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学前儿童;提升阅读兴趣;核心素养
阅读对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从长远来看,阅读对学前儿童今后的个人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但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的教学并没有遵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并没有有效地提升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每一个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需要在内心多加求索的。故此,本人做出如下探讨。
一、合理选择教材,夯实幼儿阅读基础
想要提升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第一步是要夯实幼儿的阅读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够让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进而自主进行阅读。故学前教师可以从阅读材料入手,即,选择合适的教材。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阅读教材,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愉悦,而不会产生对阅读的畏难情绪和心理。
具体来说,学前教师完全可以自足课本进行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文本,都是经由儿童教育专业和优秀语文阅读教师,精心编写的教材。故,能够很好地帮助学前儿童打好阅读的基本素养,从而提升学前儿童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这些教材文本中都会有一些插画。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考虑到学前儿童的普遍特点而做出的改进。因为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还没有达到正常阅读所需要的标准,故他们对大段的文字,无法产生长时间的专注度,故在阅读教材中,每页文字的篇幅都很简短,而且,并辅以整页的插图,因为比起文字来说,学前儿童更喜欢翻看色彩丰富的图片、插画。故,广大学前儿童教师需要合理的选用阅读教材,逐步夯实学前儿童的阅读基础。
二、用动画片教学,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学前儿童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有完成,仍旧处在不断好奇的阶段中。故,幼儿园教师无法使用思维逻辑对学前儿童从理性层面展开阅读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就要采用一些“以退为进”的教学方法了。只有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探讨,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对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来说,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片,来进行辅助阅读教学。根据本人认真的教学总结实践和回顾,能够发现学前儿童的感官积极性普遍对声音和色彩有更高的反应。故学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动画片,来进行学前儿童的有效阅读教学。例如,《贝瓦儿歌》的制作者,就充分认识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将文字转化成了音频的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除此之外,该产品将文字转化成了动画片的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学前教师通过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结合动画片,对学前儿童进行辅助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前儿童积累自己的阅读量。
三、采用感性教学,升华幼儿阅读认知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即,他们仍旧用身体的感觉和主体的经验去认识这个客观世界。故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学习,以便更好地综合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阅读是人类个体,作为高等动物,所进行的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吸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令学前儿童感到愉快的就是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而实际上,对学前儿童而言,对于“阅读”这一行为来说,是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的,“阅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不仅仅意味着通过文本进行文字的摄取,然后利用学前儿童的自我的心智能力,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生命经验。在认识到这一本质后,教师就可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学前儿童进行“阅读”。例如,教师要教导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搞卫生的文本,那么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学前儿童,模仿自己为了阅读教学实践所创设的具体情境的行为。通过模仿,在加上学前教师的有效教学,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通过学前教师对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采用感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从而升华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认知。
综上所述,提升幼儿阅读兴趣的策略,需要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育和组织。具体来说,学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为学前儿童选择合理的教材文本,还可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借助动画片对阅读进行辅助教学。最后,还要采用感性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一些理论教育策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教育理论活学活用的精神,对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从而升华学前儿童的有效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研 [J] . 吴桦. 成才之路. 2017(30)
[2] 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J] . 陶知涵.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9(06)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前论文; 儿童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有效地论文; 教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