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入学考试体育的回顾与展望_升学论文

初中毕业生入学考试体育的回顾与展望_升学论文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毕业生论文,升学考试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以下简称“考试体育”)的工作,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经过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不断探索,“考试体育”工作逐步得到推广,并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一、“考试体育”的历史回顾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探索,寻找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升学“加试体育”的提法和做法开始在个别地区出现。当时,“加试体育”的依据、方法都不成熟,社会各界阻力重重,它处于势单力薄的境地,有的自生自灭了,有的则在困境中顽强地探索着,以求生存。

随着八十年代中、后期升学竞争的激烈化,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毕业班级的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经常出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也少得可怜,导致了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眼患病率上升。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但是,终难抵御“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气势所带来的不良结果。从几次对普通高校新生入学三项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看都不尽人意。据北京市统计,初中生完全健康率为21.6%,高中生仅为16.4%。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行“考试体育”无疑是强化学校体育的有力措施和动力机制。

1990年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后来相继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和家长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师资、经费、体育场地、设施问题,逐步做到按教学计划上好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这就为我们开展“考试体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此,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开始对“考试体育”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调查,对个别在困境中坚持下来的地区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1992年8月国家教委下发出了《关于颁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正式确定京、津、辽、苏、鲁、浙、湘、粤、陕等九省市为全国试点省市,同时允许其它省市可根据本地情况确定若干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对“考试体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布署。

《通知》的下发和九个试点省市的确定,标志着“考试体育”由以往的地方自发地进行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组织地开展。《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教体〔1992〕4号文)是开展“考试体育”工作的最初行政依据。

有了法律和行政依据,全国九个试点省市和其它省市的部分试点地区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国家教委成立了“考试体育”课题研究组,1993年3月又向全国下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方案》。各地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实施方案。从试点工作总体上看,进展顺利。1993年仅九个试点省市就有200多万学生参加了考试,“考试体育”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尽管当时的考试方案尚不完善,但还是发挥了它积极的动力作用,在竞争激烈的中考中,不会有人对此熟视无睹。学校重视体育了,注意安排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学生也由“要我练”变为“我要练”。尽管他们对“考试体育”的目的、意义和性质不甚了解,更多的是从争取高分的目的出发,但是,通过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调剂了生活节奏,消除了因学习时间长引起的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精力更加充沛地投入复习和考试,取得了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1993年10月在无锡召开的“考试体育”试点工作会议上,大家对“考试体育”的效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大量的事例和数据都说明:“考试体育”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体育课的正常化;缓解了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精神压力;促进了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考试体育”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出台,在有些地区并不顺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地区甚至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家长、教育部门,对其意义的认识还不足,尤其是新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或多或少地存有疑虑和担心,如“考试体育”会不会影响文化课尖子生,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等问题,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思想不统一。同时,各试点省市的考试方案也处在试验、探索、有待完善的阶段,在具体的方法和计分等问题上各不相同,有些地方要求过高过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对残疾和临时有病的学生到底怎么办?肥胖学生是否可选项?男女生考试项目如何平衡等等都提出来了。说明了“考试体育”工作急需在宏观上把握方向、在理论上加强指导。

面对这个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国家教委及时地在北京南苑召开了“考试体育”工作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各省市招办的负责同志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大家加深了对“考试体育”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统一了思想,为今后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体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南苑会议后,“考试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

1994年底,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在各试点省市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1993年初下发的《“考试体育”工作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各试点省市体卫工作干部的意见,于1995年初出台了《全国继续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方案》,对“考试体育”的范围对象、组织领导、确定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及计分办法、时间安排、对残疾和有病学生的照顾、实施工作的要求等六个方面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它不仅现在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指导“考试体育”工作的具体的行政依据。

1995年,锦州“考试体育”现场会的召开,给全国各试点省市以极大的鼓舞,大家从锦州这里看到了“考试体育”工作的希望和前景,更加坚定了信心:只要我们牢牢地把握住“考试体育”的正确方向,加强宣传、完善制度和方法,就能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拥护和信赖。尽管个别省市反映仍有少数教育部门内部的同志,对这项工作不积极支持,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但可喜的是“考试体育”的目的、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二、“考试体育”的意义

首先,“考试体育”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以此作为选择和淘汰学生的手段,它是一种“育人考试”,它的根本目的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同时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来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各省市教育部门在实行“考试体育”时指导思想明确,注意了考试的政策、评分标准以及计入升学总分的比重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试的项目少、评分标准宽,计入升学总分的成绩满分值一般是30~60分。从一些统计材料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其中60~90%的分数。据北京1993年统计,在五个区县中考成绩550分以上的682人中,考试体育的成绩未达到60%的仅七人,只占1%,并未影响他们的升学。在这里,从正确树立人才观的高度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说的“尖子”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其次,“考试体育”不分及格与不及格的界限,只要学生努力达到的分数,真实准确,无论得多少分都计入升学考试总分。

“考试体育”从形式上看多了一门考试,而实际上它不进行(不提倡)书面考试,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各试点省市所选的考试项目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项目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一致。只要学生平时认真上好体育课,按规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调节了学习引起的疲劳,体质增强了,精神也饱满,学习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8—1>8"的道理。只要方法得当,是不会增加学生负担的。

实行“考试体育”的目的意义概括起来说是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深化中等教育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纠正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积极手段。其目的在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校关心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问题。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对“考试体育”多次做了指示。他说:“……当前不要再争论考还是不考的问题了,而是加紧报导考试体育的有关制度和方法予以完善,逐步做到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能接受,应从这方面找出路。考试的方法要完善,要有灵活余地。考试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坚持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应适当,不宜太高。”他还说:“考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把体育的位置摆正。《教育法》刚公布,对教育方针的表述很正确,要落实方针,就要把体育摆上位置,真正重视。……考试体育应与减轻课业负担结合起来,有助于把“三到”(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活动落到实处。

柳斌同志的指示,既阐明了“考试体育”工作的目的意义,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对“考试体育”的展望

“考试体育”已进行了数年,它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和推动作用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作为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形势下升学考试中的一项工作,已被人们接受下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试点。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我们将前功尽弃。针对当前“考试体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国家教委有关部门提出总的要求是:“坚持改革、完善办法、因地制宜、全面推开。”根据这个总的要求,我们还应积极抓住当前改革的机遇,大力宣传,用事实证明“考试体育”的实效,尽可能地排除工作中的各种干扰。在不断完善考试制度和方法的同时,应特别强调严格考试管理和搞好农村地区的考试工作,还要注意考试中的安全教育,力避“考试体育”中的应试现象,使这项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标签:;  

初中毕业生入学考试体育的回顾与展望_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