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实验小学
把脸朝向阳光,心中便不会有阴影。
——题记
霾了一周,阳光终于穿破了厚重的云层洒向大地。透过窗户,我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奋力奔跑,笑容绽放在他们稚嫩的脸上,定格成一道道美妙的风景。我的心情也为之绽放,回想着评讲上周所做试卷的情景。
上课铃声终于拉响了,孩子们从操场上快乐地奔回到教室。如往常一样,我微笑着开始评讲。学生们都很配合,快速拿出试卷,跟着我的节奏在卷子上挥洒。看着那一个个专注的模样,我心中一阵窃喜:这节课孩子们真乖,不用我多费口舌。
很快,我们就评讲到了一篇名为《一百美元》的课外阅读。文章讲述一个不懂英语的奶奶,因对别人完全信任而感动了小镇人,使小镇上原有的坑蒙拐骗现象消失了,大家都来帮助她……。
若照惯例,我会先让学生们快速读文章,理清大意,然后再让学生逐一回答文章后的问题。今天我却一反常态,先问“同学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很多同学摇着头回答“不喜欢”。我的心不禁咯噔一下。在我看来,学生们应该会喜欢这样的文章的,然而他们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顺势就找了一位回答“不喜欢”的男同学起来说说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见这同学腾地站起来答道:“老师,这篇文章太假了!”我禁不住问:“假在何处?”他的回答竟是:“文中的老奶奶把钱随意搁在窗台上,不仅没人偷,而且在生活的过程中还不断的增多。惟利是图的社会,谁不见钱眼开呀?再说了,仅凭她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改变整个小镇的风气呢?”他的话音一落,不少同学就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更有同学在下面戏谑的说:“银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哪有不起歹猫心肠的哟!”
学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使我感到震惊。我按捺住神色,表面波澜不惊地继续问道:“为什么你们认为社会是唯利是图的呢?如果要用词语来形容当下的社会,你们会用哪些词语呢?”“黑暗的、污浊的、势力的、荒唐的、、、、、、”
这些词语如针般刺痛我的耳鼓。此刻,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我似乎已看不到孩子们该有的纯真。“你们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呢?”
真是一语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昨天“表哥”落马,今天“书记”桃色新闻又甚嚣尘上……,源源不断的负面新闻震撼着我的耳膜。望着眼前这一张张鲜活的脸,我不由感慨:他们拥有着青葱般的花样年华,但思想的天空却布满了乌云!
这不能不令思考:在信息社会高速运转的今天,孩子们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只不过在这过程中,他们自己织就了一张网,过滤了美好的物质,留下了丑恶的残渣。久而久之,他们的灵魂便在潜移默化中被扭曲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难道仅仅是传授死板的知识给孩子们吗?不,不是的。教育要使人懂得真善美,从而塑造美好的人格。教师的职责除了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外,更重要的是能润泽学生的心灵。想想这些体魄健康,思想扭曲的孩子们,此刻多么需要我们用善与美来拂去他们心灵上的尘埃啊!
接下来,我一方面赞扬学生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充分肯定他们能够在课余关注生活、知晓时事。另一方面,我顺势引出德誉盐城,拾金不昧的环卫女工;美撼中国,勇救他人的女教师;危难之际,舍身救人的公交司机等事例来唤醒他们对美好人性的关注。
很快,一节课就在急促的铃声中结束了,孩子依然又雀跃地从教室奔向了洒满阳光的操场,但我知道这一节课远远没有结束。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介绍是不能彻底扭转学生的认知的。于是在这以后的教学中,我把人文关怀注入课堂、注入班级,并做了以下尝试:
一、人文关怀,倾注情感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曾说:“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与学习更为深刻。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如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等不同文体情文并茂,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又深刻的。上课时,我整合课文精选一些彰显“爱”的文章,以亲情、友情、爱情为界,分门别类的让孩子们对比阅读。通过这种形式,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滋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人文关怀中受到情感的洗礼。
二、链接反思,关注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文化大师们带着人文的眼光,去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历。这些作品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散发着夺目的光彩,直至今日,我们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我们如能在生活中,寻找到同作品类似的因子来作为切入点,体察生活,那么对学生的触动无疑是巨大的。如我在讲授杨绛的《老王》时,将老王与拾荒者陈贤妹相比,叫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相似的地方。很多学生便归纳出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都拥有善良、质朴的心,老王临死报恩,陈贤妹更是拾起了一个国家的良心。他们在物质上是贫困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呢?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又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更使他们心生悲悯,认识到社会中仍然有令人感动的人事物。从而启发学生:要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真善美,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否则有失偏颇。
三、怀揣爱心,捕捉闪光点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很多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难免单一,而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就能说明一切。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将拥有光明的前途;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将会一无是处。因而在对待“好学生”和“差学生”时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其实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这就需要老师们怀揣一颗爱心,用爱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他们或许画得一幅好画,或许唱得一首好歌,或许写得一手好字……。因此,他们应该受到老师的激励,而不是冷落与白眼。我们不妨试试给予他们真诚与爱,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地参与其中,相信定能收获喜悦。我也深信唯有从心生发出的教育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激起学生的热情,他们的内心才会充盈。
总之,老师若给学生一米阳光,便能呵护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开启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让他们懂得阴影与阳光并存。但只要我们内心充满阳光,心中便不会有阴影。
论文作者:吴进静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人文论文; 闪光点论文; 心灵论文; 词语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