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分析87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出现静脉血栓1例、港体外露2例、导管破裂1例、导管堵塞1例、回抽无血12例、局部皮肤感染1例。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严格遵守输液港的操作护理规程,并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保证输液港安全使用,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关键词:植入式输液港;维护;并发症;护理
1前言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可用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化疗药物、完全肠外营养液、血液制品及血样的采集等。化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使用静脉输液港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护士穿刺的难度,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留置时间长,且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不需换药,可以沐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输液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也相应出现,2016年12月~2017年7月,我科共置入静脉输液港87例,现将使用过程中静脉输液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收集我科2016年12月~2017年7月植入静脉输液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41岁。
2.2置管方法常规术前检查:完善血常规、肝肾功、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和胸部X片等检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在导管室进行操作,局麻下用穿刺针刺入颈内静脉,并在导丝的引导下将导管放入血管,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将导管留置到位后,再建立皮袋和隧道固定注射座,注射座埋置于皮下组织的厚度以0.5~1.0cm为宜,最后将导管与注射座连接,并缝合固定。术后行放射检查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
3结果
本组87例患者中,出现静脉血栓1例(0.95%)、港体外露2例(1.9%)、导管破裂1例(0.95%)、导管堵塞1例(0.95%)、回抽无血12例(11.4%)、局部皮肤感染1例(0.95%)。
4并发症护理
4.1静脉血栓
4.1.1原因分析
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导管末端位置、创伤、血管直径过小及既往置管造成瘢痕。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为血管壁受损或炎症、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呈高凝状态。主要发生在导管进入静脉血管处或导管与静脉壁持续接触的部位。但30%~7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因此应警惕其成为潜在的感染灶或脱落造成肺栓塞。表现为患者出现输液不畅,患侧肩颈部红肿、疼痛,胸骨后疼痛,同侧上肢肿胀、发热。
4.1.2护理对策
通过做超声、造影、CT检查、凝血了解血栓形成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栓形成的原因,告知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治疗血栓,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置管侧颈部、肢体有无肿胀、酸痛、皮肤颜色变化、皮温有无增高、测量臂围并记录。急性期应制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上肢及颈部剧烈运动,血栓发生的部位勿按摩、热敷。遵医嘱抗凝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多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钙(立迈青)5000IU皮下注射,2次/d,注射3~5d;蚓激酶肠溶胶囊(百奥)口服2粒/d,持续3~5d。溶栓治疗:多用尿激酶。可用20ml注射器注入2ml尿激酶(5000U/ml),保留15min后回抽,若抽不到回血,重复灌注尿激酶。本组1例发生相关性血栓形成,患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经超声检查提示血栓形成,行溶栓治疗后取出输液港。
4.2港体外露
4.2.1原因分析
静脉港座裸露在皮肤外面,是由于囊袋太薄或者与囊袋的大小有关,表现为囊袋局部红肿,皮肤破裂或化脓,港体外露。
4.2.2护理对策
置港时应注意囊袋大小合适,囊袋皮肤厚度应保持在0.5~1.0cm。避免置港侧的颈胸部及上肢剧烈运动和撞击,防止局部皮肤破损和港体移位。护士穿刺前要仔细评估皮肤及注射座的形状,如发现皮肤较薄或皮肤破溃、港体外露等情况需停止使用静脉港,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本组发生2例,1例港体外露皮肤破溃比较严重给予拔港;另外1例经过换药处理后继续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导管破裂
4.3.1原因分析
导管安装方法不正确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导管材质及导管材料的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药物外渗、颈部疼痛肿胀。
4.3.2护理对策
术中应认真检查导管的完整性,正确安装。护理人员应正确冲封管,冲封管时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缓慢进行,因为注射器越小,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增加导管破裂风险。一旦发现异常,需拍摄胸片协助诊断,并联系医生取出破裂导管。本组发生1例局部皮肤感染,经确诊后立即拔出输液港。
4.4导管堵塞
4.4.1原因分析
导管堵塞在临床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使用静脉输液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据堵塞程度可分为非血栓性堵塞和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与药物沉积、导管扭曲和冲封管不当有关;血栓性堵塞与高凝状态、导管损伤血管内膜有关。使用静脉输液港过程中,如发现液体滴注不畅,冲封管阻力变大等,要考虑到静脉港有堵塞的可能,应暂停使用并查明原因。
4.4.2护理对策
(1)正确把握冲管时机,每次使用输液港前后,包括输血、输液、注射后进行冲管及正压封管,持续输入高黏滞性液体,应每4h冲管1次,连续性输液,至少8~12h冲洗1次,避免堵塞,治疗间歇每4周冲管1次,如患者突然出现胸腹压力增高、重度的恶性呕吐、剧烈咳嗽时,为防血液反流引起堵塞应预防性冲管;
(2)冲管前应调整无损伤针方向,使针尖斜面背对导管接口,冲洗液可在注射座内形成漩涡,能更有效冲净注射座内的残留药物;
(3)脉冲冲管、正压封管;
(4)导管打折需重新调整;如血栓性堵塞,应采取抗凝、溶栓治疗。本组发生1例导管打折,重新调整后继续使用。
4.5回抽无血
4.5.1原因分析
无法抽到回血是输液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1%。发生原因:无损伤针插入底座侧壁或者插入太浅;插针用力太猛,碰撞底部针头弯曲;导管末端紧贴血管壁上;回抽手法不正确;导管外纤维蛋白鞘形成或血栓形成。
4.5.2护理对策
(1)确定针头中心点垂直刺入,禁止倾斜或摇摆针头,避免针尖斜面贴紧注射座壁或插入侧壁;
(2)确保无损伤针直达注射座底部,穿刺时针头有落空感或触及硬物感即提示到位,不可强行进针,以免针尖碰撞底部导致针头弯曲;
(3)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2~3ml,暂停3~5s后缓慢回抽注射器1~2ml,固定不动,等待5~10s,如无回血,重复上述操作;
(4)静脉推注阻力大,输液不通畅,可能有纤维蛋白鞘或血栓形成,行彩超检查,遵医嘱用尿激酶处理。本组12例,8例因无损伤针穿刺不当引起,4例排除无损伤针穿刺不当仍抽不到回血,采取以上方法后能抽到回血,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4.6局部皮肤感染
4.6.1原因分析
由局部感染或囊袋术后延期愈合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起。局部表现为囊袋周围红肿、疼痛、渗液等;全身表现为发热、寒战等。
4.6.2护理对策
抽取外周静脉血及导管血行血液细菌培养;局部感染者,加强换药;遵医嘱用抗生素治疗。本组发生1例,经换药后愈合输液港继续使用。
5结术语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静脉通路问题,减轻患者痛苦。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原因分析,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严格遵守输液港的操作护理规程,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保证输液港安全使用,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虹,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
[2]池迎春,陈娜.静脉输液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4.
[3]李海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53-954.
论文作者:方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原因论文; 皮肤论文; 对策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