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程丽芬

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程丽芬

(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安徽 黄山 245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后护士早期发现、及时对症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 PICC 置管后7月余发生右贵要静脉、腋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总结溶栓、抗凝治疗及严密观察等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该患者成功保留PICC导管并输液,出院时无血栓后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置管后需警惕静脉血栓发生,应重视患者主诉,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症状并及时诊断,做好心理护理、患者血栓侧肢体的护理及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乙状结肠癌;PICC置管;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89-02

PICC置管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有效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降低局部组织坏死、肿胀与 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但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甚至造成肺栓塞,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而重视患者主诉,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断PICC深静脉血栓,遵医嘱正确处理和护理至关重要。现将1 例乙状结肠癌患者PICC置管后7月余发生腋静脉、贵要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及严密观察等护理措施,无血栓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乙状结肠癌肝、肺转移姑息术后(Ⅳ)期,为行MFOlFOX6方案化疗于2017年1月21日经患者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美国巴德PICC导管(4FR单腔),置管过程顺利,置入长度43cm,外露长度3cm,置管前测量上臂围为24.5cm,置管后患者无不适反应,MFOlFOX6+贝伐珠单抗方案化疗10余次。患者因右上肢皮肤红肿、上臂肿胀伴有疼痛於2017年8月24日入院,NRS评分3分,测得右肘窝上10cm处臂围为25.5cm,右肘关节下3cm至右上臂至肩关节皮肤颜色深红,即报告医生行胸片及双上肢动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PICC管位置正确,右上肢肱动脉旁探及三支静脉管腔,其内侧一支内见平行管声像,其内多发血栓形成(向上延伸至腋静脉)该静脉管腔多处低回声充填,最大前后径约5.7mm,右上肢肱静脉(外侧支)附壁低回声---血栓形成,前后径约4.7mm,导管通畅,针眼处无渗出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即请血管外科医生会诊:暂时不予拔管,重新建立静脉输液途径,避开患肢,选择健侧输液,予以地奥司明减轻水肿、七叶皂苷钠改善肿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Q 12h、尿激酶10万u溶解于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Qd,监测凝血四项及B超,8.25患者诉右上肢疼痛明显好转,NRS评分1分,右肘关节下皮肤颜色正常,右上臂肘关节上5cm至肩部颜色仍深红色,右肘窝上10cm处臂围为25cm,8.28患者诉右上肢肿胀感及疼痛感均消失,右肘窝上10cm处臂围为24.5cm,NRS评分0分,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停用尿激酶9月4日上肢动静脉彩超检查示血栓缩小至3.9mm。9.11停用低分子肝素钠,改口服华法林,9.14使用PICC导管输入靶向药物一次,出院,继续口服华法林,嘱监测出血情况,每周随访,患者1月后完成所有化疗方案,顺利拔除PICC导管。

2.观察与护理

2.1 血栓侧肢体护理

(1)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抬高患肢至高于心脏水平20~30°,间断做握拳动作,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压迫、按摩或热敷患肢,以免血液循环加快引起栓子脱落。(2)重新建立静脉输液途径,避开患肢,选择健侧输液;

2.2 导管护理

血栓形成后,早期先进行溶栓治疗,不可盲目拔管,防止血栓脱落引起重要脏器梗塞[2]。

2.3 病情观察

2.3.1严密观察患肢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情况、疼痛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PICC置管上方臂围,与置管前臂围比较,观察用药效果并及时准确记录。

2.3.2观察抗凝、溶栓等药物副反应 抗凝、溶栓治疗前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口服药物需看服到口,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口服华法令等抗凝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继发性出血,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注射部位青紫或血肿等出血倾向 。

2.4 监测D-二聚体指标

血栓形成时纤溶系统激活,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产生D-二聚体体,因而检查D-二聚体成为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方法。D-二聚体可以反映血栓大小变化,治疗期间持续较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形成。本病例入院时D-二聚体9.49ug/ml,高出正常最高值19倍;经溶栓、抗凝治疗24小时后D-二聚体降至6.01ug/ml,高出正常最高值12倍;经溶栓、抗凝治疗96小时后D-二聚体降至1.65ug/ml,仅高出正常最高值3倍;继续抗凝等治疗14天后D-二聚体降至0.35ug/ml,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治疗有效。

2.5 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病房保持安静舒适;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暖;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及可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多饮水。

3.讨论

2008年美国胸科医生协会的实践指南指出,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可以在抗凝治疗的同时继续保留并使用导管。临床护理中置管侧上肢如果早期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样改变时常规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能凭经验按机械性静脉炎处理,导致静脉血栓漏诊率高,存在护理风险。做好延续护理,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如有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和指导,可以降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及时遵医嘱使用融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做好患者局部血栓侧肢体的护理同时,密切观察全身反应及心理护理可取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王莉,田静,杜凌艳,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2992-2995.

[2]田爱萍.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1):1230-1231.

论文作者:程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程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