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煤集团总医院 048006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创伤行CT诊断的情况,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0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腹部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将这20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CT检查,对照组采取B超检查,观察两组腹部创伤患者的检查情况,并和手术结果相互对比。结果:观察组腹部创伤患者的检出率是97.00%,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82.00%(P<0.05)。结论:针对腹部创伤的患者,通过CT检查,可以准确区分患者创伤的类别,确定创伤的面积,定位创伤的位置,能够为诊断腹部创伤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腹部创伤;CT;B超
在临床上,腹部创伤属于创伤性疾病的一种[1]。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腹部创伤行CT诊断的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腹部创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临床诊治,均符合腹部创伤疾病的诊断标准。将这20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56例、女性患者占44例,年龄19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46.26±10.81)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57例、女性患者占43例,年龄20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46.19±10.97)岁。对两组腹部创伤疾病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当中,给本组腹部创伤的患者,采取CT检查,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CT层厚和层间距范围都设定在5mm到10mm之间,从患者的膈顶一直扫描到患者的肾下极,开始使用平扫,之后逐渐加强扫描,在扫描的过程当中,分析患者腹膜后腔和肠道的变化,发现腹内脏器裂伤、血肿、游离液体时,则判定为阳性患者。
对照组当中,给本组腹部创伤的患者,采取B超检查,若在患者的腹腔当中,发现游离液体,则判定为阳性患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腹部创伤患者的检查情况,并和手术结果相互对比[2],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两组检查腹部创伤的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腹部创伤的患者之间,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检查后,对比检出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腹部创伤的患者分别接受检查后,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腹部创伤患者的检出率是97.00%,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82.00%。由此可以得出,两组腹部创伤的患者之间,对比不同方式的检查结果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使用CT检查腹部创伤的患者,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其一,CT检查能够有效检测到患者的受损器官,并定位受损部位,从而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受伤程度。其二,CT扫描能够在20秒内完成全部的扫描,从而提高扫描速度,节约后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时间。其三,CT扫描的方式是平扫加增强扫描,从而能够防止出现漏诊现象。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腹部创伤的患者,在采取CT检查后,和手术结果相比较,其检出率高达97.00%,而对照组腹部创伤的患者,在采取B超检查后,其检出率仅有82.00%,由此可见,两组腹部创伤患者的检查情况对比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腹部创伤的患者,通过CT检查,可以准确区分患者创伤的类别,确定创伤的面积,定位创伤的位置,能够为诊断腹部创伤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庆文,周宾径,秦宏兴等.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7):506-508.
[2]黄爱丽.腹部创伤护理监测及应对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34-36.
[3]陈仿,陈宁波.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5):2376-2378.
论文作者:张亚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创伤论文; 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两组论文; 检出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