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晶[1]2007年在《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道路运输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政策积极正确的引导下,整个行业凭借自身的优势特点以及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对于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回顾上一阶段发展的历程,归纳前期的经验教训,作为指导未来政策走向的依据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评价的研究也已成为行业目前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在整体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把握;在主体上从政府、运输产品的提供者、运输产品的需求者以及受到影响的外界等多个不同角度对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的评价进行研究;在方法论上借助现代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在研究思路上以研究目的为主线,时刻围绕研究目的展开论述。论文从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的历史演变入手,分类概括和总结了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国外同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及政策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价理论的深入研究,并利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展开总分结合、先略后详的实证分析;通过以上研究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评价理论的设想,展望了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的前景和方向。
詹斌[2]2007年在《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研究》文中指出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称作中心城市泛区域(简称泛区域)。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交通一体化,而道路运输是泛区域交通运输中最重要的方式。研究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论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我国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及对策。首先,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概念;分析了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与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关系;论述了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在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泛区域道路运输系统的表现形式、要素及特点,提出了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和要素,建立了基于“最优化”决策目标和基于“满意性”决策准则的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数学模型,并建立了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评价体系。然后,对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要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政策及管理一体化的研究中,分析了道路运输政策和管理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泛区域道路运输政策及管理一体化的内涵,建立了泛区域道路运输政策及管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泛区域道路运输政策及管理一体化发展对策。在泛区域道路运输规划建设一体化的研究中,分析了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规划的背景及变革,研究了泛区域特性与泛区域道路规划的关系,从泛区域道路运输规划建设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出发,建立了泛区域道路运输规划建设一体化理论体系和规划流程,提出了泛区域道路运输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对策。在道路运输运营一体化的研究中,根据泛区域道路运输运营一体化的内涵,建立了泛区域道路运输运营一体化理论体系,在分析泛区域道路运输组织模式、企业经营模式和企业联盟合作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泛区域道路运输网络化运营模式和泛区域道路运输运营一体化发展对策。在道路运输信息一体化的研究中,分析了泛区域道路运输信息系统构成,及泛区域道路运输信息一体化内涵,研究了泛区域道路运输信息一体化的需求,并提出了泛区域道路运输信息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和发展对策。最后,运用以上研究得到的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理论和方法,对武汉城市圈道路运输一体化进行了实证研究。
王健伟[3]2001年在《道路运输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道路运输政策进行了评价。其次,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在道路运输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道路运输政策的研究,提出了若干条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通过分析道路运输业发展环境及相关因素,明确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我国应采取的道路运输政策。 本文研究强调政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图解决实际问题。
李妮[4]2012年在《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研究》文中认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自组建设立以来,承担了综合运输体系中运输量完成最大、从业人员最多、通达深度最大的监管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运输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道路运输诸多矛盾极为突出,如钓鱼执法、出租车罢车事件、雪灾等,致使道路运输“瓶颈”现象严重。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税费改革的实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等都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行政管理职能面临重新调整和性质需要重新定位,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迫切需要系统地研究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本文认为道路运输的诸多问题,是在道路运输治理方面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点,在职能配置和实现机制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表现为职能、机构、功能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组织结构取决于职能,表现为行政效能。首先要定职能,根据职能确定机构,最后确定编制。也就是说,政府的一切活动的前提是行政管理职能,法定职能赋予其行政权力,机构是职能运行的载体,功能是职能运行好坏的体现。因而,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进行研究,是解决道路运输突出矛盾的出路。目前国内外关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比较狭窄,主要是从道路运输体制内部进行改革,是从交通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没有上升到政府管理的公共管理学科理论高度,是传统行政体制改革在道路运输行业中的简单、肤浅运用,不能跳出交通看交通,不能体现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不能体现国内外政府改革的理论高度、深度及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本文的研究围绕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这一主题,本论文首先在对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能转变治理理论,根据我国正处于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背景要求,提出了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政治-经济-社会”三维职能理论框架,以此理论框架为论文主线,奠定了以后各章的研究框架。在“政治-经济-社会”三维职能理论框架下,通过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结构、政府管制理论模型和道路运输产业属性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其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的市场缺陷、社会性管制的缺位、强外部性和公益性等现状,提出了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位。在对我国道路运输职能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然后在基于职能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职能的道路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对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存在问题,通过对我国道路运输目前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道路运输要实现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必须要改革道路运输政府管理模式,由道路运输政府单极治理模式向市场、公众、企业和政府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构建了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新模式,并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李志强[5]2002年在《道路运输站场发展政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对我国道路运输站场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在分析和归纳道路运输站场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道路运输站场发展政策的成功经验上,确立了我国道路运输政策的目标、原则及方向,并从明确站场性质及地位、加强站场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及建议,以确保道路运输站场能够得到有序的发展。
张鹏飞[6]2008年在《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运输生产力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道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市场集中度低等市场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使整个道路运输市场呈分散竞争型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状态。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道路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加快调整和改变现有的道路运输市场结构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市场结构理论为基础,在阐述市场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理论,界定了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的定义,指出了其衡量标准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状态的分类以及对典型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状态的利弊分析,为构建我国有效竞争的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借鉴发达国家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现状介绍以及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结构模式的选择——以适度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为主,辅以适度买方型和非价格竞争型的混合的大中小企业共生的有效竞争市场结构模式。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重构和完善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的措施及建议。
孙晓飞[7]2011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型产业,是维护经济运行与社会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公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整个交通运输产业的效率,并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五大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充分发挥了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人民群众出行质量、改善生活面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对公路运输供给能力及服务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运输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协调参与公路运输活动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指导、规范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证。因此深化对公路运输产业政策的研究,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更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将当代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历程置入中国公路运输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展开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全文包括绪论、第一、二、三、四、五章以及结束语,共七部分。绪论首先对公路运输、道路运输、道路运政管理、公路运输管理、运输政策等概念定义及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从历史角度研究公路运输政策的意义,详述了当前理论界在公路运输政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研究不足,进而提出研究思路,并说明了本书创新之处,同时也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第一章分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两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前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进行回顾,探讨政策制定实施的经验得失。第二章介绍了初步市场化进程阶段(1979-1991)公路运输政策转变的历史形势,从全面放开的市场准入、运输企业的全而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培育、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度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情况及对道路运输业和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政策的成效及不足。第三章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2)的公路运输政策制定实施的时代背景,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及推行股份制改革、市场准入的从严、以优化为中心的运输结构调整、全方位的市场监管等方面阐释了该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具体内容、实施措施,分析了上述政策对道路运输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简要评价了该阶段政策成效。第四章交代了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2003-)公路运输政策调整的社会背景,然后从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统筹考虑、运输结构的全方位和深层次调整、市场监管理念及措施的创新等方面论述了该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举措,分析了政策的实施对道路运输行业和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对该阶段政策实施成效做了简短归纳。第五章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特点,,总结了当代公路运输政策制定实施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并结合行业发展实践提出了对今后10-20年公路运输政策应采取走向的一系列建议。结束语部分在全面分析政策演变特点及实施得失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系列结论:今后10-20年既是我国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的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法制建设必须重视完整性、前瞻性及可操作性;在完善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公路运输政策应当更加注重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道路运输管理中,行政、经济、法律三种手段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应当把如何实现运输结构的科学调整作为今后政策完善的核心内容之一;解决现有公路运输政策的不足,不仅需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转变理念,更需要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转变理念,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发展,科学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指导道路运输行业走科学发展之路。
朱喜喜[8]2010年在《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道路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道路运输与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物流成本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发挥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提高道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竞争力,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当前交通运输产业优化升级,向现代化迈进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立足于我国道路运输产业发展实际,在深入剖析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影响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启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出发,从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出发,从道路运输基础条件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为发展道路货物运输业提供政策参考,对于推进交通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影响因素剖析等方法,寻找导致产业竞争的实际结果以及未来趋势的原因,进而揭示和论证各产业竞争力的因果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思路,对于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发挥重要而有益的政策理论借鉴作用。
余攀峰[9]2005年在《我国道路运输业规制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立足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现实,应用规制理论,对道路运输业的规制依据和规制手段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国外道路运输业规制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道路运输业规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道路运输规制改革设想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 本文略有新意的地方在于应用规制理论,根据道路运输业自身的经济特性,论述了道路运输规制的理论依据——外部性,对道路运输规制理论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张忠[10]2000年在《我国道路运输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对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在归纳和分析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道路运输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道路运输政策理论的论述,以及对西方发达国家在道路运输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道路运输政策的分析,确立了我国2000—2010年道路运输政策目标,论述了2000—2010年我国应采取的道路运输政策,提出了政策实施的保障手段。文章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并充分考虑到政策的时效性特点,着重论述了今后10年内我国应采取的道路运输具体政策,如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增加有效供给等其中包括实行道路货运经营区域制和客运经营权招投标制等具体革新政策。 本文以突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为首要目标,侧重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解决行业中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道路运输业发展政策评价研究[D]. 高睿晶. 长安大学. 2007
[2]. 中心城市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研究[D]. 詹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3]. 道路运输发展政策研究[D]. 王健伟. 长安大学. 2001
[4]. 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研究[D]. 李妮. 长安大学. 2012
[5]. 道路运输站场发展政策研究[D]. 李志强. 长安大学. 2002
[6].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张鹏飞. 长安大学. 2008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路运输政策演变研究(1979-)[D]. 孙晓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 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业竞争力发展策略研究[D]. 朱喜喜. 吉林大学. 2010
[9]. 我国道路运输业规制问题研究[D]. 余攀峰. 长安大学. 2005
[10]. 我国道路运输政策研究[D]. 张忠. 长安大学. 2000
标签: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公路运输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国道论文; 道路建设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长安大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