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为什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为何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伟大旗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五大的灵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在经修改的党章中明文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十五大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呢?高举这面旗帜有什么用处和好处呢?这是我们在学习十五大文件时首先要认真思考、深入领会的头等重要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现在与未来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结合,多视角地来考察这个问题。以下分为六点来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为了振兴中华,使国家长盛久安

一个民族、国家要振兴、长盛,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恩格斯于1878年写的《反杜林论》旧序中讲到德国历史的巨变时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1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久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十分重视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儒家思想是两千多年来我们国家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农业文明的治国安邦之道。但是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后,我国在理论上就显得落后了,国家也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衰败、悲惨境地。众多有识之士曾想从西方寻求振兴国家民族之道。从晚清起,西方的各种新兴学说纷纷传入我国。严复译有斯密的《国富论》、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多种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代表作。后来《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在我国广为传播。可是实践证明,外国的理论都不可能简单照搬到中国来,必定要由我国的杰出人物把它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才能在实际上产生威力,真正振兴中华。

20世纪我国社会发生了三次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出现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他们都以其系统的先进理论促使中华民族振兴,这就是孙中山学说(或称孙文学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孙中山于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首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905年建立同盟会时进而主张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孙中山学说指引中国资产阶级于1911年发行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开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几经波折,孙中山于1924年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可是孙中山只是为振兴中华扫清了旧君主专制的障碍,于1925年赍志而殁,抱憾终身,未能实现振兴中华的夙愿。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起,以毛泽东为代表,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到40年代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为振兴中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1957年以后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长期影响,我们走了很大的弯路。邓小平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2〕。为了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 邓小平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把发展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提到首要地位,同时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大众达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要真正振兴中华,就不仅要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而且要实现现代化,做到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幸福。正是邓小平继承孙中山、毛泽东的未竟事业,终于拓展了全面振兴中华、使国家长盛久安的康庄大道。因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二、为了逐步、全面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之所以敢于并且能够欺压、入侵中国和众多弱小国家,就因为它们自16世纪以来逐步掀起了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浪潮,实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西方,“现代的”(modern)一词出现于1585年,“现代化”作为动词(modernize)出现于1748年, 作为名词(modernizafion)出现于1770年。“现代化”是一个时间动态概念,其本意是使整个社会摆脱中世纪各自孤立的封闭状态,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各方面的社会联系愈来愈密切,其公共化、协作化、组织化的程度愈来愈高。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工业化、机械化、商品化、市场化、城市化、消费化、民主化、法治化、知识化、大众化等等。西方列强的现代化是在发展私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结果造成资产阶级对内对劳工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对外不断扩张,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实行残酷统治。

我国自明朝末期起已有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但是,由于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干预和内部封建主义势力的阻挠,曾经有八次尝试要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结果都未能走通。这八次就是: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明末清初为第一次,由于满族统治者摧残江南工商业并实行海禁而被扼杀。太平天国革命后期洪仁玕于1859年发表《资政新篇》,主张发展工商、金融、交通运输业,实行雇佣劳动,为第二次,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而告吹。60~90年代的“同光新政”为第三次,同治、光绪年间采取新政治措施,发展洋务运动,试图“用夷变夏”,因改革很不彻底,遇到顽固派打击和外国帝国主义两次入侵(即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战争)而失败。90年代中后期的维新运动为第四次,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中国不可能走通日本明治维新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20世纪头十几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为第五次,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推进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大量措施。可惜随后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以及北洋军阀的混战,又使现代化夭折。20年代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为第六次。这时孙中山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方案。1917~1919年他写成《建国方略》,1924年完成《建国大纲》、《五权宪法》和《三民主义》等论著,明确而详尽地阐述了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纲领和计划。1925年孙中山的遽逝,现代化又受挫。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掌权之后,第七次要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由于国共之间十年内战,加上从1931年起日本加紧入侵中国,现代化仍然趔趄不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有民主党派的中间派人士极力主张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这第八次走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终究也成泡影。由上可见,300 多年来我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左派和右派以及小资产阶级改良派,先后有八次尝试都未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3〕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旨在开辟另外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毛泽东提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要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他认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194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经济基础。1956年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共的任务就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很可惜,1957年以后,由于党的指导思想越来越“左”,尤其是毛泽东同志于1966年错误地发动并进行10年之久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第九次现代化之举又受到严重挫折。1978年拨乱反正以来,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在我国逐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在邓小平领导下,我国的现代化才开创了起死回生的新局面。因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三、为了反“左”防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而言之,可以用22个字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结合俄国和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长期坚持反“左”反右的斗争才得到发展的。右是指资产阶级思想在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的影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毕竟是要反对资本主义的,所以右比较容易识别和克服;“左”主要是指违背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左”在得到部分群众支持时,更难以辨明和纠正。即便是水平最高的领导人也难免犯这种“左”的错误。列宁讲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估计革命时机很快到来这一点上,在希望革命(例如1848年的德国革命)获得胜利这一点上,在相信德意志‘共和国’很快成立这一点上,有很多错误,常常犯错误。他们在1871年也犯了错误——当时他们一心一意想‘把法国南部发动起来’。”〔4〕列宁在1921 年十月革命四周年时也承认自己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他讲到: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在建设新的社会主义大厦“这一最重要最困难的事业中,我们遭受的失败最多,犯的错误最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5〕。后来斯大林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 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未能掌握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诀窍,又长期犯“左”的错误而不自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也犯过两次右倾和三次“左”倾的路线错误。正是在反右反“左”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但是1957年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又长期犯“左”的错误。1978年以来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纠正根深蒂固的“左”的错误,同时又多次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的倾向。他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我国国情,继承并且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那就可以包含在毛泽东思想之中,何必要单独确立呢?这样是否降低了毛泽东思想呢?这是我们应该弄清楚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 月马克思逝世后的悼念文章中和随后几个月考茨基发表的论文中正式确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要经过好几个世纪的长期奋斗才能最终完全实现。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而不是封闭的、停滞的教条。后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新时代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问题,如果在理论上有较系统的新创造,很自然又会形成新的主义或学说。列宁主义就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7月间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才正式把列宁主义确立下来,把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并提,并且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新词、新提法。毛泽东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有一系列新创造,所以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当毛泽东52岁时就确立毛泽东思想,这样不免助长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20~70年代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亚非拉一百多个新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和世界愈益多极化的趋势,使得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它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但是又在国际和国内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自成科学体系,向前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大大超过了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过世半年多后,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顺理成章、大有好处的。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发展到邓小平理论,这正好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以更新、创新的理论思维指引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航程。这好比是薪烬火传,代代相续,光前耀后,永不止熄。

四、为了解决在我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劳动社会化,但是资本家阶级又把劳动人民社会化劳动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据为己有,转化为私人资本,用以统治劳动人民。所以,资本主义可以用21个字简明概括为: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社会主义要继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又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种种弊病,创建出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何谓社会主义?我想也可以用21个字简明概括为: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既然社会主义要继承资本主义开创的社会化劳动等种种文明成果,要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英、法、德、美等先进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而不可能首先在不发达的落后的东方国家建立。他们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认为像俄国这样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只有西欧先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它们帮助之下,才可能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中国刚开始发展一点点现代工业,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中国会先于欧美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没有讲到中国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到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形势。欧美资产阶级由于富有统治经验,采取军事镇压、政治妥协、经济收买、文化消融、思想腐蚀、组织渗透等手法,尽量缓解国内阶级矛盾,使欧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长期搞不起来。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由于要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它们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就为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环节的某些东欧、东亚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13年俄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已占国民经济的42%。俄国当时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在以列宁为首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之下,于1917年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而它未能促进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从1921年起,列宁曾提出要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竞争,独立探索不发达国家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可惜列宁于1924年过早逝世(才54岁)!后来斯大林急于建成社会主义。1936年形成、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固定下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严重弊病,主要是渗透了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浓厚色彩。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预见到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将以产品计划经济取代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可是俄国社会遗留有大量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斯大林教条式地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从1928年起急于实现指令性的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这样虽然在一定时期也能使科技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自50、60年代以来在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态势下其弊端就愈益暴露出来了。 旧俄国沙皇君主专制自1547年建立,统治了370年,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从未建立过。 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旨在建立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可是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加强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体制,致使苏维埃形似“表决机器”和“橡皮图章”。斯大林还实行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以及等级授职制、高干特权制,使苏联的政治体制带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苏联模式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种教条主义、封建主义的弊病长期难以改正,就成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1991年间发生剧变的深层根本原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从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着眼,总结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力主要摆脱苏联模式的羁绊,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清除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这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看来在中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这四个“主义”大体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不能随意跳跃。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残余,适当利用资本主义成果,认真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加强共产主义教育,认清我国约有一百年之久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但是不能急于建立一大二公三高四纯的社会主义。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多彩文化,两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愈益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为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五、为了实现跨世纪的跃进,使中国腾飞于世界

邓小平理论不仅已经在近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验证,而且还将指引我国实现跨世纪的跃进。 邓小平在1979 ~1987年间多次讲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在80年代这1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以1980年人均250 美元为基数,到1989年要达500美元,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 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要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水平,即小有积蓄,可以过安康日子;第三步,在下个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番,目标大致是人均达到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回眸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的第一步目标早已达到,第二步目标也将要达到。在这次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提出:在21世纪的头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10 年的努力, 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据经济学家估算,到2010年我国经济将居世界第三位(在美、日之后),到2021年将接近日本,到2049年将跃居世界第一位。到那时我国才可以说不仅是政治、军事大国,而且是科技、经济、文化大国,真正实现了跨世纪的跃进,使中华这条东方巨龙腾飞于世界。

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每年平均持续、快速增长约百分之十的人间奇迹,关键在于我们遵循邓小平理论,逐步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桎梏,稳当地从传统的指令性计划体制逐步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尽管当时党内绝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了解,更不理解,然而1979年在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毕竟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大步。这在广大干部思想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和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在1980年5月31 日的谈话中却明确表示支持农村的这种改革,认为这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它将促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大大发展起来”。到1984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此在城乡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第二个大步。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主张“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迈出这两大步,产品计划经济体制已开始转轨到商品市场经济体制,这促使我国经济在80年代上了两个台阶。但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左”的思潮回升,有人把发展商品市场经济当作私有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加以批判,致使经济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后退。在这紧要关头,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又一次拨乱反正,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6〕同年10 月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此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第三个大步。这使近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股份经济三者三位一体,紧密联系。商品经济是就劳动、生产领域而言,市场经济是就交换、流通领域而言,股份经济则是贯穿于生产与流通全过程的经济运作杠杆。缺少股份经济,商品市场经济就难以强有力运作和持续扩展。可是思想僵化者固守住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他们设了三道防线,步步为营:先反对商品经济,再反对市场经济,最后反对股份经济,他们把推行股份制说成就是搞私有化。这次十五大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肯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随着股份制的推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迈出第四个大步。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邓小平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协调发展。他强调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7 〕所以要实现跨世纪的跃进,要使中国真正腾飞于世界,今后还要切实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使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党际民主都大有进展,创造出真正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新机制,使亿万人民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智慧能够充分焕发出来。

六、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使中国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多作贡献

从马克思以来到毛泽东,都一直认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要实现解放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而这种世界革命必然会形成一个领导中心,即由革命成就最大的某一国担任中心,起带头、推动和援助作用。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世界革命中心先后由英国转移到法国和德国。从20世纪初起,列宁、斯大林认为世界革命中心又向东转移到俄国、苏联。60年代以来,毛泽东以为世界革命中心再东移到中国。在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情况下,不断出现世界革命中心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也起过积极作用。当然,对其消极作用也不可低估。历史上这种世界革命中心曾经由带动中心、影响中心发展为指挥中心、控制中心,助长了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妨碍了各国党的独立自主探索和自力更生奋斗。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同其它国家之间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因为党与党之间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如果国与国之间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同时某一国又指挥、帮助别国共产党反对、推翻别国政府,这就很难使国际关系完全正常化。

邓小平从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世界形势出发,总结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深刻历史经验,明确地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8 〕资本主义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是一个客观世界历史进程,它要由各国党和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探索和奋斗,各国党之间的互相援助应该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义上,而不能是输出革命,指挥别人,强加于人。所以在处理国际共运、处理党与党之间关系问题上,邓小平主张不当头,不输出,不论战,不发号施令,不干涉别党内部事务。在处理国际事务、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上,邓小平主张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照我个人理解,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理论可以具体概括为:十个“不”,十个“互”,十个“和”。即不树敌,不划线,不结盟,不当头(不当第三世界国家的头),不称霸,不急于解决争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要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互相了解,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援助,互相谅解,互相让步。努力做到和平友好,和平交往,和平对话,和平发展,和平合作,和平协商,和平谈判,和平解决,和平竞赛,和平竞争。

正是遵循邓小平的新的国际战略理论,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对外既广泛联合各类国家共同和平发展,又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能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作出多方面的新贡献。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促进世界发展和地区繁荣的新的生力军。

取得社会主义初步胜利的国家主要是应该集中全力把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为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一个能够持续、快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社会主义样板。这样才能最有效地以榜样的力量来吸引世人,潜移默化,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进步和幸福,我们必须真心诚意地正面、全面、向前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面伟大旗帜是中国人民大众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与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一定要高举,而不能低举;要真举,而不能假举;要正举,而不能歪举;要全举,而不能半举;要前举,而不能后举。在今后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征中,我们还要向前去进一步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就能蒸蒸日上,节节取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 第285页。

〔2〕〔6〕〔7〕〔8〕《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卷,第357、373、164、191页。

〔3〕高放:《中国为什么走不通资本主义之路?》, 载高放文集之一《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8页。

〔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569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为什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