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理解党的奋斗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奋斗目标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行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写着:“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的最高纲领。
这个最高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党的“一大”以后的历届党章中都坚持了这一点。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都没有动摇过。毛泽东同志说得好:“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5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坚持这一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加以科学的理解,作出正确的回答。
一
我们先从理论上看。
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理想。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类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就有一种不断改造、力求完美的欲望,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苦和不平等发出了许多的谴责和抨击,对社会制度的发展前景有过种种预测和设想。社会就在人类的这种不断追求中缓慢地向前发展。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憧憬未来的,我们现在很难弄清楚了。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从古代先贤们留下的文字中,还是看到了不少对于未来社会设计的蓝图。古今中外,比较闻名的、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国就有《礼记·礼运篇》、《桃花园记》、《天朝田亩制度》、《大同书》、《民生主义》等,外国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等。他们所描述的未来社会都是他们认为合理的一种美好制度、美好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吸取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对人类的未来社会也做过预测。这最早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列宁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描述使之更加完善了。根据他们的描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其次,不仅仅在于这一理想的合理、美好,而且更根本的是在于它的科学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地向前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协作化、信息化、系统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与私有化的矛盾愈加尖锐。虽然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作些调节,但最终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要。而且社会主义制度仍需要不断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成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注:《中国共产党章程》(现行)。)。
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不仅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分析上,而且在于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最先进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论证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途径——社会革命和工人阶级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些都是以前的理论没有解决的,比如康有为的“去九界”、傅立叶的“股份制”等等,是一些隔靴搔痒的办法,不顶用的。因此,前人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设计,尽管有不少合理因素,但都是空想;而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是唯一科学的理想。所以,中国共产党才把这一理想作为自己长远的奋斗目标。
最后,对这一科学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要误解成似乎世界上存在着某个现成的完美无缺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目标模式,只要我们努力向它奔去就能成功。
过去有句口号,叫“奔向共产主义”。这本来是句形象化语言,但弄不好,使人感到,好象已经有个“共产主义”社会存在于世界上,只要向它奔去就是了,就象奔向北京一样。北京是个什么样子,去过的人清楚,没有去过的人也知道它存在于渤海之西、燕山之南、河北平原之北的一块地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但“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是这样的。如果讲理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描述的目标模式是很粗略的。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强求马克思,马克思也不可能做详尽的描述。所以,尽管我们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描述是科学的预测,但也只是说他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总趋势意义上的“唯一”可能性,而不是现实。
如果讲现实,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已在一些国家变为现实,是不可否定的事实。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向往当时的苏联,用苏联来鼓舞士气和斗志。那时,如果有人问:“将来中国搞社会主义,会是什么样子?”去过苏联的同志,就会手指北方,告诉他苏联是个什么样子,以后我们就这么干!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不论过去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中国,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模式,因为它正处于发育过程中,没有定型。就是定了某个“型”,但社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没有终极的目标,也就没有最终的“型号”。党章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不是讲社会发展的终点;“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实现了,共产党完成了使命,不存在了,但社会还存在,还在向前发展。历史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社会在这一阶段的“型”,到那一阶段还会变;这个国家的模式,到那个国家就不一定适用。我们不能预先去详细构思共产主义是个什么样子,像1958年“公社化运动”所做的那样、像“文革”前夕“五七”蓝图设计的那样。那样做,是十分有害的,会束缚我们的手脚,结果只能使人们失望,像1959年就开始饿肚子,像1966年就开始了“文革”灾难。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情况要到那个时代出现以后,由那时的人们才能说得清楚。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不是不要目标,河对岸就是目标。但你必须先把石头摸准,摸清楚,才能到达彼岸;至于彼岸何等美妙,不宜先凭想象过分渲染。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靠我们自己亲手去塑造。
至此,人们会问:社会主义到底在哪里?列宁说:社会主义是千百万群众所创造的活生生的事业。(注: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1917年11月)。)笔者的回答是:社会主义就在你身边,就在你手中!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在你心中!
二
我们再从实践上看。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共产主义运动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由西欧少数人的密谋发展成为全世界广大人民参加的群众运动,由一个徘徊的幽灵变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先后在欧、亚、拉美一系列国家变为现实,还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对之表示向往,正如中国共产党的《章程》所指出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注:《中国共产党章程》(现行)。)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曲折和反复。”(注:《中国共产党章程》(现行)。)人类历史表明: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以及政权的更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反复和斗争的。何况实现共产主义,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经济文化基础较差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在与经济科技实力占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之中,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充满错综复杂的斗争,会有曲折和反复。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和原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处于低潮。
怎样看待这一事件,是不是像西方一些人所说的这是社会主义的“大失败”呢?不能这样看。因为前苏联、原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社会是有过很大进步的,生产力有过长足的发展。历史上,东欧除捷克外,其它都是落后的农业国,是欧洲最落后的地区。在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段时间里,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比较高,到80年代,其国民生产总值比建国时分别增长了几倍、十几倍、甚至有20倍的,国民收入也分别增加了几倍、十几倍。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成就。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原东欧国家发展速度明显放慢了,甚至出现了停滞、困难和危机,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成为引发动乱的直接原因。这有执政党工作指导上的失误,也有政治制度上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原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高度集权的体制。人们把这种体制模式化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允许对它有任何怀疑和改革。这实际上是前苏联模式的一个根本缺陷。而这个模式的产生与扩展又是与前苏联及欧、亚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建立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有关的,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环境的影响,使社会主义一降生到人世间,就带有了致命的弱点。随着时间的推延,环境的改变,这个弱点就越来越显露出来,使得集权模式越来越没有活力,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曾移植到我们中国,我们也有切身的感受。比如全民所有制的企业,说工人是主人,实际是由政府派官员来代表职工行使所有者的权力,并从事经营管理。这样,工人群众就成了受支配者,政府部门使唤的对象,很难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其所有权是空的,工作、劳动的积极性就受压抑,很难调动起来。企业的管理者只向上级负责,而职工不能也不愿负责,只要求享受固定的那一份福利待遇就行;同时,干多干少都一样,不直接与利益挂钩。这样,国有国营企业就没有活力。原来搞纯计划经济,由政府包起来,赚也好,亏也好,都照常发工资;现在一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它的竞争力就很低,没有了经济效益,越来越成为政府的包袱。政府当然不可能包起来。对这种体制,不改革行吗?所以,应该说,前苏联、原东欧的剧变,是原苏联模式的破产,是高度集权体制的破产。他们是通过社会震荡的方式抛弃它,不过,来不及鉴别,连社会主义根本原理本身也丢弃了,所以,也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一大挫折。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根本原理的破产,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理还可以通过别的新体制来体现,会更有生命力。
看看我们中国,通过改革来抛弃原苏联模式,有所取舍,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原则,开辟了达到共产主义目标的新道路。现在我们的社会有了活力,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目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些国家也想打这个旗号,说明社会主义运动还在发展,还有吸引力。通过各国人民自愿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道路,社会主义将逐步复兴,取得胜利。我们应该坚信,“英特纳雄”一定要实现的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注:《中国共产党章程》(现行)。)。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制度,它的实现是一个非常长久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若干阶段。社会主义是它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又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又可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共产党人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在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章的总纲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时间”(注:《中国共产党章程》(现行)。)。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流血流汗、辛勤探索几十年才得出的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结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我们党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是把这一长远的奋斗目标分解成各个阶段性的目标或任务,以便有顺序地逐步地达到它。列宁说过:社会主义是从今天的目的走向明天的目的并且逐渐接近根本目的的斗争(注:列宁《谈话》(1913年3月——4月)。)。我们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是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实现现代化,又分为三步走,每一步都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即温饱—→小康—→现代化。现在前二步战略目标已基本达到,国民生产总值已翻了二番,接下来是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党的“十五大”又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下个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到那时,我们党又会提出再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就是由达到这样无数的小目标之后实现的。这是需要几十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伟业!
对共产党员个人来说,只能直接为实现他本人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一个或几个具体目标努力,以此来为共产主义的大厦添砖加瓦。因此,在今天,搞好改革开放、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任务和职责。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说:“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标签:党的奋斗目标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党党章论文; 科学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地理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