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电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的持续供电能力,是供电企业电能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指标。农村10kV配网数量大、供电环境复杂、电网运行可靠性较差,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是农电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邢台县电网实际情况,对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方面进行优化探析。
关键词:10kV配网;可靠性;措施
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做RS-1。RS-1=(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目前农电企业均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总抓手,供电可靠性指标成为各种绩效考核的重点。
1农村配网供电可靠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配网结构、设备故障率、故障修复时间、作业停运时间和频次等。
1.1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互补性差
一是农村10kV配电网大多采用单电源辐射供电,线路环网化率低、互倒互带能力差,供电半径长,故障影响时间长,范围较大。二是10kV线路上自动化水平较低,缺少监控设施,导致寻找故障点范围大、时间长,恢复供电较慢。
1.2配电线路故障率偏高
目前农村10kV配电网以架空线路为主,且设备大多老化、锈蚀,部分线路绝缘化率未达到要求,故障率偏高。仅有的少部分10kV电缆线路,也因市政施工和农村基建损伤、电力设备被盗,致使故障频发,极大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1.3配电线路运维水平低
目前县公司普遍存在线路运维力量不足,意识不强,巡视力度不够,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现隐患不能及时处理,往往将小隐患拖延至大故障;在事故处理时,还存在进度慢、相互推诿、分工不明确等现象,也是供电可靠性偏低的原因。
2 提高农村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应的措施优化
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提高10kV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进行优化,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其达到合理水平。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电网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技术是依靠,人员是保证。
2.1改造配电网结构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实现故障自动定位和自动隔离。以联络性强的环网结构为目标,以减少线路故障停电时间,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逐步实现l0kV配网自动化。在一条线路中,实行双电源供电,中间设置分段开关,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同时分段器与重合器配合使用,自动完成预期的分合及闭锁操作,可自动排除分段性故障,保护配网线路性。这样既不会扩大停电范围也能准确地找到故障点,快速检修,及时消除故障,节省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
2.2完善管理机制,实施全过程管理
2.2.1健全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完善规划、设计、计划、施工、检修、操作、运行、调度、统计等各部门全过程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岗位职责,积极配合,统筹协作,管理到位。调控分中心每月定期组织运维、营销、检修工区、供电所等生产单位召开月度停电计划平衡会,结合上级电网计划对下月停电计划工作进行平衡,对大型停电检修工作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进行审核。平衡后的停电计划及防控措施以公司文件形式下发并全部纳入省调“OMS”流程流转。
2.2.2加强供电可靠性全过程管理。①分解指标,找出影响供电可靠率的直接原因积极进行整改。编制可靠性指标滚动计划,对可靠性指标进行超前控制。②完善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并执行考核到位。③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分析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而及时进行改善。④认真执行可靠性月度分析预测制度,对上月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制定下月完成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加强计划停电管理。计划停电工作的合理化和周密化直接影响到供电可靠性指标,为此应强化:①统筹安排计划停电,使输、变、配电施工一条龙同时进行;利用事故处理的机会进行预接开关或其他设备的检修工作;一次停电多方维护。②统筹兼顾安排年度月度检修计划时,缩短检修时间,避免重复停电。一是要严格计划停电,杜绝无计划停电。提前申请周计划,对上报的检修项目和检修时间做好审批工作,不符合安全和经济要求的检修工作一律不安排,尽量将站内设备检修与线路检修相配合,安排低负荷时检修,带电检修,严格控制临时检修,减少不必要的停电;二是检修单位应严格按批准的检修时间工作,不得随意延长。③调度员应实时查看检修进度,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将周检修计划完成情况上网公布,兑现奖惩。④实行运、检分离,提高检修、运行工作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⑤逐步实现配电网停电计划管理由中压配电网(6~35kV)到低压配电网(0.4kV,含配电变压器)的全覆盖,逐步实现低压配电网停电计划备案的周期管理。从而实现对停电全过程管理,全面掌控电力设施的停电范围、次数、时间,减少对用户的影响,做到“可控、能空、在控。”
截止2018上半年,我县电网检修137次,10kV线路故障243路次,35kV线路故障8路次,变电故障7起,均按计划完成指标。
2.2.4编制电网经济运行方式。①定期进行电网潮流计算、理论线损计算和分析,编制电网年度运行方式。②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当负荷分布发生变化时及时做出反应,调整和完善运行方式。③调度员应根据线路经济运行方案和变电站主变经济运行曲线,确定最经济的运行方式。负荷变化时,及时调整,避免非正常方式运行,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2.3应用新技术
2.3.1采用可靠性更高的新设备。新增电源和线路,实行手拉手方式供电,配合实施配网自动化,实现故障线路自动判断、隔离,将非故障段负荷转带,提高供电可靠性。
2.3.2装设架空线路故障指示器。在线路分段开关处和分支处进行安装,通过环网柜内电缆故障传感器,故障信号经电缆将动作信号传到远方的监控系统,可判明故障发生的区段,缩短故障查找和处理时间。
2.3.3推广状态检修,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
2.3.4开展带电作业研究和应用,减少设备停电时间。
2.3.5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延长设备检修周期。
2.4提高人员专业技能
2.4.1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全面掌握供电可靠性管理涉及到的知识、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增强人员责任心,以便运行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
2.4.2调度专责要从普及业务知识、规范行为入手,让每个人实现从“做什么”到“怎么做”再到“这样做”的一步步转变。使其不但是电网运行操作的指挥者,更要成为电网可靠性管理、经济运行的行家里手,实现安全经济调度。
2.4.3施工作业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做到随时了解现场工作进度,提前做好送电准备工作,及时进行恢复送电操作。
3结语
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直接反映农电企业设备状况和管理水平,要着力从电网、管理、技术、人员四个层面上不断进行措施优化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农村10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高农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凌晨.关于加强供电可靠性基础管理的探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1
[2]苏亭.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J].大科技.2017
[3]方秀川,苏健,韦文珊.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分析,2016
论文作者:张振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可靠性论文; 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计划论文; 时间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