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秘书,就业技能,培养方法
秘书学专业作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近年来陆续在各高校开设。但我国秘书行业在供求关系中存在着很大矛盾:目前市场对秘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许多秘书专业人才却面临失业的危机。原因在于秘书人员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秘书人员能力的要求,不能完全胜任秘书工作等,高校培养的专业秘书人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秘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为了有效加强高校培养秘书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协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建立完整且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效解决秘书人才就业的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不断探索新思路,优化教育模式,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秘书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秘书就业技能
1.1就业技能的含义
就业技能是指个人寻找和获得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展所需的技能。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及设立就业指导组,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供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例如,想要从事秘书工作,前提就是需要具备秘书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实践经验等,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是秘书最基础的。
1.2秘书人员应具备的技能、能力及重要性
秘书学专业能力由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两部分构成。基本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文化基础知识素养。职业能力包含核心职业能力和一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是以人际沟通能力、文书处理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一般职业能力则以参谋辅政能力、公关礼仪和接待能力、工作组织和协调能力、商务活动和会议筹备策划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
首先,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调查发现有91%的人认为秘书人员需具备办公自动化能力,秘书工作离不开文字方面的工作,电脑、打印机等这样的办公设备对于秘书工作者就像兵器对于战士一样必不可少。秘书人员掌握办公自动化并提高工作效率,使秘书工作顺应信息时代。使用录音笔、照相机之类的设备,可使秘书人员在工作中获得第一手照片、视频和语音资料等;扫描仪和电脑也可方便文字和图片的录入,使秘书工作愈加快捷;网络的作用就更加不可估量,不只是使我们方便查找所需资料,也极大地方便秘书在工作上的沟通、交流和文件资料的传递。
其次,较高的文字水平。调查发现76%的人认为秘书人员需具备写作能力,秘书工作包含大量的文字工作,经常修改或草拟各种文件文稿。因此,秘书需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在写作上既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又要有充实的内容。即要求秘书人员强化写作实践,熟练掌握各类公文的特点等,积累各种资料,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再次,语言表达能力。新时代的秘书工作者,离不开语言艺术。在不同场所,可依据不同的目的、对象,说出“得体”的话来,以感动和说服对方。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迥异的情景:有些秘书工作者可以言辞得体、妙语连珠;而有些秘书人员却总是辞不达意。秘书工作者掌握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使自身话语更具有实用价值。新时代有新要求,一个杰出的秘书人员,应该能够善于辞令并能言善辩,这会给秘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当然,秘书工作者应时刻牢记自身所处的位置和角色,不能喧宾夺主,脱离领导和领导工作而单独存在。与人谈话时,要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所以要求秘书人员反应敏捷,能随机应变,以取得最佳的语言效果。
此外,掌握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运用WTO规则的能力等都是秘书人员所需具备的。秘书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这些是从事秘书工作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能力,是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条件。
2.秘书学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秘书学专业学生自身的状况
其一,职业定位不清。目前,高校十分注重秘书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疏忽职业角色意识培养的问题。殊不知,不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会给教学方面及学生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授课学生不以为然,课堂氛围差;学生缺乏对专业的系统了解,缺少对自身将要从事职业的正确认知,没有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职业角色的定位不清,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困惑。所以,只有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知职业角色,产生职业角色认同感,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
职业角色认同意识培养可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角色期待以及健康的角色意识。合理的角色期待有助于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提升;积极健康的角色认同意识有助于个人职业选择的顺利实现、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以及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所以学生的职业定位很重要,需协助学生清楚自身的职业定位,以便更好择业。
其二,秘书相关人员自身能力素质薄弱。调查发现,39%的人认为是业务水平欠缺,专业技能薄弱;17%的人认为是知识老化过时,知识储备不足;29%的人认为是缺乏“通才”及“全才”;10%的人认为是创新能力及意识低下。秘书职业有着特定的服务对象,但它与其他的服务性行业相比,专业化程度更高,因此,对秘书人员的素质也有不同于一般的要求。秘书工作者应同时具备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的能力素质。
2.2高校在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以现有教学资源为招生导向
当前,很多高校在招生方面,疏忽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依照现有的教学及实训设施,现有的师资条件和场所确定招生计划,这样必然会导致与市场的脱节。当然,六盘水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也不例外,从问卷可以看出:“设置课程未充分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学校与企业以及相关单位合作不密切”;“实习单位单一”等问题占比较大。课程设置较为繁杂,主要是根据现有师资设置课程,所以,秘书学专业课程较少,实践类课程偏少;见习和实习单位类型单一、时间较短,涉及的范围小。
第二,实践性教学相对滞后
从问卷调查及调研情况来看,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安排了一些实践性课程,一定比例的实训类课时,但相对于学生就业的需求而言,课时数还是整体偏少,有些课程也因条件限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得到保证和落实。59%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协调,部分职业技术含量稍高的课程,如计算机、秘书实务及速记、秘书礼仪等这类课时均不足,学生无法有力把握扎实的基本功。
第三,专业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专业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可能会致使秘书学专业特点不鲜明、学生专业技能不突出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笔者认为:“秘书学专业是在中文专业、新闻学专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大多高校为了跟随潮流,跟风开设了秘书学专业。他们只看到了市场对秘书人才需求的增长,但对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入研讨不足,对于市场要求秘书人员具有的才能了解不深,因此,照搬了中文相关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中国文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安排中就已占了很大的比重,真正能突出秘书学专业特点的主干课程为数不多。如此培养的秘书学专业毕业生保不住自身的阵地,被其他专业毕业生抢了饭碗也就不足为奇,从最近人才市场招聘的对象可以看到,很多企业表示“秘书人才是汉语言专业的、新闻专业的优先”。
2.3秘书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其一,秘书所处的特殊地位。调查发现,74%的人认为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主要工作是办文、办事、办会,以及为领导提供政务参谋、事务辅助、拾遗补缺的服务;但秘书处于公司管理系统的中枢,事务繁重,双重角色,责任重大,容易精神压力过大,对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及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社会对秘书行业的曲解和歧视,花瓶、二首长、小蜜等噱头趋势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从事秘书工作的就业率低。
其二,市场对秘书人才的需求与秘书就业率的矛盾关系。
从问卷调查来看,认为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是复合型高级辅助管理人才所占比例是66%;“市场需求大,就业率高”、与“市场需求大,就业率低”这二项的比例仅相差1%,这说明我们学生对就业市场需求、就业情况是模糊的。事实上,现在秘书的就业市场是比较大的,但存在众多现状问题:就业意向与期望相差较大,专业对口率较低;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工作满意度一般;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大多部门单位等找不到合适的秘书人才等,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模糊状态。从六盘水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及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咨询中了解到秘书专业学生从事秘书专业方向的工作并不理想,就业率低。问卷中也显示对当前秘书就业情况“不了解”的比例是21%,这个比例也相对较高。所以我们需要改善这种矛盾现状,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
3.秘书人才培养的建议
大多高校秘书学专业的教学在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的有:师资力量的建设;实践性教育环节,避免一些空洞说教;教学围绕职业发展需求展开;需增设相关课程,课程内容要有趣味性;教学方法也要多样化。虽六盘水师范学院开设有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有很多学生仍认为教学过于理论化形式化;实践的参与度不高;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类型单一;实践课时少等问题。
3.1秘书学专业学生应加强多方面学习
首先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如秘书的四大职能:辅助决策、处理信息、协调关系、办理事务等是做好秘书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秘书的心理、性格特征,秘书的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则是对秘书人员内在素质的要求。理论方面一定要仔细研读、真正理解,溶化于心并能付诸实践。如秘书怎样和上司、同事相处?如何恰到好处的辅助决策等?其次学习“秘书学”的重点在于实务,在于培养从事秘书工作技能。知识、理论是必要的,有些学了就能用,有些则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充分显示其作用,而不是立竿见影。需提倡“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3.2高校应加强对秘书人才的培养力度
高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及能力体系,应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并加强非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加大实习实践环节,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就业为主旨,注重职业资格鉴定;以就业指导为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多种社会实践类课程使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并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确立培养目标方面:第一,培养区别于高职高专教育的高层次秘书人才,秘书学专业本科人才将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参谋,应具有较强的管理才能,而非一般的秘书事务人员培养内容和方式。第二,培养以技能为核心的应用型秘书人才,要重视实践探索,让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工作的技能和提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以职业为导向的专门秘书人才,不同职业类型的秘书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差异较大,秘书学专业本科生应是职业认可的人才。第四,培养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个性化秘书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第一,课程设置在内容上应突出职业应用性,应注重应用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职、学、研、用”结合起来组织整个培养阶段的学习过程。减少纯粹的理论课程,适当增加职业应用性课程;与职业资格挂钩。第二,课程设置在特色上应有社会即时性,即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特别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要体现秘书工作中新技术的运用,如新媒体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加大对其的教学力度;体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此在教学方式上可实行项目教学法,即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以指导教师的评价和完成项目情况评定成绩的教学方式。第三,课程设置在方式上应采用能力课程模块的方式,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把存在较为紧密关联的课程组合起来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衔接,专业课与公共课相衔接,构成职业能力需要的知识技能模块,同时还应利用专业课、选修课、拓展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形成“秘书工作链”。
3.3社会应重视对秘书人才的培养
2019年4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提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增加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学科,以前瞻性的眼光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秘书学专业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秘书学专业负责人杨霞:如今,首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已经初步形成秘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建立“人文修养+理论思维+实践教学+秘书文化认同”的人才培养框架,着力于培养人文素养与实践技能兼优的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市场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秘书学专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不停的完善培养体系,锤炼秘书的管理能力、组织技能、职业素质等,培养出合乎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贤玉 石恪.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以某校秘书学专业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6(03).
[2]张小玲.对地方高等学校秘书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观察.2016(15).
[3]郑雅君.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秘书.2016(09).
[4]李凯.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J].考试周刊.2008(12).
[5]曾辉 范卫清.浅论市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秘书人才培养[J].党史文苑.2010(04).
[6]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秘书.2012(08).
[7]吕爽.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N].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秘书学系报.2019(04).
[8]杨霞.探索秘书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之道[J].秘书之友.2018(12).
作者简介:
韩英(1995.2),汉族,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师范学院,职称:学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课题项目:秘书学就业技能培养的调查分析——以六盘水师范学院秘书学为例
项目编号:20195201544
论文作者:韩英, 龙美玲, 杨莹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秘书论文; 能力论文; 专业论文; 秘书学论文; 职业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