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肖宇明,,黄海滨

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 541306

【摘要】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这期间所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两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髓核摘除术之后,而实验组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髓核摘除术之后,其治疗优良率为35.0%;而实验组在经过微创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优良率为62.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以及ODI指数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均有出现腰部酸痛等现象,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了2例穿刺针眼发红、1例椎旁血肿以及3例椎间隙炎症;观察组并无任何并发症现象。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属于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传统主要是使用大切口全椎板或者是半全椎板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是这一方式经常会因为过多切除腰椎后部结构,促使患者在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症状[1]。在临床不断发展过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提升,微创治疗更是成为外科手术中常用手段,为了确保下腰椎的稳定性,本文也就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这期间所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有患者梨状肌下孔和(或者)臀上皮神经处存在明显的压痛,而且临床症状以及放射学检查也都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两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8.43±3.24)岁;L4-L5椎间隙退变患者20例,L5-S1椎间隙退变患者15例,L4-L5、L5-S1双间隙退变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8.44±3.25)岁;L4-L5椎间隙退变患者22例,L5-S1椎间隙退变患者14例,L4-L5、L5-S1双间隙退变患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疗效对比

在经过术后随访之后,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髓核摘除术之后,其治疗优良率为35.0%;而实验组在经过微创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优良率为62.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2],优:患者术后6个月内腰部活动已经完全恢复,而且术后两年腰部活动也已经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良:患者术后6个月内腰部活动已经完全恢复,而在术后两年天气变化或者是较为劳累的时候还是会出现腿痛、腰痛等现象,对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可:患者术后6个月内要不活动已经基本恢复,术后两年临床主要症状也已经消失,可是还是存在小腿麻木、疼痛等症状,无法抬重物,对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差:患者术后6个月症状并无任何改善,或者是术后主要症状相对改善,而且还复发了腰腿痛等症状。

2.2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以及ODI指数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

2.3手术后反应与合并症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均有出现腰部酸痛等现象,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了2例穿刺针眼发红、1例椎旁血肿以及3例椎间隙炎症;观察组并无任何并发症现象。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会促使患者腰腿痛,而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可以经过非手术治疗痊愈,可是在这其中也有10-20%的患者在非手术治疗之后是无效的[3]。临床常规手术治疗方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出血较多、损伤大,而且还会对患者脊柱稳定性造成破坏,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恢复[4]。也正是因为如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十分惧怕手术,而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微创治疗方式也由此而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其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准确的对病变椎间盘所在间隙部位进行判定,因为这对于切口手术有着显著的作用,只有确认这一位置才能有效的避免对患者软组织的过多误切[5]。而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充分显露,也需要任何特殊器械,可以在直视之下进行手术,这样就能具备更加清晰的视野,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这样就能避免有对于患者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让患者在手术之后能够尽快回复各方面功能,减少其负担。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髓核摘除术之后,其治疗优良率为35.0%;而实验组在经过微创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优良率为62.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以及ODI指数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手术之后对照组患者出现了2例穿刺针眼发红、1例椎旁血肿以及3例椎间隙炎症,观察组并无任何并发症现象;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比较于常规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段来说,微创治疗效果更佳,避免了常规手术因为是在镜下操作出现视野狭窄、容易引发并发症等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观察组患者才会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之后,各方面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也表明了微创手术的价值。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价值,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柱海, 曾建成, 宋跃明,等.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1):43-47.

[2] 曾胜.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09(10):71-72.

[3] 张照亮. 护理干预对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3):300-302.

[4] 滑国田, 袁志刚, 赖茂文.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 13(1):53-55.

[5] 蒋兴明, 刘祥平, 刘怀清,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的分析[J]. 重庆医学, 2011, 40(3):286-287.

论文作者:肖宇明,,黄海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肖宇明,,黄海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