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都以振兴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争取下个世纪在世界上的有利地位作为首要的目标。为加速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对内提出了新的经济振兴计划,比如,美国提出了以大规模削减财政赤字和增强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发展计划”;日本先后宣布了总额达1725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二是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加快。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991年为0.6 %,1992年为1.8%,1993年为2.2%,1994年为3.7%。1991—1993 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平均4%左右,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1.5%的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平均增长率达到9%。 三是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1990年已达1489亿美元,估计到90年代中期将达到10000亿美元,成为跃居传统产业之上的最大产业之一。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比传统产业高2—4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40—60%。美国已宣布,将从1994年起实施一项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庞大计划。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也宣布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这场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信息技术革命,将使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进入信息化阶段,从而使生产、投资成本、销售、市场等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
所谓世界经济一体化,简单地讲就是指经济活动超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从而使世界经济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有机整体。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生产领域:表现为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总量迅速增加。1985年国际直接投资仅为533亿美元,1989年猛增到1960年美元,1990 年更是达到2000多亿美元的高峰。二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从投资来源看,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发达国家。1993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810亿美元,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93%。但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四小龙”这样的工业化成功的国家、地区也开始大量向外投资。从投资流向看,投向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虽仍未改变,但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却迅速增加,比重不断上升。1990年为310亿美元,1991年为390亿美元,1992年为510亿美元,1993 年达到800亿美元,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5%、24%、32%、41%。 从地区分布看,东亚、南亚、东南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我国是这一地区吸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突出的国家。三是收购、兼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1992年世界企业兼并和收购交易额达到726亿美元,比1991年的544亿美元增加了34%。四是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目前世界制成品中劳动力成本已下降到10——15%,而技术、信息因素所占比重提高。
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跨国公司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跨国公司项目1993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现在世界上共有跨国公司3.7万家, 拥有全球私营生产资料的1/3,控制着世界生产的40%,国际直接投资的90%, 世界贸易的5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国际技术转让的1/3。1992 年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5.53万亿美元,大大高于3.64万亿美元的世界出口总额。目前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向多领域的方向发展。一些大跨国公司常常兼营生产、销售、运输、通讯、金融等业务,把这些活动联结起来,发挥一种联合的综合效应。二是在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中,在90年代的科技进步及其商品化方面的跨国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美国的一些大跨国公司,一家公司一年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常常比我国整个国家一年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还多。三是跨国公司在经营战略上出现了国际化和当地化两种倾向同时并存、互相促进的趋势。
2、在流通领域:表现为贸易自由化。据统计,1992 年世界贸易以3.8万亿美元创最高纪录,比1991年增长了7.7%。随着世界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世界贸易政策也逐步走向自由化,自由贸易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早在1947年10月30日,23个国家的代表正式签署了一项多边贸易协议,即《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ATT)。关贸总协定总的精神是在全世界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4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在促进自由贸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大的,经过多轮协商谈判,已使西方国家的关税率从平均40%降到5%,其中工矿产品日本只有1.5%,欧美国家在2.3%以下。1986年9月开始的在乌拉圭进行的第8次多边谈判,历经了7 年多漫长的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乌拉圭回合世界贸易协议,并于1994 年4月正式生效。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使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加之世界经济形势复苏,已使世界贸易从整体上转趋活跃。
3、在金融领域:表现为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 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加速,流量急剧增加。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资金供给能力不足,而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资金供求关系趋紧。据联合国估计,1990年资金供给缺口达3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世界金融缺额可能高达2.8万亿美元。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加速,规模扩大。据统计,最近8 年平均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率为30%左右,大大超过世界商品市场的增长。三是外汇市场动荡加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间之长和剧烈程度,是战后以来罕见的。年初以来,美元兑日元和德国马克已分别下降了15%和11%。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发展中国家受害很深。因此,我们在扩大开放,利用外资过程中,也要注意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四是各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向自由化、开放型发展。首先是金融政策自由化。美国、西欧、日本和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相继修改了金融管理条例,逐步放宽对价格、融资数量和某些金融活动的限制,包括利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完全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交叉化等;其次是金融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再次是经营策略国际化。不少国家取消外汇管制,吸引外资银行进入。
4、在体制上:表现为经济运行市场化。这些年来, 世界许多国家正在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既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又是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进一步推动。原来以国家统制为主导的拉丁美洲国家自80年代下半期先后进行改革后,已迈向市场化经济,并从9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在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为了达到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和对外增强竞争力的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的形式组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在众多的区域经济集团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在世界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正在建立的亚太经济区。
1、欧共体(现称欧洲联盟)。欧共体是成立最早、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欧共体12国1991年贸易额为29245亿美元, 占世界贸易总量的39.7%。经过30多年的发展,欧共体实现了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确立了欧洲货币体系,逐步实现了一系列经济一体化政策。目前,欧共体设想以欧共体为主体,建立包括三个同心圆、涉及所有欧洲国家在内的“欧洲经济圈”。第一个同心圆是欧共体12国;第二个同心圆是欧共体加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欧洲经济区”;第三个同心圆是吸收其他西欧、东欧国家。
2、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大的发达国家和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协议规定三国间80%的产品关税取消,余下的20%将在今后15年内分阶段取消,并取消一切非关税壁垒。这样使北美形成了一个拥有3.6亿人口、GNP超过6 万亿美元的庞大自由贸易区。美国还计划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南延伸,逐步形成全美洲的自由贸易集团。
3、亚太经济区。亚太地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经济和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各异,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性经济组织。面对西欧、北美的挑战,这一地区许多国家已有紧迫感。199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在西雅图召开了第五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宣言》。“框架宣言”强调,亚太经合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原则下,促进开放的地区性合作和采取协商和意见一致原则的论坛,成员将加强经济上的相互依赖,通过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鼓励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在区内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