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 探讨特色小组教学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在本校2014级、2015级临床专业学生中,根据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方式,组建儿科学特色小组(30-50,人/组),采用小组教学和专业特色培训(假期医院实习)模式进行学习,对两组儿科学学习成绩和毕业儿科就业意向及继续儿科深造意向展开对比。结果 实验组儿科学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并且儿科就业意向高于对照组。结论 儿科特色小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对儿科专业的了解,为以后就业指明方向,同时也改善我国儿科医师短缺情况。
关键词:儿科教学;医学高专;特色小组;医师培养
1.背景
1998年,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次年起停止招生,一直到目前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未恢复儿科专业招生。儿科专业被取消后,新的儿科医生的培养机制又迟迟建立不起来,也始终没有一个培养儿科医生的规划。就目前来看儿科医师的来源,一是各级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二是攻读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三是其他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研究生,出于各种原因选择儿科就业者。前者在本专科阶段的儿科学教学安排远远少于原儿科学专业,只具备最初级的儿科知识,而后二者人数仅占很小比例,他们仅在儿科学的某个四级学科中(如儿科学、儿内科、消化专业)或其他二级学科(内科、外科、眼科、皮肤科等)学习了很狭窄的专业知识。[1]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中儿科医师培养细则[2]要求,在我校临床专业试行儿科特色小组教学。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本校2014级、2015级临床专业学生中,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前,根据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方式择优录取,组建儿科学特色小组,一期一个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0-50人,每10人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配合老师,协调工作。
2.2研究方法
2.2.1分组
这两届临床专业学生在专业课(内、外、妇、儿)课程开始前,根据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方式择优录取,组建特色小组,小组学生除儿科学外,其他专业课授课方式与同届临床专业学生一致。儿科学上课由专职教师授课(教师来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本校儿科专职教师)。
2.2.2 授课方法
对照组仍以大班为单位组织上课,授课教师同实验组,授课方式为理论教学。实验组为小组集中授课,采取前期专业教师理论授课,后期专职教师收集病例集中讨论,即“理论讲解—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结果反馈—理论讲解”五段式的教学模式;考试结束后利用暑假在教学合作医院儿科实习。
2.2.3考核方法
实验组按照1+1模式考核,即 ①基础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原始分满分100分②儿科大病例(10份),小组为单位抽取任意1份,集中讨论答题,原始分满分100分。二者成绩按照6:4比例,给予最后总分;对照组同实验组。
3.结果
3.1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2014级40人,2015级36人)共计76人,采用自编问卷“儿科特色小组教学效果评价”进行调查,分别从学习态度、课堂氛围、
学习效果、就业及继续深造意向、总体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
3.2 考核成绩结果见表2
4.结论
通过对两届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态度、课堂氛围、学习效果上都有所提高和改变,超过一半实验组学生有儿科就业或继续深造意向。儿科理论平均成绩、及格率都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显示,儿科特色小组教学可以应用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5.分析
传统的临床专业儿科学教学多采取大班理论教学方式,并且课时多偏向于内、外科大专业,加之又缺少实训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对儿科学习兴趣低,重视度不够,同时社会上对儿科医师“工作忙、待遇差”的普遍认知,导致我国儿科医师配比明显不足。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儿科人满为患。而在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1.46位儿科医师,是我国的三倍多。[3]儿科特色小组教学目的在于改变大班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利用小组人数少、学习意愿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主动代替被动。宗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4]虽然儿科在分类上与临床医学有相似之处,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同一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及治疗也区别于成人科室,有自己的特点。儿科特色小组的理论加实训(病例分析,包括小病例及大病例)教学模式在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再单一的遵循根据疾病诊断结果推知疾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的传统思维模式,而是更接近临床的诊断思维模式:综合临床资料(病史、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疾病诊断、治疗。儿科特色小组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的应用可以使临床专业学生的儿科临床应用技能不断提高,同时也督促教师不断进取,师生教、学和谐,以达到高职高专学生融入基层临床一线的高效培养效果,实现高职高专培养医德高尚、理论扎实和临床应用过硬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秋萌.我国缺儿科医师逾20万,培养机制空白12年[N].京华时报.2011年2月17日.
[2]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儿科.科教司.2006年版.
[3]王萱. 儿科医生告急令人忧:未来谁给孩子看病?[N].北京:新华网.2016年1月18日
[4]杨艳杰,李亚洲,乔正学,邱晓惠,赵光,肖海,杨立斌,曹德品.小组教学对医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第8期.
论文作者:王朝丽,张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儿科论文; 儿科学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组论文; 专业论文; 特色论文; 医师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