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系统的信息运动过程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哲学论文,过程论文,系统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脑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神经细胞都有接纳信息、传递信息和综合分析信息的机制,而且每一个神经细胞又都和其它6~30 万个神经细胞发生多种形式的联系,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并使信息也形成了网络。〔1〕维纳也认为, 人是通过对获得的信息在人脑的神经系统中经过选择、储存、筛选和加工处理,再传到人体的相应器官从而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他说:“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就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环境偶然情况变化的过程。”〔2 〕这实际上已指出了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建立在脑神经生理网络结构基础之上的信息运动过程。作为最能体现主体创造能动性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也必然是一个思维诸信息在不断组合变化中增殖化的复杂运动过程。本文依据现代信息论有关原理对创造性思维活动系统的信息运动过程及其特性,作一番哲学的分析。
一
任何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都是一个思维诸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和加工处理的系统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主体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中接受各种外部客观信息对自身思维系统的输入,将这些信息移入人脑而储存下来,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当然, 这种客观内容的移入不是物质载体的本身,而是作为“经过改造过的”即变换过的“思维信息”而“移入人的头脑”中的;然后,主体通过发挥思维逻辑力、想象力以及直觉力等各种思维能力,运用抽象逻辑思维、形象逻辑思维,乃至灵感直觉思维等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对这些思维信息进行变换组合、加工、建构,即毛泽东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复杂创造,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信息成果,最后,主体将这种新的思维成果信息输出,投身于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并将这些成果检验的信息再反馈到自身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以便进行思维活动进一步的调整,不断完善创造性思维成果。
这种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的信息运动过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主要环节或基本阶段。
1、外部信息的输入阶段
这个阶段既是外部客体信息作用于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也是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主动接受外部信息的双向性运动过程。这也就是说,人在实践中通过认识客观事物,对客体信息进行接受和理解。值得说明的是,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接受外部信息的输入过程,并不是消积被动的,而是能动积极的。这主要表现在:
(1)它是一个能动的选择、接受和同化的过程。这就是说, 主体在面临纷繁复杂的外部客体信息输入时,总是依据自身原有的思维信息认知结构的性质,主动地选择和接受那些与之相适应的外部信息而进行分析与同化,以便使之转换为与自身信息结构相容的同质型思维信息而储存下来。
(2)它是一个能动地排斥不相干的外部信息干扰的过程。 所谓干扰,实际上也是一种外部客体信息对系统的输入。但这种输入的信息在性质上与系统信息结构不相适应,容易造成系统偏离目标的行为。因此,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在接受和同化外部信息的同时,还必须依据自身思维信息结构的规范原则,对不相适应的信息的干扰进行不同程度的排斥,以求得自身思维信息活动系统有序而稳定的存在。这同样表明主体在接受信息输入过程中具有能动的积极的选择作用。
(3)在同化外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 主体的自身思维信息结构及其接受方式也会产生顺应性的变化。这也就是说,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在接受外部客体信息输入的同时,必然会按照外部客体结构性质及其信息特性对自身思维信息结构以及接受输入的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外部信息的输入活动。顺应与同化是辩证统一的。同化是顺应中的同化,顺应是同化中的顺应。简言之,主体接受外部客体信息的输入是一个体现接受与排斥、同化与顺应辩证统一的能动的选择过程。
2、思维系统对外部信息变换储存阶段
外部客体信息通过输入接受的环节,便进入了思维创造活动系统变换储存的内化活动阶段。外部客体信息是不可能毫无变化地直接储存于人脑思维活动结构的。它必须首先经过信息载体形式的变换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即舍去客体信息外在结构的存在形式,转换成适合主体思维信息结构的某种特定的载体存在形式,诸如思维观念、意象、语言等思维信息存在形式,才能在人脑思维信息活动结构中得以储存下来。这种信息载体形式的转换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客体信息的客观形式向内在的思维信息的主观形式的转化过程。当然,这种信息存在形式的转换和改造,并不影响信息本质意义的存在。思维信息内容的意义还是客观的,与外部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其存在形式已经变化。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它是“移入人脑并被改造过的”东西。这种信息结构的存在形式只有经过由客观向主观、由外在向内在的转化,才能变换成与主体思维创造活动系统自身信息结构存在形式相容的新的思维信息而被储存下来,成为进一步展开思维创造活动的思维材料。这种思维信息既可在显意识领域中有意识地被保存下来,也可以沉淀于潜意识领域之中。这种新的思维信息储存过程也就是一个思维自身信息结构在更深层次上同化外部客体信息的建构化过程。
3、思维系统新旧信息变换处理的加工创造阶段
这是主体思维系统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阶段。从信息论意义上讲,也就是储存于人脑意识领域(包括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各种新旧思维信息进行变换加工处理的制作活动阶段。这些储存于人脑内部的新旧思维信息在特定的思维运动能力的驱动下,被充分地调动而激活起来,按照一定的思维活动具体形式进行加工重组的创造运动。这个思维信息创造过程可以采取诸如经验思维创造活动、抽象思维创造活动、形象思维创造活动和灵感直觉思维创造活动等不同的思维活动形式而进行;它既可以在显意识领域中进行,也可以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或者在二者相互贯通的层次上进行。总之,这是一个思维诸信息自由灵活创造的高级复杂过程。这种思维诸信息的加工创造活动无论如何复杂,它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运动过程,必然存在着以下主要运动机制:
(1)思维信息彼此同化互补与顺应调整相统一的运动机制。 这就是说,思维诸信息在相互碰撞运动中必然会发生彼此之间的同化,进行精约同构意义上的综合、互补和贯通运动;而在同化、互补、综合、贯通的同时,彼此之间又会发生相互顺应的调整运动。这是因为,思维诸信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碰撞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彼此的思维信息结构存在形式、乃至信息本体意义发生某些变化与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对方存在的要求。经过这种思维信息相互顺应的调整,才能彼此更为适应、更为趋同,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彼此之间思维信息的同化互补的贯通运动;最后在新的基础上融合为新的思维信息同构体,形成创造性思维成果。在这里,思维信息运动的同化与顺应同样是内在的辩证统一的。
(2)思维信息运动的无序性与有序性相统一的运动机制。 这是因为,思维诸信息各自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性质以及不同的运动趋向。本质上它们都是灵活自由的。一方面,它们在人脑意识领域内部的纯思维活动——没有文字语言结构来规范的人脑思维内部“信息风暴旋涡”运动必然会形成高速碰撞的无序状态。“凡是用文字语言信息刺激进行的思维其速度就缓慢,而用非文字语言信息刺激进行的思维其速度就异常迅速”〔4〕。因此, 任何主体的思维信息创造活动由于内部非文字语言信息的刺激作用而必然都具有诸思维信息灵活自由的相互碰撞运动的无序性一面。另一方面,又由于主体的思维创造活动系统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过程,再加上主体思维信息活动系统自身的包括文字语言规范机制在内的自组织性的机制作用——按自组织理论认为,任何开放性的耗散性结构系统都具有自身运动的内在自组织性——在其创造过程中便呈现出不断调整与完善的有序性自组织性运动的一面。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个阶段是一个思维诸信息活动的无序性与有序性相统一的创造运动过程。
(3)思维诸信息组合运动的解构与建构相统一的运动机制。 这就是说,与思维信息运动的同化互补和顺应调整相联系,思维诸信息的相互碰撞运动,还必然会造成彼此之间信息结构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信息结构的解体变化即解构。这是指在相互碰撞运动中,不同层次的思维信息包括信息个体和信息单元群块,在相互撞击下,其各自信息存在结构形式乃至信息本体意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解体或破缺。这种思维信息原有结构框架的解体或破缺,是进行思维创造活动的重要前提环节。它意味着思维信息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思维结构的限制,打破了旧的存在形式的束缚,体现了思维信息对原有存在形式乃至本身意义层次的超越和解放。二是思维信息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组合与建构。这是指思维诸信息在新的层次上进行自由灵活的同化、互补、贯通运动,重新组合成具有新的意义和新的存在形式的新的思维信息体。它意味着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初步形成。这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信息解构与建构是内在统一的,是同一创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构是建构的逻辑前提与基础,没有解构就不会有建构;建构是在解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构的必然结果与继续,它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与巩固了解构运动的成果,并反过来促进了解构运动的合理化进行。
4、思维成果信息的输出阶段
从认识活动意义来讲,实践活动环境的客体信息通过输入环节进入人的思维活动内部经过加工处理的创造过程所形成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必然还要回到实践活动环境中去进行检验和完善,即由“认识”回到“实践”。这个思维成果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检验的过程,从信息论意义上讲,也就是思维信息创造活动系统产品的输出即成果信息的输出过程。它表明思维创造活动系统对外部实践活动环境的作用。这种输出是主体的思维活动系统对外部实践活动环境信息的输入所作的反应,也就是说是对环境作用的反作用。在这种信息成果输出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个信息存在形式变换的过程,即必须将内部的思维成果的信息存在形式变换成某种适应外部环境需要的特定的客观存在形式。从信息论意义上讲,这也就是一个信息的译码或解码过程。
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思维创造活动系统的成果信息的输出,并不是简单地不可逆向的消失过程,它具有一种能动性,即可以以特定的形式再反馈过来,构成自身系统特定的反馈回路,从而进一步影响自身系统的信息运动。
1、思维创造活动系统的信息反馈回路
这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活动系统的成果信息向外部实践活动环境的输出,并不是自身内容的简单消失或完结。它必然以特定的方式将自身输出的信息经过环境活动的变化后再反馈过来,回到自身输入端,对第二次的信息输入及其思维活动系统内部加工处理的创造过程产生影响。这是一个认识通过实践的检验又回到认识活动自身进行反思的过程,即由“实践”再到“认识”。于是,从思维信息活动系统的输出开始,然后又回到输入端,就构成了整个思维创造活动系统的信息反馈回路,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思维信息活动过程。值得说明的是,这种信息的反馈并不是思维活动系统信息的简单重复或回归,而是在更高基础上或新的层次上的回归。这主要在于:
首先,从反馈的信息内容上看,其信息内容并不等同于第一次从外部环境输入的信息内容。第一次输入过程的外部信息可以说是客观化的信息,来自于客体结构;而反馈回来作为第二次输入的信息,其内容则更为丰富复杂。它有两个基本构成:一是作为思维成果信息输出的部分,它是经过思维内部创造活动的加工而“思维化”了的信息,带有主体思维认识成果的规定性,输出后经过实践环境活动检验再反馈到主体思维活动系统中来。二是客体信源发出的新的客体信息,是伴随着思维成果信息一起反馈过来的,以便使主体思维创造活动系统按照新的客观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其次,从反馈信息对第二次输入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来看,其与第一次信息的输入也是不同的。如果说第一次信息输入是原因的话,那么反馈过来的第二次信息的输入则是作为第一次输入的结果再对输入原因的反作用,即体现了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而且反馈信息对输入端的作用,作为第二次活动的输入,必然会导致思维信息创造活动系统发生新的变化,使其在更高的新的层次上展开思维信息创造活动。
由此可见,从外部客体信息对主体思维创造活动系统的第一次输入阶段开始,经过其思维内部活动的加工创造,形成创造性思维成果,并以输出的方式投向外部实践活动环境;再通过信息反馈回路回到思维活动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思维活动系统信息运动的周期;并为新的思维信息运动的周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这个思维活动系统信息运动的周期循环往复,就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然后由“认识”回到“实践”,再以新的“实践”为基础进行新的“认识”活动的一个不断循环深化的发展过程。
思维信息反馈回路是主体思维信息创造活动系统维持自身有序性运动和发展的存在方式。换句话讲,思维创造活动信息系统是依靠自身信息反馈运动的控制机制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这也是其系统自组织运动特性的体现。
2、 为促进创造性思维活动系统的功能发挥应掌握科学的信息反馈控制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信息反馈适度性原则。这就是说, 在一定意义上要防止信息反馈过度或不足。信息反馈过度或不足都容易造成系统的失衡而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发展。从思维信息创造活动系统来讲,其表现为大量的外部信息过度地冲击人脑,使人体无法消化信息而无所适从,使思维创造活动系统失衡而陷入无序状态,不利于思维有序性逻辑演化发展;信息反馈不足或严重缺乏,同样也会使思维创造活动系统陷入封闭孤寂状态,缺乏信息流的激活,也不利于自身思维活动系统进行有序的和创造性的运动。
(2)必须坚持信息反馈准确性原则。 要尽力提高反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果失真,就会造成系统失控,就会使思维系统陷入盲目错误的活动状态。因此,要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尽量地掌握充分可靠的信息。
(3)必须坚持信息反馈及时性与随机性原则。 客体对象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反映客体对象本质的认识活动过程,必须不断适应和反映客体对象变化的复杂的具体状况。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反馈的及时性随机控制机制,以此来不断调整自身思维信息运动状况,使之与客体对象运动基本上处于同步状态。
注释:
〔1〕〔4〕转引自刘奎林等著:《思维科学导论》,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页,第64页。
〔2〕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