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在危重症患者感染中的指导意义分析论文_秦辉

【摘要】:目的:分析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在危重症患者感染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危重症患者选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70例为危重症感染患者,设为实验组,另70例为未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PCT为(2.10±0.51)ng/ml、C反应蛋白为(45.66±10.37)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85±0.56)mg/L,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感染中,可通过检测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做出指导,值得在今后推荐应用。

【关键词】:危重症;感染;PCT;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

临床中,危重症患者的数量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1]。危重症患者合并免疫抑制是感染高发的重要原因,常常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度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脓毒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导致[2]。因此,临床应尽早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危重症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主要将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其在危重症患者感染中的指导价值。相关研究报告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集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时间为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共抽取140例。根据感染与否,将其分为对照组(未感染者)与实验组(感染者),每组患者均占7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占31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70岁,平均(45.68±6.75)岁。

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占40例、30例;年龄为19-71岁,平均为(45.90±6.88)岁。

两组患者的各资料对比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抽取肘静脉血5ml,进行离心操作10分钟。选择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的PCT免疫荧光定试剂盒,根据说明书严格操作。PCT参考值0-0.05ng/m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仪器选取由日本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考值为0-10mg/L。血浆D-二聚体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同样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参考值为0-0.55mg/L范围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若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3讨论

危重症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使得患者的死亡率多年来居高不下。尽管临床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和进步,但由于诊断难度较大且治疗不及时,导致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无下降趋势[3]。因此,临床应寻求更高敏感性、特异度的诊断方法,尽早检出危重症患者,降低其病死率。

本次研究中,主要使用免疫荧光法以及免疫比浊法对危重症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在正常人体中,其PCT水平极低,一般情况下难以检测到。然而在被细菌感染的危重症患者中,PCT水平则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4]。因此,在被细菌感染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常将PCT作为可靠的诊断指标[5-6]。对于PCT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出危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血浆急性时相r球蛋白,具有调节炎性反应中预防疾病感染的作用[7]。与PCT相同,其在健康人体中,C反应蛋白水平极低。然而一旦被细菌感染,则可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此,临床常通过C反应蛋白的水平,用于鉴别被细菌以及病毒感染的患者中。相比之下,在急性感染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在严重感染的预测方面,PCT相较于C反应蛋白作用更佳。

血浆D-二聚体不仅是早期血功能紊乱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继发性纤容亢进的敏感指标[8。危重症患者在受到感染时,其处于高凝状态,血浆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明显升高的趋势。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实验组(感染者)的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危重症患者感染的检测中,PCT、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可靠指标,值得在今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菲, 董其娟, 于江红,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12):2706-2709.

[2] 顾蓉, 苗绘. 血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D-二聚体水平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6, 3(36):7172-7173.

[3] 陈芳建, 王李华, 祝超霞,等. 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气分析检测在血栓性肺栓塞临床分型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36):131-134.

[4] 李忻, 金梅, 刘玲. 慢性丙型肝炎病理分级与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4):2045-2047.

[5] 李燕妮, 何新发. 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发热患者中的价值[J]. 广西医学, 2016, 38(11):1611-1613.

[6]张胜, 肖利华, 邝丽.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价值[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4):373-375.

[7]张学林, 王震, 吕淑慧,等.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D-二聚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5):1640-1642.

[8]黄建敏, 李春燕, 师煜博,等.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3):2217-2220.

论文作者:秦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PCT、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在危重症患者感染中的指导意义分析论文_秦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