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刘琦

天津市西青医院 天津市 300380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析在对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进行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所起到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接收的50例需要采取消化内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并依据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24例对照组与26例实验组。将应用常规内镜检查护理干预组作为对照组,将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组作为实验组。观察与比较护理后两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消化内镜检查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情况,稳定呼吸与心率指标,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临床应用;护理效果

内镜技术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常常致使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出现较多的风险隐患。因此需要介入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尽早识别内镜检查的风险隐患,保证检查工作顺利并安全进行[1]。本文将观察与探析在对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进行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接收的50例需要采取消化内镜进行检查的患者。

依据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24例对照组与26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36±15.69)岁。实验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47±15.98)岁。经过统计学计算,50例患者在等基础资料方面不具有较大差异且P>0.05,有对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内镜检查护理干预,即包括对患者既往病史、麻醉史与药物过敏史等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在内镜检查前4小时禁饮,8小时内禁食,前4小时内进行灌肠清洁工作,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需要摘取义齿在进行内镜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患者心电图情况,留置静脉通道,辅助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

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内镜检查风险控制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检查风险评估

首先是从护理小组内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护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心与法律意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还需要严格按照正规的消毒流程进行内镜消毒清洗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护理人员要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提前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不完全肠梗阻或长期便秘患者及时服用导泻药,以免加重病情。另外从患者角度评估风险,包括患者心理素质、自身体质以及可以隐瞒病情或者依从性较差,而加大了检查的安全隐患。

1.2.2 计划(P)

首先成立专门的质控小组,并组织相关护理培训,制定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质控小组组员包括1名护士长,各2名主管护师以及护师。根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与《护士条例》制定严谨科学的护理质量控制计划[2]。质控小组每月要根据护理人员在消毒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护理、分级护理、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1.2.3 实施(D)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与《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3]。同时要健全循环护理的管理制度,权责到人,严格讲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内镜检查的全过程中,全程操作需要保证规范化与科学化。操作室内需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清除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医疗用物,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2.3 检查(C)

成立的质控小组每月都要进行护理质量的抽查工作,实施追责制,让出现质量问题的个人与集体都能够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每月开展一次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提高PDCA循环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降低护理风险。

1.2.4 处理(A)

对于每一次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准备一个经验本,记录每次护理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好的继续发扬,问题加以反省与改正。并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探讨会,以期发现新的护理风险,并相处解决办法,为后续的患者享有更优良的内镜检查风险控制护理服务做出贡献。

1.3 护理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计算,计量资料(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用(±s)表示,行t检验比较。比较二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2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科技带动了医疗设备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内镜检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且日趋成熟。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内镜检查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心率、呼吸、舒张压与收缩压指标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如下:PDCA循环模式又称为“戴明环”,最早是由戴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提出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模式,组成部分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4个环节[4]。正确实施规定计划,并提高执行效果,然后肯定成功的执行经验,纳入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制度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则沿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处理[5]。如今消化内镜技术已经成为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式,具有无可替代的显著优势。但是内镜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应用PDCA循环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与药物护理,促使检查能够顺利安全的开展[6]。

综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消化内镜检查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情况,稳定呼吸与心率指标,因此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华.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77):358-358.

[2]孙玲. 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9-10.

[3]胡银清,李花林,贺诗荃.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2015,23(14):1292-1294.

[4]陈素欣,刘小丽,甘婉儿.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72-573.

[5]陈春凤. 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2):183-183.

[6]张冰,房太勇,陈曼蘋.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8).

论文作者:刘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刘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