真正的内在联系。这就决定了在逆向研究中避免误区,纠正偏差的根本法宝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基本法则。
篇末余思:大史学
历史科学的逆向研究方法呼唤当代史学研究者建立起无限开放的大史学概念。从横向看,历史学应该突破旧有封闭的学圈,向广阔的八方开拓:社会学的、文化学的、政治学的、民族学的、民俗学的、经济学的、地理学的、美学的、未来学等一切社会人文科学以及各门自然科学的,等等。史学队伍也应推进自身知识结构多元化建设,一方面,历史学界本身应当充分吸收当代各门学科的理论思路,培养现代的史学素质,改变知识老化状况;另一方面,各科学界也应学习和问津史学,在自身知识结构中添入史学素养,学会史学思维,凭借各学科素养的优势,从各自角度探索史学或与史学有密切关联的当代问题。从纵向看,历史学应该突破年经事纬的时界封闭,向着社会的现实与未来开放:史学界应有部分学者将严密深刻的史学关照直接携入当代问题研究的前沿,以求取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与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的科学真解;各类属于当代学科范畴的学者(如经济学家)也应当将研究视野,追溯到事物原发状态的历史源流之中;许多问题还需要二者携手合作,联合“会诊”。只有建立起人无隔膜、学无鸿沟、时贯古往今来的大史学氛围,逆向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在广阔的领域纵横驰骋。而只有当逆向方法得以充分运用之时,中国史学才会有一个新突破——它将不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全方位的;不再是仅停留于经验叙述的,而是真正上升到理论思维层次;不再是空洞、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而是深入到更深的实践层次向社会开放,从而使治史本身也成为当代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1995-3-16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92页。②⑥MarcBloch:"Historian'sCraft".AlfredA.Knopf,Inc.1953,P21P45。③R.G.Collingwood:"TheIdeaofHistory".oxfordUniversityPress,1946.P172.④[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⑤ (16)(17)[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第226、227、227页,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8页。⑧《记谭复生烈士从先府君受学事》。⑨《船山学刊》1994年第2期第30页。⑩ (11)马克思《资本论》,第347、781-832页。 (12)[法]费尔南·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史学理论》1987年第3期。 (13)[意大利]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中译本,第226页。 (14)LeopldVonRanke:ThesecretolworldHistory,FordhatnVniv.Pr.NewYork,1981年.P234. (15):《梁启超史学著作四种》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