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实验小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在习作课上,一个孩子愁眉哭脸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关注,询问原因,他说,写景的文章太难了,既不知道写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写。这句话引起了多数同学的共鸣,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从而推动了学校习作教学的改革——让古诗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得以“化用”。
一、探寻故事的背后:害怕写景文,究其原因是为什么
通观小学阶段的12册语文教科书,习作内容为写景的少之又少,偶有涉及也只是贴近课文内容的仿写训练,或者是游记一类,零零星星而不成系统,难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写景文的能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够,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另外,小学生不会观察,不会取材,作文时无话可说,更不要说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新感受了。在写景文中,只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真、向善、向美的能力,才有可能写好文章。
二、改变故事的尝试:化用古诗词,激发写作的灵感
如何写出诗情画意的写景文呢?我想到了古诗词。我国是古诗文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名篇名句脍炙人口,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风采。我尝试化用古诗词,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所谓在作文中“化用”古诗文,是根据写作实际对古诗文进行个性化的改造,比如将古诗词熔铸于自己的语句中,还可以翻译成现代文,也可以综合几首形成新的诗意诗境。
在教学时,我通过欣赏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入手,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读诗构图,借助美景和音乐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冥想的空间,唤起学生用诗中词汇写脑海中景色的热情。一个孩子当堂写下这样的佳句:春天的田野景色宜人,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轻舞。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如牛毛,似花针,飘落脸上,是那么舒服。迎面吹来微微的春风,像母亲温暖的手轻抚我的脸颊,这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次习作课上的尝试,使我和孩子共同品尝到了古典诗词带来的美妙滋味。
三、延续故事的改革:聘请专家,推进习作教学改革
1.保障课程改革所需条件,撰写课程改革方案。
(1)完善硬件设施。学校全面完善了校园网,宽带连接互联网,每个教室装备了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供老师上课所用,每个教室都与互联网相连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购置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如《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语言学教程》、《群文阅读的适应性分析》、《宋词三百首全解(第二版)》、《人间词话》、《中国古典诗歌散文鉴赏指南》等。
(2)聘请专家指导。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甚深。开学初,学校特意聘请全国著名的结构语言学研究专家王飞博士担任课程改革的总顾问。
(3)交流改革方案。为了课程改革的更好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小学诗词教学在习作中的化用》课题组,精心挑选了郑州市骨干教师王明霞、王芸、王蕾老师,学校青年教师冯小利、秦晋为成员,开始对我校如何推进课程改革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研究方案。围绕研究方案,老师们学习讨论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确定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至此,五个实验班级,五位研究教师,261名孩子,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实施。
2.专家莅临指导,开启化用诗词大门。
(1)聆听专家讲座,初步感知“化用”。留美的“汉语言结构功能学说”权威王飞博士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他的“爱西柚习作教学”理念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老师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王博士继承和发展了“结构语言学”大师索绪尔的学说,融合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 的精髓,把“结构语言学”思想在汉语写作训练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提出了“爱西柚新概念写作训练”模式,在写作中对句子、段落、篇章的教学为老师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诗词歌赋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经时光的冲刷,历史的沉淀,那些千古流传的诗歌都闪耀着珍珠般的华彩。如果把诗词化用到作文教学中,那些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妩媚的诗句,一定会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的韵致和美感。
(2)观摩专家课堂,全面学习“化用”。王博士间周为老师们进行习作教学的课堂展示及培训,他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汉语言结构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又为老师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作文突破训练教学。具体讲解了写作心法、精美开头的方法、“凤凰三点头”的开头如何写,并通过案例活学活用。尤其介绍了小学古典诗词如何在习作教学中运用。通过观摩专家的课堂,老师们意识到如果学生把学到的国学经典诗词运用到习作中修辞语句,一定会使文章显得更生动,语言更亮丽,体现出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学素养和非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在专家的课堂上,老师们总结并提炼出把诗词化用运用习作教学的课堂环节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赏析诗词。②采自然景。③构造图景——冥想。④寻找活景——再构图,再冥想。⑤弃诗行文。
(3)习作课堂化用古诗词,及时观摩、交流、总结。开展课堂研讨,尝试践行“化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们对王博士精彩的报告和激情洋溢的课堂活动赞不绝口,也对王博士在习作教学中“化用”古诗词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尝试,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班上的孩子们受益更多。四年级的秦晋老师和五年级的胡艳艳老师分别为老师们呈现了一节关于如何写诗情画意的写景文的观摩课。胡艳艳老师在导入时让孩子们品读两篇不同的写荷花的文章,对于如何把有关“荷花”的美妙诗词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孩子们兴趣极大。胡老师通过让学生品读诗词、冥想、选景等环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诗词的大门。有个孩子这样写到:“清早,我来到这公园最美的荷花池旁。只见碧绿的荷叶悄悄地探出脑袋,左顾右盼,欣赏着夏天的风采。一只蜻蜓落到它的“月牙帽”上,和它快乐地交谈起来。我不由吟诵起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秦晋老师则通过欣赏描写春天的古典诗词入手,通过读诗构图,借助美景和音乐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冥想的空间,唤起了孩子们用诗中词汇写脑海中景色的热情。两节课后,观课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诗词化用写景文的习作教学模式。而后,老师们依据此模式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使更多的孩子尝到了古典诗词带来的美妙滋味。
四、梳理改革的收获:前路漫漫,我们不断向前
故事引发了思考,思考带来了习作教学的改革。在课程研究期间,每一位聆听王博士培训的语文老师都进行了习作课堂试验和研讨,他们化用古诗词不只是拘泥于使诗词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而是尝试将古诗词熔铸于学生的语句中,或翻译成现代文点缀文中,或综合几首形成新的意境。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中,老师们普遍认为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具体来说,在进行诗词“化用”的习作练习中,应呈现阶梯式的训练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训练。教师搜集一些优秀散文,让学生欣赏文句、片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出化用了哪些古诗,并谈谈为何这里适合化用这句古诗,化用的好处。欣赏训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化用”的妙处以及方法,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对学生进行诗词“化用”基本技巧的介绍。比如取词摘句,词句重组,画面想象等方法。
最后,要坚持“化用”练习。练习过程先由句子的训练开始,接着是段落,最后才是篇章。句段的训练需要化诗文造妙句,将古诗词融入段落之中,篇章训练需要化诗文造妙句,将古诗词融入篇章之中,也可以用古诗词创设妙境甚至以诗词为妙题。古诗词作者大多善于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神韵。
论文作者:张书杰 王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习作论文; 古诗词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们论文; 诗词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