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系统科学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全国系统科学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讨会论文,科学论文,全国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8月20日至23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太原工业大学、包头市发展研究中心和系统辩证学学报编委会主办,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和部级单位的80多名学者、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交流学术论文30篇,学术刊物3本(46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系统辩证论

张华夏认为,近年来唯物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正在迫使哲学界承认,辩证唯物主义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论模型。就世界的发展以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我们面对着辩证法的两个模型:矛盾辩证法和系统辩证法。20世纪科学发展方向是向辩证法复归,而复归到辩证法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研究哲学史特别是吸取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建立唯物辩证法的道路;另一条是通过横断学科、系统科学概括现代经验科学的成果,在系统科学各学科的基础上创立系统哲学而复归到辩证法的道路。现代的系统哲学和传统的辩证哲学是同一类型的哲学。我们可以将唯物辩证法哲学看作是20世纪整体哲学和系统哲学的一个部分(当然是一个主导学派),也可以将现代意义的系统哲学看作是当代辩证法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它称之为系统辩证法。至于力图吸取传统辩证法思想的系统哲学更可以称之为系统辩证法;它与传统的矛盾辩证法哲学构成当代辩证法思潮的两路大军。现在看来,乌杰教授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系统辩证法”的概念是相当合理和准确的。张华夏在概括了系统辩证法的五个基本规律、三个本体论功能之后又指出:系统自组织原理即系统辩证法的动力理论与事物的对立统一原理即矛盾辩证法的动力理论有着理论范式上的差别,彼此不可通约,它们是理解自己运动以及运动发展的机制、根源和动力的两把钥匙。有时我们使用这把钥匙更为合适,有时我们使用那把钥匙更为方便。在客观的系统中,一分为二的系统在一分为多的系统中概率最大,因而一分为二是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简化模型,但简化模型并非总是反映“本质”的,它是不能代替系统模型的。那种将矛盾关系置于系统的绝对本质地位的看法,是过于简单化了。要研究一个系统必须从二极思维发展到多面思维,从矛盾思维进展到系统思维。

胡皓和楼慧心把现代系统思维与经典辩证法加以综合,提出系统辩证论的一个层次模型:其最高层次只有“泛相互联系律”,下一层次包含“对立统一律””与“相互作用(差异协同)律”以及两律的互相补充和缠绕。同时又对这个层次模型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合理意义上的“对立统一律”与“相互作用律”分别揭示的是同一属性内联系与不同实体间联系;系统辩证论如要有可能比较全面和深刻地说明系统的存在和演化,必然要求实现两律的互相补充并事实上会形成两律的相互缠绕。对两律的相容和互补,论者又通过对近代以来的认识史的考察论证其历史必然性;还从哥德尔定律出发论证其逻辑必然性。

赵凯荣从方法论的角度,通过对历史决定论与历史系统论、历史系统的预成与过程、历史系统的真理观及辩证方法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论证了系统辩证历史观。他指出,系统论的创始人及其他代表人物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辩证的系统观。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具有革命性质的是其系统辩证历史观的方法论,这一点却没有被人们充分注意到。由于社会发展更多地取决于随机对策而不是线性客观;由于社会发展的预测、决策、反馈、延迟、控制等更多地依赖于时间、机遇、过程而不是社会存在;由于社会发展更多地诉诸随机条件的变化而不是系统的内在预存;所以对非线性问题的单一的线性逼近的决定论模式不再有效。马克思主义系统历史观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其鲜明的“超哥白尼偏转”的性质。特别是随着发展问题成为世界主题之主题,这一思想已更加得以优化和放大。

二、关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

王雨田在题为《系统科学形成中的困惑与哲学探讨中的一些问题》的专题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同时指出,科学与哲学的再次结合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特点。系统科学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因而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特别密切;系统科学具有整体性,因而它与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系统科学这一总称及其体系结构的提出具有积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这一新型的基础科学已经形成,也不意味着其体系结构已经成型。事实上,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疑惑,如学科的性质、理论的层次、系统论形成的知识背景等问题。因此,在恰当评估系统科学进展的前提下,很有必要对现有哲学探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当前,一是要采取治学严谨而又勇于革新的态度,二是哲学家与科学家要协作互补;为此必须研究实证性与思辩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方法论。

李维岳在题为《系统论与集合论》的论文中指出:集合论的观点和方法渗透在现代数学的各个分支以及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之中,也是目前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的主要工具。但是系统论与集合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上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如整体第一性与元素第一性、整体性原则与概括性原则、非先验的个体化与先验的个体化、内组织化与外组织化等差异)。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实质性的差异,对于把握系统的特点、推进系统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刘翠兰、李天勇、孟艾芳在《试论系统的开放性》一文中,首先对系统论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的有关论述作了述评;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论证得出结论:任何一种系统(不论是有生命的系统还是无生命的系统)都具有开放性。同时还指出,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坚定不移地执行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创造和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黎德扬、叶齐茂认为,系统哲学是综合时代的综合哲学。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可以看出,从柏拉图到斯宾塞的两千多年,整个哲学史都贯穿着“综合哲学”和“分析哲学”两条线索。20世纪上半叶,强大的哲学分析倾向几乎淹没了哲学的综合传统。但是,正当50年代怀特以“分析时代”标志这个世纪的大趋势时,系统的综合哲学却脱颖而出了,现在“分析时代”正在转变为“综合时代”。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为解决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系统的综合哲学是古老的哲学之谜在当代科学大潮中的拓展。接着,论者还对现代西方系统哲学的一般观念、一般方法和科学基础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关于系统哲学的应用研究及系统工程的价值分析

黄麟雏在《论系统思维方式》一文中,探讨了思维方式及系统思维方式的涵义、系统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现代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特征等问题;认为现代系统思维有大系统、大开放、大目标、大科学这四个特征。

胡皓在《一般进化论的内部根据》一文中,以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等诸种具体的自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集中探讨了一般进化论的内部根据。他认为,只有那些相对于确定条件的优势高序内涨落,才是系统进化在其自身的具体内部根据。

湛敏、肖志华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物进化论和生物进化过程进行了新的解释。张建申系统地分析了人工自然系统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这四种功能。张敬秀、田建平从东亚文明系统因素的丰富性、动态性及演进机制等角度,阐述了东亚文明的活力及其前景。张敬秀按照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论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及知识分子协同的初始机制。王忠武论证了社会制度的创新及其系统创新方法。曹文秀以现代医院管理为例,论证了现代管理离不开以“系统性”为核心的现代思维方式。冷兴武通过运用物理学原理进行量化研究,分析了差异、矛盾和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张永华、王明乐论证了系统论的整体思想对于医学史研究和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无法一一详述。

张书琛在《系统工程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首先论证了价值论是系统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又运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探讨了价值前提、价值基础、价值结构、价值过程的分析程序以及系统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

四、关于系统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乌杰在《改革的方法和方法的改革》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把改革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来精心设计和实施。要实现改革系统的最优化,系统的改革只能有序分层次地运行。但有序分层次的改革并不意味着改革可以搞单项突破,只抓重点,不顾其他。缺乏系统配套的单项突破,往往使改革陷入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境地。目前改革正处于全局性整体推进的阶段。改革改革的方法,倡导和普及系统方法,是实现全面改革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湛垦华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别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西方的各种经济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作了全面的分析。他还指出,充分地利用系统科学和系统经济学的成果,对于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全国系统科学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