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痛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的影响论文_黄泽良,白静,黄梦蝶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21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静脉自控镇痛。对两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术后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和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二种镇痛模式均能达到等效镇痛效果,对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静脉自控镇痛能改善产妇的泌乳和母乳喂养,管理方便,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剖宫产术;镇痛;产科;母乳喂养;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178-02

?剖宫产术后产生的剧烈疼痛会影响产妇早期恢复和泌乳[1]。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后,明显缓解了产妇的疼痛感,但是也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下肢麻木,导管脱落等,严重影响镇痛质量。静脉自控镇痛维持最低有效镇痛血药浓度,并发症少,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但对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报道不多,本文就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探讨不同镇痛模式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21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6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9.8±5.4)岁,平均孕周为(39.1±4.3)周,平均体重为(69.5±6.2)kg;观察组105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为(30.1±5.5)岁,平均孕周为(39.3±4.5)周,平均体重为(69.7±6.4)kg。入选标准:(1)无凝血功能障碍和传染病史;(2)满足剖宫产术指证;(3)产后无并发症。所有产妇均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颅内病变以及呼吸功能不全者。两组产妇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侧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给予产妇吸氧,氧流量3~5L/min左右。患者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选择L2~L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推注0.75%布比卡因1.4ml,并在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4cm。患者平卧后调整体位左倾20度,以减少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阻滞平面控制在T8以下。术中麻醉效果欠佳时可在硬膜外导管推注0.5%罗哌卡因5~8ml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手术结束后两组均使用江苏爱普产ZZB-150爱朋电子镇痛泵作术后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配方为:喷他佐辛150mg+曲马多500mg+5mg托烷司琼+生理盐水至150ml,初始剂量为3ml,维持剂量为2.5ml/h,自控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配方为:0.75%罗哌卡因20ml+氟哌利多5mg+舒芬太尼50ug+生理盐水至150ml,使用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其中VAS评分是将疼痛的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衡量,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3分以下表示有轻微的疼痛;4~6分表示患者疼痛,但是影响睡眠;7~10分: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度越高。

1.3.2喂养和泌乳次数 两组产妇均实行母婴同室、早接触、按需哺乳、早吸吮以及纯母乳喂养。产后3d,观察两组产妇每天的哺乳次数和开始泌乳的时间。泌乳时间以护理人员用手对乳晕轻轻挤压出现乳汁为准,记录乳汁分泌情况及初乳时间。判断乳汁分泌不足的标准为:产后72h乳汁分泌较少或者无乳汁分泌。产妇开始泌乳后,婴儿在吸吮乳头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下奶感且持续时间>5min或者婴儿吸允后表现出满足感,则判定为1次母乳喂养。

1.3.3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 术后2h、4h、8h、12h以及24h,由儿科专业医生从原始反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主动能力以及被动能力五个方面评价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NACS)得分,含有20项神经适应能力项目,每一项都是0~2分,总分为40分,低于35分表示药物的抑制作用,而超过35分表示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5.5软件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都比较满意。

由表1可知,观察组2h、6h、24h、48h四个时间点的镇痛效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量充足和尽早泌乳是确保母乳喂养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新生婴儿而言,母乳是天然的、比较理想的食物,可以给予婴儿充足的营养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而术后疼痛对泌乳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上静脉自控镇痛技术运用在剖宫产术后,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产妇的疼痛情况,还能改善产妇的泌乳和母乳喂养情况,对新生儿影响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双,李星,柳顺锁,等.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64-65.

[2] Hirose M, Hara Y, Hosokawa T, et al.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ith continuous epidural bupivacain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on the amount of breast feeding and infant weight gain[J]. Anesth Anslg, 2006,82(4):1166-1169.

论文作者:黄泽良,白静,黄梦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不同镇痛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的影响论文_黄泽良,白静,黄梦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