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_世界经济论文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_世界经济论文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发展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特征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几年和未来十几年,是世界经济有重大发展变化的时期。在这世纪之交时代,科学技术广泛普及,各国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际市场迅速扩大,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剧烈变化,这些因素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许多特征。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加剧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在90年代表现的更为突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1.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间表现的非常明显,并由此引起西西矛盾逐渐激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日本和西欧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有些经济指标上已超过美国。

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在经济增长率上有表现,而且在经济增长的时间上也有明显反映。就以1991年来说,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出现0.7%的负增长时, 日本经济和德国经济却继续分别以4.24%和4.58%的较高速度增长。而1993年和1994年美国经济已走出衰退,先后出现2.9%和3.4%的增长率时,而同时的日本经济增长率却是-0.1%和0.7%,德国经济1993年甚至出现2.4%的负增长。 这充分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复杂化。

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现象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强弱差距拉大,贸易矛盾日趋尖锐。1992年,美国的贸易逆差额为1060.39亿美元,而日本的贸易顺差额却为1069.3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顺差是436.73亿美元,对欧共体的顺差是311.83亿美元。贸易收支的反差悬殊反映了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弱,这是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

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1.5%、0.7%和1.7%,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0.1%、2.9%、2.8%和3%,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82.7%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5.6%。有关资料统计,1960 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 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1/2,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尤其是90年代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却成为最贫穷落后的国家。1990年~199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4.7%,非洲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仅有1.72%, 拉美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2.32%,而亚洲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却达到6.5%,大大高于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一个地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如1992年,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四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高达7.5%, 中国高达12%,而南亚经济的增长率却是3.5%;拉美的智利、 阿根廷经济增长率达到9%,而巴西经济的增长率只有1%。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也比较大。1992年,新加坡、香港、台湾的人均国内产值分别是1.4万美元、1.6万美元、1.02万美元,而非洲和亚洲有些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产值不足200美元。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这些国家的内在环境有很大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一般都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国内政局稳定,政策有连贯性;二是实行经济改革,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三是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贸出口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一般都是发展经济的内在环境非常差的:如国内政局长期不稳,内乱不断;经济政策混乱;自然灾害较多;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缓慢,出口能力差。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即指当前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超越国家的范围而走向世界,在经济各个领域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日趋紧密,相互交织,互相依存。

二战以前,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获得了巨大发展。目前,经济国际化已不是世界经济某些领域的现象,而是囊括各种领域的普遍现象。同时,经济国际化现已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资本跨国流动正在加快,科学技术多国协作开发与应用,国家之间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这些国际经济现象必然导致生产的国际化、商品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国际化,从而促使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现在,各国经济发展全面国际化,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进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本动力。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乎都占到10%~30%。目前,世界经济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日趋明显,相同的经济利益,已使各国经济融为一体。在当今世界,大型企业已经形成全球网络化,实现业务经营国际化。在本土设立的企业并不一定真正属于本国,设在某一国家的外国公司,虽然给所有者带来一定的利润,但它也给所在国带来新技术、新管理、新产品和新市场。在国际关系空前发展的时代,产业结构处于重大调整阶段,国际经济领域的国籍、国界已经模糊,资金、技术、信息、设备、人员的国际流动已无重大阻碍,由此,必然带来一国经济国际化和整个世界经济国际化。

三、世界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

世界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是指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政策趋向统一。世界经济政策一体化是建立在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基础上的,是国际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世界经济政策一体化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国际化基础上的。在90年代,世界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国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二是区域性集团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三是全球性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

1.各国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90年代世界经济的一大趋势就是各国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在当今世界各国中,不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政策。90年代初,东欧和原苏联各共和国均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国家也由过去的统制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也已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各国市场经济体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又同时坚持现代国际市场经济体制运转不可缺少的基本规则,加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的力度和范围,这就使各国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趋向国际一体化。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各国的主要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必须向国际标准靠拢,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特别是在大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大量引进外资企业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按照198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惯用的生产企业质量体系ISO9000系列标准, 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按照市场经济的国际通用规则,政府除了禁止企业搞非法活动,依法向企业征税外,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有权拒绝来自任何方面的行政干预,只根据市场运行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各国的市场管理政策都遵守国际市场通用的管理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对国内市场的宏观管理要简单化和微观管理要法律化。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利用利率、税率和汇率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间接调节。各国对市场的微观经营行为实行法律管理,健全市场活动的法律体系,对国内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行为加以硬性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国的企业经营自主化、生产质量国际标准化、宏观经济调控简单化、市场微观管理法律化,使各国经济体制和政府主要经济政策趋向一致,从而大大加快了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体化步伐。

2.区域性集团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区域性经济集团迅速发展,区域性集团经济政策的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体化。区域性经济集团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员国必须遵守共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规则,实行经济政策一体化,这就要求成员国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让出部分经济管理决策权,即部分国家经济主权,实现了一国经济的区域性国际调节。在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通过经济政策一体化,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政策,促进某些经济领域的合作协调,使本地区经济共同迅速发展。因此,在90年代,各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先后提高了经济一体化程度,如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洲联盟并建成统一大市场,1994年独联体提出要建成经济联盟,同年北美自由贸易区进入实际运行阶段,东南亚联盟已变成自由贸易区类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199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也决定在下个世纪初期形成自由贸易区。

在90年代,全世界大约有20多个区域性经济集团,根据它们经济政策一体化的不同程度,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经济政策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但仍保留各自对非成员国的独立关税政策。第二类关税同盟是一种一体化程度居中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关税同盟内,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减免关税,而且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政策,对内对外关税政策完全统一。第三类共同市场是一种经济政策一体化较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共同市场内,各成员国除了实行统一的对内对外关税外,还在成员国之间实行资本、商品、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政策一体化程度明显高于前两者。第四类经济共同体是经济政策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共同体内,成员国之间不仅实行共同的对内对外关税政策,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还要力求统一成员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包括财政、经济、货币、福利等经济政策。为了制定和协调成员国的主要经济政策,经济共同体还有一个共同权力机构,制定和管理区域性经济集团的主要经济政策,这就要求成员国要让出很大部分经济管理决策权。第五类经济联盟是经济政策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经济联盟要求各成员国在贸易、货币、财政、福利和外经等经济领域实行完全一致的经济政策,共同使用一种货币,建立一个共有的中央银行。经济联盟在经济政策一体化方面已达到最高形式。随着区域性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3.全球性经济政策趋向一体化。全球性经济政策一体化主要是指通过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条约协定而逐渐强化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全球性经济政策一体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前可以制定全球性经济政策,或其制定的经济政策对整个世界经济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大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七国首脑会议。这些国际组织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均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呈现出对世界各国经济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关贸总协定,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纳入各国共同参与制定的框架内,并通过仲裁机构,强化对成员国约束。七国首脑会议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尽管其一体化程度仍很低,但对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的活动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向东亚地区移动

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上升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大趋势。从70年代开始,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居世界各地区之首,至今,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东盟、中国和印度三国先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后,这一地区对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空前增强,已成为下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之地。目前,东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力量旗鼓相当,国内产值均在7万亿美元左右,但东亚经济最具有活力最有希望。 据世界银行分析,今后十几年内,东亚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4%, 欧盟和北美分别只有2.25%和2.5%。10年后,东亚的国内产值达到9万亿美元,而北美和欧盟约有8万亿美元。

东亚地区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率长期居高不下。1971年~1990年, 世界GDP平均增长3.4%,而东亚地区平均增长了6.8%。90 年代的差距更大, 1995年,世界GDP增长率为3.1%,而亚洲“四小龙”平均增长6.9%, 东盟各国平均增长7.6%。经济持续高增长, 东亚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是东亚地区内外贸易活跃。1993年东亚地区内部贸易的增长率达到10%以上,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率高出一位。尤其是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内部贸易迅速发展。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数字显示, 1980年~1994年,东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内部贸易额由2000亿美元上升为8900亿美元,增长近4倍。1995年台湾对东盟7国的出口就超过100 亿美元。三是东亚地区内外资本流动规模扩大。目前,在东亚地区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日本和“四小龙”占主导地位。在日元升值刺激下,1994年日本对东亚地区投资猛增50%,1995年这一增长势头仍未减弱。而“四小龙”对东亚地区投资已超过日本和美国,1990年~1994年,“四小龙”对东盟投资达230亿美元,高于日本(191亿美元)和美国(71亿美元)在东盟的投资。四是东亚地区巨大市场潜力。近十几年来,东亚地区政局稳定,经济体制改革非常成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再加上拥有18亿人口的巨大潜在市场,对区域外贸易和投资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在90年代,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东亚地区,积极调整对东亚的政策,众多企业界人士纷纷涌向东亚,发展贸易,进行投资,由此也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标签:;  ;  ;  ;  ;  ;  ;  ;  ;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