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与心理
小学生“学习不良”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田 莉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 提高学习成绩,缓解学习不良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学习不良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学习良好的学生。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敌对心理、歧视感知较高是导致学习不良的重要心理影响因素,而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其负面影响,其中歧视感知是中介机制。因此,学校和家庭应给情绪不良、压力感较高和敌对的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缓解学习不良情况。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不良;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深度教学;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一、问题提出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养身心健康的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和终极目标。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毕生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期(6-11岁)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是保证个体成年后心理健康的关键。而这一阶段正好是小学阶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勤奋学习是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是他们主要的认知和行为活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自我认同感,产生自信心,追求价值感。学习是小学生心理任务的核心,学习业绩的高低是最为直观的评估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小学教育着重关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对导致学习不良的深层次心理因素研究较少。[1]
学习不良是小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指排除生理因素后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严重失调的现象,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传统教育中,学习成绩是评估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和家长的关注焦点。[2]学校和家长对学习成绩的着重关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小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不合理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不良。[3]
4.黄河口资源优势的再审视。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黄河口旅游资源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优势,二是文化资源优势——黄河入海口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在产业发展与学术研究中,都认识到了黄河口湿地生态资源的优势,在规划和营销中都强调和应用到了这一优势,但对文化优势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利用,基于“文化是旅游本质”的认识,有必要对黄河口旅游资源优势做一基本界定: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不断出现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小学生中学习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20%。国内研究表明,影响学习的因素一般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虽然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是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产前检查干预的完善,学习不良的儿童与学习正常的儿童在智力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非智力因素才是造成其学习不良的根本原因,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其中心理健康状况是最根本的因素。[4]叶俊杰等的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学习良好的学生,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敌对性、人际敏感等方面。[5]学习不良的学生存在持续的慢性低水平抑郁、不适应感、孤立感、挫折感、过分依赖和低自尊。[6]对学习不良的学生来说,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因素,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会影响学习不良的儿童的心理行为,而且学业失败更会加剧学习不良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7]著名心理学家俞国良对53名8—11岁的学习不良的儿童进行了考察,大约36%的学习不良的儿童有抑郁表现,而常模样本仅为10%。学习不良的儿童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而学业相对成功的儿童没有表现出严重的抑郁,女生和学习不良的儿童最易感受到抑郁。[8]王永丽的研究表明,学习不良的儿童的压力感、焦虑感也高于学习正常的学生。学习不良的儿童在学校环境中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感和内部失调。他们的焦虑水平比一般儿童高,并与睡眠问题有关。研究者认为,这种焦虑与无能感、犯错误、被嘲弄、得到坏分数、被批评等因素有关。[9]
本研究采用专业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问卷,随机抽取学习不良的学生样本作为实验组,抽取学习正常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心理影响因素,以探索干预学习不良的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方法。[10]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学习不良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法分析学习不良与心理健康因素的关系;中介调节分析法分析其中介机制和调节因素。
本文以磨盘山水库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遥感水体指数法和矢量化法获取研究区的水体信息,该结果可为库区水资源管理、应急监测和防洪减灾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通过对比发现,遥感水体指数法不仅能够快捷迅速的获取水库的水体信息数据,且更能体现出遥感技术在水库面积监测、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性。此外,该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可为今后准确提取水库水域面积拓展新的技术空间,更能够提高水库的水资源监测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为数字水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工具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是从“人到底追求什么”去研究“用什么去激励员工”这一问题而形成,以人的需要为研究重点。该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选用由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条目,包括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每个分量表有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表示症状的严重程度,1为从无,2为轻度,3为中度,4为偏重,5为严重。取所有条目的总分和10个分量表的因子分为统计指标。所有条目的总分表示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每一个分量表的因子分,表示在这个维度上的症状特征,如强迫分量表的因子分表示强迫的程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符合统计学标准,α=0.875表示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总分180分以上者为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社会支持量表[3]
选用Spencer(2010年编制)歧视感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符合统计学上的一致性标准,α=0.82)对被试进行测试。[8]该量表包括3个条目,采用4点计分(1分=从来没有被歧视,4分=经常被歧视)。条目的平均分作为感知到的歧视指标,分数越高,代表感知的歧视越多。
2.歧视感知量表[12]
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1]
3.歧视感知的中介机制
(三)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在某小学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中随机选取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25份有效调查样本中:男生174份,女生151份;被试年龄范围为10-13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学习不良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平均分低于60分的学生分组为学习不良的学生。统计结果表明,学习不良的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为10%;而学习正常的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率为5%。
4.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粪便样本经高通量生物学信息分析,共得到15个菌门,相对丰度大于1%的门类见表2,其余相对丰度低于1%的门类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为粪便细菌中的优势菌门,添加膨化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3个试验组中厚壁菌门、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都有所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下降。其中试验2组中厚壁菌门、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组,且差异显著(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3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压力感、情绪不平衡、敌对、歧视感知在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即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学习压力感、情绪不平衡、敌对、歧视感知越低。
表 1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心理影响因素
注:**表示统计学上的相关极其显著(P<0.01);*表示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显著(P<0.05)
修订了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共15个条目,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测试了社会支持的情况。采用5点计分(1分=非常不同意,5分=非常同意),取条目的平均分作为感受社会支持的程度,得分越高,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为进一步分析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和敌对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中介分析。结果显示,歧视感知的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3.31, SE =1.27, 95% CI = [-6.38, -1.20]。这一结果表明,歧视感知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和敌对心理对学习成绩负面影响的中介因素。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和敌对心理会加深小学生的歧视感知,从而导致他们学习不良。
2.学习成绩的心理影响因素
研究中将情绪不平衡作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作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调节变量,分析其在情绪不平衡与学习成绩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情绪不平衡与社会支持交互作用显著( b= -.044, t = -2.27, p =.024)。进一步分析表明,较高的社会支持条件下,情绪不平衡状况对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较小。中等程度和较低程度的社会支持却不能调节情绪不平衡对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
持之以恒抓党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部署。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推动工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得到根本性提升,把工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四、干预对策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心理健康是适应生活的前提,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拥有和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情绪调适能力,能帮助缓解小学生遭遇学习困难时的心理压力,提升解决困难的心理能量,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可以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给小学生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情绪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技巧。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中也可加入心理健康活动;广大中小学应逐步配备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条件不成熟的学校应选拔思想品德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掌握基本的心理教育能力。
(二)强化耐挫教育和自信训练,降低歧视感知
歧视感知是当个体主观知觉到自己不被人接纳,而受到不公正的消极性或者伤害性的对待。这种不公正的对待可以表现为实际的行为动作,也可以表现为拒绝性的态度。歧视感知受到个体认知的影响。情绪不平衡和深感学习压力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感受到歧视,从而变得自卑、敌对,导致学习成绩不良。传统观念中,学习成绩是评价小学生的重要标准,学习不良的小学生常常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批评。而学习成绩的优劣往往也是他们在同学之间进行比较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学习不良增加了他们的歧视感知,进一步觉得自己不受欢迎,别人都不喜欢自己。本研究结果也发现,歧视感知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和敌对心理与学习不良的中介因素。因此,小学教育要加强学生的耐挫教育,改善认知,从而调节情绪平衡度和学习压力水平,降低敌对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水平。帮助小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认识到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习中健康成长,热爱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
(三)学校、家庭多方面提供社会支持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调节情绪不平衡与学习不良之间的负面效应,即当家庭和父母能给情绪不平衡的小学生提供更多社会支持时,他们出现学习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将会下降。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心理需求上表现为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而家庭和学校的充分支持可以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促进勤奋品质的养成,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鼓励和情感上的支持。学校教育中也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以降低小学生自卑心理,提升勤奋品质。
以乙肝表面蛋白测定的OD值为纵坐标,对应的HBV DNA(病毒载量)对数值为横坐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re-S1Ag、Pre-S2Ag及HBVLP的OD值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r=0.82、0.76、0.70,P <0.01)。见图1。
参考文献:
[1] 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997):7.
[2] 张登印,俞国良,林崇德. 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52-56.
[3] 马梁红,蓝琼丽,田昕,等.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9):814-816.
[4] 田澜,张大均,陈旭.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6):1389-1392.
[5] 潘家礼,殷恒婵,陈爱国,等.运动干预对学习困难,正常小学生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6(6):84-91.
[6] 徐静.入学适应不良的元认知心理干预[J].辽宁教育,2017 (1X):51-53.
[7] 沈永江.学习困难小学生课堂行为的微生态系统干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10):22-23.
[8] 朱锋,沈永江.学习分心小学生作业习惯的微生态系统干预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54-57.
[9] 斯上雯,林潇骁,刘娟,等.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J].心理科学,2015(4):1012-1018.
[10] 王秀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J].基础教育研究,2016(21):69-70.
[11] Zhang R,Li L M W. The acculturation of relational mobility: An investigation of Asian Canadians[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14(9):20-25.
[12] Diener E D,Emmons R A,Larsen R 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1):71-75.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25-0071-03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学习不良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U-127)。[作者简介]田莉,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收稿日期] 2019-06-17
标签:小学生论文; 学习不良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