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上《吆喝》论文_文,旻

我这样上《吆喝》论文_文,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完全中学 文 旻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48-01

2013年五月24日我参加了七师组织的“”。本次公开课既要体现学校“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又要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所以设计时,重在引领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使学生更加致力于学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老师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

针对我所面对的学生,结合我对文本的理解,特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技巧。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感受北京城的民风民俗。3、情感与价值观: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教这样的大家之作,很有挑战性,也很有乐趣。我不是北京人,但本土的吆喝虽没大京城里的丰富多彩,也还是有的——只是随着年代的久远,渐渐消失了。所教的孩子们,更是大小儿没听过几声像样的吆喝了,哪怕是卖老鼠药之类的。

对《吆喝》的主题探究过程,让我在设计上,明确以下两点:

(一)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由熟入生,将生“炒”熟。

小事情,小人物本就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更何况是稀松平常的口头吆喝。加之以地域文化的差异,要理解作者包蕴于文中的浓情厚意,实非易事。而课堂上我避难就易,以欣赏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导入。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广告,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广告的作用?(宣传产品,吸引顾客)对,是为了宣传产品,让别人来买。广告可以说是经济水平高低的象征,那么在落后的年代,商人们是用什么方式宣传产品,吸引顾客的呢?-----那就是吆喝。今天就让我们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听听那悠扬的叫卖声吧!然后感知文意:速读课文

(1)文中介绍了哪些物品的吆喝?(2)这一声声吆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旧北京城?这样很快就让学生进入了状态,沉入文本解读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想学生所想,简单的细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对于这节课的生成,印象最深的当属 “赏吆喝”和“学吆喝”“拓展延伸”三个环节的处理。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当前新课标所推崇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与表现空间。

在“读吆喝”之后,我设计了“赏吆喝”这一教学环节:这么多的吆喝中,哪一句让你一听,就垂涎三尺?请大家选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这一环节看似平常,但却至关重要。简单的处理却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学吆喝”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一个情境:我们现在就在王府井小吃街上,各小组的同学就是商贩,各小组分别挑选一种吆喝,自己试着编个调子,唱一唱。设计时如果加上老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本土吆喝的话效果会更好。然后欣赏原滋原味的北京吆喝。最后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这一环节看似平常,但却非常重要。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作为新疆人,你能说出我们新疆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吗?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新疆人怎样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态度?从文本解读到生活。

一点思考:

一、学疱丁解牛,提纲挈领把“筋脉”

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思路的整体感知把握和对语言的品读体悟应是不可或缺的。我在处理《吆喝》一文时,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虽对文章整体的结构有所把握,但却没有过多地细品语言;但却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轻语言品读。对此类生活化的文章,舍弃任何一方都是不可的,所以,学疱丁式解牛,尚有必要。先引导学生把准骨胳精脉,以熟探生,才能有效把握结构和语言两个层次的脉络,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语言鉴赏能力。

二、将生活融入课堂,从课堂走进生活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吆喝》取源于生活且有浓厚生活味的文章,包括其中的一些个性化的人物以及个性话的语言,都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直接地联系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去体悟文章情感,而这一体悟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能驾驭语言,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情感。创作源于生活,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典型。所以,教师仍应引导学生将课堂所悟外化为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观注生活,感悟生活,那么,这堂课的学生练笔、表述环节就显得有必要了。因此,我布置了这样两项作业。1、自己为家乡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2、对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作为课后延伸。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公开课比赛已经结束,但公开课比赛给我的思考却还没有结束,我也将努力把自己领悟到的“少教多学”理念很好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论文作者:文,旻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0

标签:;  ;  ;  ;  ;  ;  ;  ;  

我这样上《吆喝》论文_文,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