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新兴供电局 527400)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电力系统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带来新的驱动力。不仅提升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而且能够确保项目的整齐性和适应性。但是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管理应用实践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为此在细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为系统运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基于此,应该不断完善自动化技术,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健全电力系统自动化,持续优化电力系统配电管理,最终促进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运维;管理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质量有所上升,人们也对电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上,电力企业必须适当加大配网的建设规模,在这种不断扩大建设规模的过程中,还要关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络的可靠性,这需要从运维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升配电运维管理水平,该文主要针对当前关于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的运维与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对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配电环节中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配电自动化的内涵
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呈现出数量大和多元化特点,为了满足新常态需求,实现电力配电现代化进程,这就离不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支撑和保障。配电自动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力运行系统,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结合数据传输和先进的配电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配电自动化多针对电力流向进行控制,需要计算机的帮助配合,依托电力的使用效果,最终得出电力消耗的能量。此外,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电线路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其中配电线路自动化是指线路负荷与二次出线口的配电线路。具体分为低压下线路、中压线路和高压线路自动化,其作用至关重要,与整个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息息相关;而变电站自动化作为农网和城网的基础环节,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关乎着电力系统的整体良性运作。
2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中的问题
2.1电力配电整体发展状况不够完善
就我国目前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是目前仍然不够完善。在进行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时,需要较强的专业人员指导,但是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所以聘用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很多电力工作站不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由于我国在电力发展的过程中所投入的经历还相对较少,各个体系发展不够成熟,同时国内缺少优质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人员,致使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2电力配电建设地区性发展不均匀
我国国土面积庞大,每个区域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水平相差较多,目前有些地区发展相对已经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次区域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例如我国西部开发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导致其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水准相对较差,从而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改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问题对我国整体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3配电自动化运维管理措施
3.1升级改造老旧的线路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要想满足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根据配网中的线路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更新或替换,要注意淘汰落后的电力设备,同时要针对处于损坏或者已经出现老化的配电设施要及时更换、替换等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注意更换技术的效果,及时引进先进的更换技术来对老旧的线路设备进行统一更换,内容包括:设置开关,将真空开关代替10kV开关、加大双回路线路的投入等,另外还要针对故障区域进行科学隔离,避免故障区域扩大故障范围,从而影响到其他线路的运行质量,切实有效地完善配电网运行模式以及负荷的转移措施等,并适当地调整与变更。
3.2开展配电自动化应用
按照“边建设、边应用”的指导思想,在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同步组织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工作。与主网调度自动化(EMS)强调电网节点全覆盖、设备全监控不同,配电自动化建设必须适应配网设备点多面广、辐射状运行、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大等特点,充分考虑网架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对配电终端的配置模式(三遥、两遥、一遥)和部署位置进行科学计算和充分论证。在前期工程建设中,以馈线自动化功能(FA)功能为核心对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充分考虑实现故障隔离与负荷转供,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应用效果。
3.3“三盲”问题的有效解决
为了提高“三遥”效率,增强配电自动化建设,企业管理部分与设计部门应该通过学习配电建设的基本原则内容,全面的了解“三遥”的有利条件以及负面作用,根据实际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区域展开精准的定位,针对不同种类的供电构造加以统计分析,因地制宜的在配电网中设置重要点;同时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还要注重高级应用的合理性,切勿盲目的对其加以改造,部分高级应用的增加,不但可以符合实际现场设备装置的需求,还能合理控制成本的增加。规避相同事件问题的在此发生,就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革中的现场设施展开深入勘查,才能对高级应用的实用性提供必要保障;过于追求主站大型的建设要得以控制,需要再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中,有效地结合配电自动化设备未来配网的实际工作需求量,并依据主站的实际规模合理优化建设大小。
3.4运维管理分工混乱问题的解决
在系统设备发生异常时运维分工混乱问题就会经常发生,为了规避此问题现象的再次发生,需要着眼于管理方面,明确责任分工之,使各个部门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义务,当发生问题时,可以采取有效地沟通交流,将问题有效解决。对于终端设备的运维工作需要明确检修方案内容,才能使个部门系统设施有序运作,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运维技术水平。
3.5构建长效机制
配电自动化的基础数据管理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为此,我们应围绕终端设备数据存在的问题,加强专项整顿,做好必要的巡视和备件管理工作,有效协调各个部门,提升实时数据的准确性。针对终端设备点多、面广、异动频繁等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操作标准,同时制定出相应的信息模型,保证信息流动的准确性与通畅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也促进了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在电力系统整体改造与规模建设的过程中,配电自动化起到了关键性的连接作用,为发电、供电和输电等环节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快捷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供电的质量,而针对当前配电自动化运维和管理中的不足之处适当作出整改,提升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瑞丽,尹飞凰,孙银生.光通信网络在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设计思路构架[J].激光杂志,2015(02):93-95.
[2]陈国华,李金河.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4):122.
[3]罗兴,周冬旭.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J].电力安全技术,2015,26(8):100.
[4]先刚,吕青青.浅谈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J].电子制作,2013,14(22):45.
[4]杨如康,夏肇元.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2010.
论文作者:罗本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