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与经济民主——学习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几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实事求是论文,民主论文,团结论文,向前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邓小平同志这篇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解决当时和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重要理论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我仅就其中讲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经济发主,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中提出的经济问题。讲讲个人学习的体会,以资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纪念。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受任何不符合实际的书本上个别观点和过去做法或外国经验的约束,开动脑筋,根据当时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想出解决现时和将来会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来,使问题得以解决,使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能够顺利发展。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实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1页。以下凡引此文,均不再注明。)在这一段话里,邓小平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邓小平在这篇讲话中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党中央在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提出来的。所谓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要建设起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看来,普遍真理有这样一条,就是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将来还要实现共产主义。能不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呢?不能。如果离开了这条普遍真理,不实现社会主义,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就不要存在了。”(注: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59页。)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条件,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是怎样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特别是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但马克思、列宁在他们的著作中,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理论,仍然能被我们利用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由于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仍然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各企业、各部门、各产业在经济运行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又是独立进行和自负盈亏的,所以在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还在起着配置资源的作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仍然是商品,公有制企业也必需盈利,讲究经济效益。邓小平说:“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注: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页。)又说:“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而没有按比例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实可靠的高速度。看来,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农业、工业、基建、交通、内外贸易、财政金融,在总的前进的过程中都还需要有一段调整的时间,才能由不同程度的不平衡走向平衡。”(注: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1页。)还说:“重视提高经济效益,不能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注:
邓小平:《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页。)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即企业能够盈利。邓小平认为马列主义所阐明的这些理论,仍可以被用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指导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但是,我们现时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灵活地运用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决新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根本条件,邓小平在上面一段话里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就要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些话完全为我国自那时以后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事实所证实,如在80年代末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与新建同类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生产力的布局问题,组建大型和特大型企业集团问题,放活小企业问题,现时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都必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想出适合实际的解决这些新出现问题的方法,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解决,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研究和观察社会各种问题时,都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对实际的经济情况,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寻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的问题,制订出具体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方法的基础。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管出现多么复杂的问题,都有它的规律性。所谓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内部的必然联系和相互制约,是它们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的实际经济工作,如果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必然会使经济工作受到极大损失。要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取得顺利发展,就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要正确地运用经济规律,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现时我国出现的一些商品过剩,就是由于重复建设,违背商品供求规律造成的。邓小平说:“产品是合格的对路的产品。不对路的产品,生产那么多干什么。”不对路的产品,就是卖不掉的产品。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既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的基础,也是共产党人思想方法的基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和企业及学校都必须执行的准则。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既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思想基础,任何一级的国家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和学校都必须依据这些原则去做工作。邓小平说:“不但中央、省委、县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也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必须实事求是,才能既认真贯彻国家所制订的总的方针政策,又能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切实地去执行。一个工厂、商店和学校,解放思想,从本工厂、商店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和实行符合本工厂、商店和学校具体情况的有效措施,把工厂、商店和学校的工作做好,工厂、商店和学校才能有更快的发展。
第三,邓小平在这篇讲话中指出了当时阻止人们思想解放的原因。邓小平同志当年抨击的那些阻碍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的原因,有的已经消除了,有的在新条件下改头换面依然存在着。诸如,党中央提出的放活小企业,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一些地方政府不去调查本地区的一些小国有企业的具业情况,看到有的县级地方政府把小企业卖了,随之刮起了一股出卖小企业之风,这些都是一些人不敢解放思想和不实事求是的表现。现时存在的腐败之风,也使一些人怕失去自己的位子,不敢或不愿解放思想,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顺利发展。要解放思想,必须发扬民主。邓小平说:“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必须真正实行三不主义,才能为人们解放思想,创造出有利的政治环境。
二、发扬经济民主的问题
第一,发扬经济民主,是为了调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邓小平说:“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邓小平指出的这一问题,是针对当时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具体问题讲的。在邓小平发表这篇讲话时,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时,国民经济计划由国家计划机关统一制订,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把计划规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各种产品的产量、品种等各种指标,由国务院逐级下达给由它所属的各主管企业的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主管企业的机关,再由各主管企业的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主管经济的机关,把国家下达的各种经济计划指标下达给所主管的企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物资部门统一调拨,盈利全部上交。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使国务院主管企业的各部、地方各级政府主管经济的机关和企业,都必须按下达的指标去进行生产,没有任何的灵活性,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企业无法发挥它们拥有生产要素的优势,无法根据社会进行再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去扩大生产规模。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不能调动各经济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劳动者个人工资收入也比较低,劳动积极性受到压抑。许多产品都比较短缺,被有的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称为短缺经济。把经济管理权下放给主管企业的各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主管经济的机关和企业,能为它们发展生产创造出更顺利的条件。邓小平说:“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有必要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统一认识,是指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广大干部要统一下放权力的认识;统一政策,是指要制定出下放权力的统一政策;统一计划,是指要制订出下放权力的统一计划;统一指挥,是指下放时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是指下放时要统一行动。实践已经证明,坚持这些统一的标准,已顺利地把经济计划制订权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的权力下放给国家主管经济的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已给予它们应有的经营自主权。经济管理权下放,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有权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自的经济计划。已调动了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
性。经营管理权下放之后,原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必然要被改变的。邓小平阐明的下放经济管理权,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开始。但是改变原来实行的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不要制订长远计划了,邓小平说:“需要制订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需要制订长远规划。”(注: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47页。)对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在全国范围内,要有大的统一计划,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注: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17页。)对于国民经济要加强宏观调控问题,邓小平说:“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注: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8页。)所以改变原来实行的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还必须制订和实行国民经济长期的和指导性的计划。
第二,扩大厂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厂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会调动厂矿企业的积极性,促使它们大力发展生产。邓小平说;“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全国几十万个企业,几百万个生产队都开动脑筋,能够增加多少财富啊!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份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在所有工人农民都能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时,个人收入也会增加。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生产的是各种产品,只有卖出去,不仅能以货币形式收回成本,并能以货币形式取得盈利,才能以货币形式上缴国家的税收,以货币形式增发工资和办好企业的社会福利。在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之后,在卖者和买者之间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时,相互之间必然要求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以货币为媒介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邓小平在上面所阐明的理论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也为商品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要保障工人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工人农民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国家应执行的原则,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工人农民个人的积极性。邓小平说:“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定要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工人农民是社会的主人,他们应有选举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实行公司制组织形式的企业,按公司法规定,董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公司级以下分厂的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应由各单位工人选举产生;实行原来的组织形式的企业,厂长及企业内各级干部应由工人选举产生。公司制企业和原组织形式的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采取的措施,应向广大工人群众公布,发动工人群众进行认真的讨论,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企业的财务收支,要向广大职工公开;总经理、厂长和企业内部各级干部的公务、生产经营活动,要发动广大工人群众进行监督。现在有些企业大量亏损,连工人的工资都不能发,经理、厂长却穷庙富方丈。只有发扬广大工人的民主权利,才能消除各种已经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贪污腐败作用。农村中已开始由广大农民选举村干部。在广大工人农民的思维中,蕴藏着丰富的发展生产的好办法,发扬工人农民的民主权利,促使它们都对生产负责、想办法,必定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四,保障民主要立法。保障工人农民的民主,要制订出有关的各种法规,使党和国家的各级广大干部和广大工人、农民群众,都能懂法和认真执法。邓小平针对当时的情况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邓小平在这段话后边,指出当时应建立的法律。指出应立法来保障工人农民的民主权利,批评当时以某些领导人的话来代替法律,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完全正确的。
三、关于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问题
第一,改善对经济的管理方法。我国的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已经社会化了,必需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在当时却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它是对经济管理工作的严重障碍。邓小平说:“要搞四个现代化,把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转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空谈往往淹没一切。”邓小平对当时经济管理机关存在问题所作的评论,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官僚主义的特征是:党政各级领导者不深入实际经济工作中去,不深入到群众中去,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只靠空想发议论,去做指示。发布命令的结果,不仅不能对经济工作提出任何改进的方法,往往还会起阻滞作用。而且在当时各级政府管理机关人员过多,层次重叠,要办完一件事,需经过几个机关,手续繁杂,相互牵扯,效率低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事。管理经济工作的机关的这种状况,不可能把经济管好。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各级政府管理机关在逐步进行改革。197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和1998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先从国务院各部门开始,加速国家管理经济机构的改革,改革是以岗定员,实行人员分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各种工作。明确规定每人应完成的任务。国务院为加强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管理,已组建和派出一些稽查特派员对企业监察,还明确规定了稽查特派员的任务。经过这种改革,国家管理的效率,一定会有提高,管理方法也一定会有改进。管理经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方法会有改进,这可以从我国完全能够克服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看出;从我国不仅完全能够抵御1998年夏天发生的历史上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看出;还能从有把握完成早已规定的1998年要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看出。由此可见,政府管理经济机关进行改革已发挥出了巨大的功能。随着正式对地方管理经济的机关改革的进行,管理经济的机关会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当然,反对官僚主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放思想,提高管理经济水平,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不断进行下去。
第二,管理制度上要加强责任制。管理制度上要加强责任制,是要在各级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机关和在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参与的人员,都必须负起他们应负有的责任。邓小平说:“现在,各地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负责,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一项工作布置之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谁也不管。所以急需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邓小平在这里所讲的责任制,是指对管理经济工作的责任制。他指出的无人负责现象,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即使现在,也没有能完全克服这种现象。国民经济的运行,是由国家和地方各主管经济的机关的人员操作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理、厂长和全体职工都参与其中。国务院所属的管理经济机关中的每个人员,地方各级政府主管经济机关中的每个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能把所管理的经济工作都负起责任来,都认真做好,社会主义经济就能够顺利地运行;一个企业要得到迅速的发展,也必须使每个员工都负起责任来,都认真做好工作,因此,在国家各主管经济的机关和企业,必须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在经济工作中,每个人应负的责任不仅应有明确划分的范围,还应规定应完成的责任目标的质量。必须认真地彻底地克服无人负责这种很坏的现象,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会受到极大的损失。对于如何克服无人负责任,邓小平说:“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例如,引进技术设备,引进什么项目,从哪里引进,引进到什么地方,什么人参加工作,都要具体定下来……原有企业也要有几定。”有了这几定的制度,每项任务都明确有责任人。某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很好,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应该受奖励;某项工作任务完成的不好,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应该受到处罚。奖励和处罚的对象都很明确。在各种组织形式的公有企业内,也必须认真实行责任制。只有认真实行责任制,才能促使每个人把他们应负责的经济工作做好。邓小平指出要加强责任制,同时也指出加强责任制要采取的有力措施。他说:“要使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几条措施:“一要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各有各的责任,也各有各的权力,别人不得侵犯……只交责任,不交权力,责任制非落空不可。二要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于职责。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三要严格考
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科研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和考核,都要有学术职称……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奖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邓小平提出的加强责任制和他提出的加强责任制要采取的措施,不仅对当时完全适用,对我国现时和今后长期的管理经济工作也永远适用。责任到人,权力也到人,如果责任人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出现偏差或错误,有关上级机关负责人,仍有权力对他进行指导,使偏差或错误得到及时纠正。加强责任制,必须认真选拔人才,被选拔出担任某种工作责任的人,应确实是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和真正懂得所要负责该项工作的技术人才。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很好地去执行和完成赋于他们的工作责任。为长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发现和培养出大量专家,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物质待遇。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其所有成员所担负的工作,都应严格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按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的程度,分别进行奖励和处罚,分别进行升级、降级和免去所担任的职务。以此“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邓小平的这些指示,既有理论价值,又能具体执行,认真落实这些指示,一定能把管理经济的工作做好。
第三,实行一种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是要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经济发展水平很落后,发展的程度也很不平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短期内要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不可能的。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邓小平指出要采取的经济政策,完全符合我国现时已出现的实际情况。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原来就比中西部发达的东部沿海各省、市,它们进行改革开放的步伐较快,地方各级领导采取的措施较有力,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比较高,所以它们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好,生产消耗少、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价格比较便宜,又适应市场需求,能取得较多的盈利,这些企业工人的收入也较多些。一部分农民,农业和副业生产发展的较快,他们的收入也比较高。经济发展快的和收入较多的地区、企业、工人和农民,对其他地区、企业、工人和农民,确实起到了带动作用。对于当时还很困难的地区,邓小平说:“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邓小平所指出的由一部分地区、企业、工人农民的经济先发展起来,以带动其他地区、企业、工人农民也努力去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先富裕起来的地区、企业、工人和农民用多交点税利的办法,帮助落后地区、企业、工人农民也逐步富裕起来,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
邓小平在当时那篇讲话中就已经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他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例如,企业的改组,就会发生人员的去留问题;国家机关的改革,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要转做别的工作,有些人就会有意见,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教育群众以大局为重,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只要我们信任群众……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邓小平在当时指出的这些问题,在我国现时进行的企业改组和国家机关改革过程中,都已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又符合再就业务件的,要安排重新就业;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分流出的人员,要重新安排做其他工作。企业下岗工人和政府机关分流出的人员,都能以党和国家整体利益为重,服从党和政府的安排。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就业和工作岗位也会多起来,下岗和分流出的人员,是会各得其所的。为了能及时妥善处理好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到群众中帮助下岗工人和分流人员解决暂时生活就业和重新工作遇到的困难。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中所阐明的理论问题,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对现时及今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认真学习和领会其涵义,用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