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不断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是以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基础的,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光十色。人们的生活空间正在变得狭小,地球正在变成一个村子。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冲击下,各国有识之士都渐次认识到保留自身所属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即使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但在文化上都离不开自身所属文化的特定身份。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只有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也就是说,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自身民族的存在。
关键词:新技术背景;地域性;室内设计
引言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整个世界正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地域特色失微,文化灵魂失落”,中国室内设计如何确立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地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强调地域性,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一个较好创新途径。地域性设计必将成为当代中国室内设计中的亮点话题。
1地域性设计的概念
地域性就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方,由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性。它所包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特征。好比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在设计的过程吸收当地的地域因素进行设计创作称之为地域性设计。
2地域性文化
地域性文化是在一定地区的自然、风土、生态条件等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历史的积淀形成的生活方式、习俗、语言、记忆、审美意识、观念等等。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①本地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②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③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中国幅员广阔,各地的地理环境相差悬殊,地方文化各有千秋,不仅在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而且各省之间以及各省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突出的,通常有三秦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湖湘文化等的区分。因此各地城市也各具特色,华北的四合院,身系的窑洞,岭南的骑楼,皖南一代的厅堂,西南边陲的吊脚楼。石板房等。中国传统的木构体系和多种华丽奇巧的屋顶,装饰独步于世界建筑之林。东西南北中各地城市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布正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
3地域性的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色的设计师大有人在。早在战后的日本现代建筑中已得到体现,丹下健三的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公园、香川会所的设计,都广泛吸收了日本当地的民族、民俗建筑动机,比较早地体现出地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将厚重的地域性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型。在室内部分,苏州博物馆艺术处理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形式的重复出现。贝老运用了许多新材料来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在建筑材料、结构细部、室内设计等方面都有独特创意。博物馆承袭了水乡古城粉墙黛瓦,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的江南建筑符号添加了新的内涵。运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雨天花和木边一起,体现中国古建筑的语言。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使得光线柔和,便于调控。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漏窗则起到泄景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曲折水渠、睡莲水池、螺旋形楼梯所构筑的灵动空间,都显示出其独特性、惟一性,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折射出当地历史文化。
4在新技术背景下如何传承地域性室内设计
地域性室内设计方法就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设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的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这就使得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性。但同时它的室内设备是现代化的,保证了功能上使用舒适的要求。通过室内概念的设计、空间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布艺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陈设设计,均可产生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可达到其一定的隐喻性、暗示性及叙述性。因此,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地域性情感的室内设计。
4.1传统的继承
现代地域性设计主要表现在对其地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设计中采用模仿原有传统空间形态和空间布局方式的手法,借鉴传统元素和符号。比如在设计中更专注于运用那些融入地方情感的传统材料,同时在工艺上保留古老的技术。在故宫三大殿的修缮上就采用了传统的材料和传统的技艺,显示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这种延续性体现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这种表现手法能比较直观地体现地域性文化,在目前的设计中仍被广泛地使用。
4.2新技术下的创新
现代地域性室内设计强调与时代精神合拍,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这些技术和材料来扼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相反,我们要善于将各种材料、技术加以综合利用。比如在地域性室内设计中,竹子这种具有传统文化性的材料被设计师广泛地使用,但现在它不再是仅局限于真正生物意义上的竹子,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用不锈钢制作的,有用PVC管制作的等等。在这样的设计中虽然没有用一根真正的竹子,但是完全承载了材料中的地域性文化,体现了传统的意境。因此,在现代地域性室内设计中,我们在立足于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及时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才能设计出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符合潮流的室内设计。除了新材料的妙用之外,还可充分利用新能源新技术为室内的生活设计服务,如当地地热、太阳能资源,室内恒温技术等新技术,以此改善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满足人们在新时期生活的需求。
4.3融合
在进行现代地域性室内设计时,把传统的元素及符号经过提炼,在符合现代审美的角度上,把传统的精髓进行抽象和重构,在设计上吸取本地的、本民族的风格,融合现代生活后重新进行诠释,通过适当的设计,既能表现出当地的情调意境,又能体现时代特征。比如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地域性历史文化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范。该馆在建筑的室内部分设计成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空间,但是在材料上却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来体现,具有独特的创意。比如开放式钢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木构材料,开放式钢结构在这里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使得光线柔和,便于调控。室内随处可见漏窗与水池,水渠组成了灵动的室内空间,折射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色。
结语
现代社会给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它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内在精神,运用到现代先进科技与之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以批判的地域主义精神通过矛盾的综合来延续自己的室内设计文化,并添加新的、有时代内容,摆脱原有文化桎梏,就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性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1]邵龙,李桂文,朱逊.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3]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J].中国室内,2017,(3).
论文作者:江观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地域性论文; 文化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 传统论文; 地域论文; 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