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 太原市 030012)
摘要: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同时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材料采购以及具体施工负责,这有利于承包商根据工程情况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机分配与安排,做到资源利用最优化,是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承包商需要对项目工程建设全程负责,因而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较传统承包合同要大得多,进一步加强议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加强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就成为了承包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EPC模式;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1、EPC总承包项目的优势分析
EPC即为EngineerinProcurementandConstruction,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承包商。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要求专业人做好专业的事情。EPC就是在工程项目承包的过程中,项目所有工作包含项目可研分析、策划方案、前期筹划、物资供应、日常管理、工程施工以及工程设计等所有事物均由一个承包商独立完成。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总承包商承担所有的责任,同时还需要为业主提供必要的计划。在EPC模式下,业主仅仅需要派遣相关人员参与管理和监督就可,工程项目的大风险,则完全由承包商担。在整个项目镇南关,承包商需要对项目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以及内部日常管理等,并且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度合理选择承包商、货物供应商以及施工安装承包商等等。实际上,EPC模式在大型设备安装和复杂的核心技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大型核电站、钢铁制造以及石油开采等。这些项目规模通常非常大,使用的设备通常是非常昂贵的,施工中需要采购多种物资,很少有业主具备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的实施,就需要应用EPC模式。
2、EPC总承包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2.1EPC总承包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
由于承担EPC总承包业务需要涉及到更多的业务范围及领域,对于传统单一型企业而言,在自身领域以外的方面实力还非常薄弱。部分大型施工企业内部即使设有成熟的设计机构,但由于其企业组织管理形式、内部协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所以承担EPC项目的总承包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与管理能力,而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使之不能承担起完成工程建设环节全部工作的重任。
2.2管理制度不统一
①招标方法不统一。由于EPC项目对总承包商的信誉、资金、技术以及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现行的相关招投标等法律法规范畴下,公开公平地选到信誉好、实力强的总承包商,并与其充分达成一致意见比较困难。另外,按照有关法律规定,EPC模式下的分包阶段,还是有很多项目要履行招投标的手续,这使得总承包商的一些工作进一步受到了约束,EPC模式再次受到抑制。此外,招标过程中涉及到的很多审批手续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依据,也会导致招标程序审批受阻。
②优化设计不积极。1)优化设计动力缺乏。优化设计为工程节约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可以增加利润,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业主等都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和一定的工作量。在实践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很难达成利益分配方案的共识,从而使得优化设计缺乏动力。2)设计单位的技术权威受到质疑。在EPC承包模式下,由于设计、施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对于设计变更,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可能就开始怀疑设计单位技术的权威性,认为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多的是想要降低成本,这就使得设计变更更难通过。
③风险分担不均。由于EPC总承包模式是施工、设计、采购一体化,所以一旦设计出错或者其它费用增加都会导致工程费用增多或工期拖延,这些风险都由承包商来承担。所以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风险的分担过于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EPC模式的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3.1风险识别
EPC模式下的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主要风险识别方法为德尔菲法、检查表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但是在采用这些方法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时,相关的人员很可能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主观的因素,致使最终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风险问题不符,这就导致风险识别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就需要在投资风险管理过程中,利用工程承包的特点和具体工程内容对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风险,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对这些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在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设计内容变更,施工图纸与实际工程不符等问题;而采购阶段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材料质量问题;施工阶段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施工技术选择以及施工质量问题。这些风险问题均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针对这些潜在风险问题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总结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从而提升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针对这些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同时,便可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3.2风险评价
在EPC模式下,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价工作主要是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方法来进行。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对建筑工程EPC模式各个阶段的投资风险进行层次划分,如设计阶段的设计变更风险、设计不合理风险,采购阶段的材料质量风险、设备故障风险等,并对这些风险按照其危害性及发生几率来进行优先级排列,然后根据其他建筑工程的建设经验来对工程中的单项投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价。此外,定性评价还能够和其他投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结合,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对投资风险的管控能力。但这种定性方法的缺陷在于不能对具体的投资风险进行量化,缺乏对风险的动态管理。而定量评价能够利用图表的形式将具体的投资风险进行直观的表达,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各个变量关系进行清晰呈现,并依据定量评价中的概率分析法来对这些投资风险的分布情况、发生概率、后果及未来风险进行计算与量化,因此比较适用于短期的建筑工程。
3.3风险的应对与监控
监控工作是EPC模式建筑工程投资风险最为常用的模式。其中会涉及到多种方法,但是最为常见的为偏差分析法、审查检验法以及关键路线法,在使用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科学选择。注意偏差分析法在定量评价法的涵盖范围之内,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存在,其直观反应出工程的实际费用以及进度。在建立图表时,必须将工程进度以及费用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比实际进度费用以及预期进度费用后,可以直观的明确费用是否超支,尤其是进度的提前还是延后都可得到真实的反映。在定性评价法中,审查检验法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存在,会有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工程当中。科学使用审查检察法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将最为可靠的方案提供给投资风险对其进行有效解决。所以我们需要在融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现对投资风险应对与监控工作的科学选择,保障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投资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效化、集约化总承包模式,EPC合同模式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增强其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安全性、降低项目管理风险,可从项目的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环节入手对项目建设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盛绍鹏.浅析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6,(35):149.
[2]陈强.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3]武清松.基于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及成本控制探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7):44
论文作者:赵明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风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承包商论文; 投资风险论文; 评价论文; 模式论文; 总承包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