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两种形式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_新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的两种形式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_新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的两种形态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一个国家论文,综合实力论文,形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驾驭经济增长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两个世纪的世界实践和我国20年改革发展都告诉我们,要能谙熟地和成功地驾驭经济不断增长,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领导者既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更要求具有在发展实践中准确和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的艺术。在当代,在又一个世纪之交的今天,随着教育和知识的普及,如果说,各国和各地区的领导者们在学历上,在知识方面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话,那末,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能否不断增长,更多的将取决于这些领导者们运用理论的艺术。因此,驾驭经济增长,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增长艺术,这里主要是指驾驭经济不断增长的谋略和算计。作为领导者,能否多谋善断,能否智谋深算,关系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存和兴衰。对艺术的这种重要作用,在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在晋书“艺术传序”中就指出:“艺术之兴,由来尚久。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凶吉,审存亡,省祸福。”因此,我国学者历来很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著名学者班固在“汉书”中就编有“艺文志”,其中提出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等诸艺略。随着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到来,“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诸如预测论、决策论、协同论、运筹学和博弈论等新的著作和学说更是不断推出和层出不穷。在战争年代,“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篇)。在和平与发展为主导的今天,重视研究经济增长的艺术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特别要精心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增长的不同形态,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快速和高效的推进经济增长,努力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仔细观察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存在两种明显的不平衡状态:一种是从全球看,增长是不平衡的,有时增长比较平稳,有时发展突飞猛进,这种不平衡在20世纪下半叶特别突出;另一种是从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看,增长也是不平衡的,一段时期经济特别兴旺,另一段时期则十分平常。这说明,无论是从整个世界角度,还是从一个国家角度,经济都是有周期的。影响周期的当然有经济景气本身的循环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个因素:一是出现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二是发生能推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结构变动。因此,经济增长有一般时期的平衡增长的量变形态,也有科技与生产率突飞猛进的质变形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导者来说,既要在平时善于驾驭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要善于抓住这些重要时期,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十五”期间,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十五”期间,正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时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能否抓住这些重要时期,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增长,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甚至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存亡”、“兴衰”和“祸福”的决定性时期。

二、技术革命、结构变动与经济的超常增长

我们可以从世界银行公布的一系列“全球发展指标”中看到,凡是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它们的历史中,都有一段或在自身技术革命,或在大规模引进技术的推动下,结构迅速变动和经济超常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决定性时期的增长经验,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提高增长速度是有借鉴意义的。

1.动力革命与英国现代工业和现代贸易的诞生

由发明蒸汽机推动的动力革命,使英国诞生了全球最早的现代工业部门,先是纺织工业,接着是煤炭工业、冶金工业以及由铁路和轮船组成的现代运输工业。动力革命——即由蒸汽机替代人类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人力和畜力,成为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生突变的重要标志。从1770-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英国在这一时期依靠由机器生产的工业品,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在现代运输业推动下,英国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的扩大又进一步刺激了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在1850-1870年期间,英国的煤产量从4980万吨增加到11200万吨,生铁产量从230万吨上升到600万吨。使英国在很长时间中称雄全球。

2.电力革命促使美国经济迅速崛起

第二次动力革命,包括电力革命、石油革命和内燃机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科技方面的新突破,从而进一步引发了工业内部结构的大幅度变化。新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和飞机工业相继诞生了。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迅速升高。在1861-1873年间,美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在1873-1890年间进一步上升到5.2%,比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国家——英国、德国和法国都高。从此,美国的钢铁产量和石油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工业结构变革,也使社会生产进入了现代物质文明(汽车、电器和飞机)的新阶段。

3.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日本和亚洲四小的经济超常发展

日本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上,原本长期落后于欧美先进工业国家,但在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后,日本很快赶了上去。这在19世纪时是如此,在二次大战之后更是如此。根据1973年日本政府在“科学技术白皮书”中公布的数字。到1972年3月为止,日本从国外购进的技术专利共17000项。其中从美国引进的占53%,德国的占14%,英国的占9%,其他国家的占24%。这些技术虽然主要从当时最先进的美国引进,但只要那个国家(包括技术先进的中小国家)有适用的先进技术,日本都会努力引进。对日本经济增长影响深远的另一个措施,是日本进行的能源结构调整,即用大规模引进当时价廉质高的石油替代国内的价高质次的煤炭作为日本的主要能源。正是这种大规模的引进(技术革命)和能源结构调整(石油革命)使日本在战后长时期(1950-1972年)中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超常发展。

亚洲四小走过了大致上相同的发展道路。

三、技术突破、结构变动与综合国力的增强

我们在行文中为什么强调一次产业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呢?就是因为技术革命、结构变动引发的一段较长时间的经济超常发展——即经历一段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时期,从根本上提高了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而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1.全球各类国家经济水平及其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在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列出的数据,全球各类国家的经济水平(包括GDP总量、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费量)列于下表:

表1 全球各类国家经济水平及其比较(1997年)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能源消费(吨石油当量)[*]

类别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全世界 58.3

100%

29.9

100%

 5130

100%

 1.5100%

1.高收入国家

9.3

16.0%

23.8

79.6

25700501%

5.1340%

2.中等收入国家 28.548.9%5.418.1% 1890

36.8%

1.173.3%

3.低收入国家20.535.1%0.7 2.3% 3506.8%

0.213.3%

*1995年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人口仅占16%的高收入国家(即经历过技术革命推动的决定性增长时期的国家)在全球GDP总量中所占比例却高达79.6%。人均GDP是全球平均的5倍,是中等收入国家的14倍,是低收入国家的73倍。人均能源消费量是中等收入国家的5倍,低收入国家的25倍。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过去了,各类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和人均水平的差异仍然是多么显著,多么悬殊,由此,也可见一次产业革命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和深远。

2.全球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的比较

技术革命、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也决定了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下表列出了1997年各国GDP总量和相互间的经济实力比较。

表2 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实力(1997年)

GDP总量(亿美元)

能源消耗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国家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美国 76901100%20.78100%

日本 4772362.0%4.9723.9%

德国 2319530.2%3.3916.3%

英国 1220215.7%2.2210.7%

法国 1526019.8%2.4111.6%

意大利

1155415.0%1.61 7.7%

加拿大5839 7.6%2.3311.2%

从表2可见,无论是GDP总量还是能源消耗总量,美国在7大工业化国家中都稳居第一。其他六国也都是得益于科技革命最早,至今是全球的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国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1999年的GDP总量达到8.2万亿人民币,即已接近1万亿美元,在GDP总量方面已超过加拿大居全球第七位。

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根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分析,从经济、科技、军事和资源等形成的综合国力角度,中国也是位居第七。报告假定美国的综合实力为100,则日本为60,德法英为50;俄罗斯为40,中国为25。即美国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的4倍。从军事角度,中国军力为美国的1/9,俄罗斯的1/3,法英的1/2,同德日处于同一水平。在科技方面,中国为美国的1/7,英法德的1/5,俄罗斯的1/3。在资源方面,中国地位稍高,第一为俄罗斯,第二为美国,第三为中国。说明俄罗斯和中国发展潜力较大。

四、及时把握技术革命与加速增长的新时机

1.新经济的特征与美国的领先地位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同以前的技术革命一样,首先是促发了一系列新产业部门的诞生。半导体制造业、计算机及外国设备制造业和通讯设备制造业等硬件产业,各类软件开发业和服务业、通讯服务业、因特网设计和服务业等软体产业都象雨后春笋般地茁长起来,并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这次信息技术革命同以前的技术革命不同和突出之处在于,它的增长速度更快,对经济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更为深远,对整体经济的推动力更为强大。以美国为例,新经济崛起之后,GDP的增长速度年年保持高位,是原先增长速度的一倍,是其他工业化国家增长速度的1-2倍。到1999年,信息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它对美国经济当年增长的贡献率更超过30%。新经济还显示出,高增长、高就业率与低通胀可以并存的特征,明显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的框框。

新经济对体制、组织机构和制度等增长因素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经济提高了生产和流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消除了经济各个环节的瓶颈,为消费者满足各种需求提供了更加多样化选择和更加方便的服务。

新经济正渗透到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多数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医院和家庭都已上网。新经济既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各个社会领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

在新一轮的技术和经济竞争中,美国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2.全球进入发展新经济的竞争大潮

新经济的出现和在美国的迅速崛起,犹如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一样,正在迅速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和各国的竞争态势。世界各国正在重新洗牌。各国的领导精英也已经远比过去成熟。在对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短时间的怀疑和犹豫之后,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迅速行动,借鉴美国经验,并力争赶上美国。全球正在进入发展新经济的竞争大潮。

欧洲首先提出“十年赶超美国”的宏伟规划。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诞生地——欧洲,特别是欧盟各国在意识到在信息技术上落后美国之后,提出了欧洲要及时搭上新经济列车的口号,制订了“要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快速转变”的十年规划。并决定在2000-2002年的3年内加快实行如下行动:一是在欧洲建设更快速、更便捷和更安全的因特网:二是在网络建设和公众培训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三是鼓励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使用因特网。法国总统说得好:“知识让法兰西浪漫,经济让法兰西富足”。欧洲在发展知识经济上正在迎头赶上。

日本同样雄心勃勃,力争后来居上。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日本开始落后了一段时间,后来很快赶了上去。这次信息技术革命,日本在新经济领域也远不如先躯者美国。因此为了迎头赶上,并力争后来居上,组织了一个以首相为首的“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总部”,并于2000年9月召开了“全日本信息技术战略会议”,决定在5年内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新的超高速网络技术方面最为发达的国家。具体战备部署为:(1)集中力量,增加对超高速因特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争在网络发展的新阶段——宽带建设和新一代移动电话上领先,既促进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恢复传统工业的活力;(2)全面取消和修改阻碍发展新经济的各种行政限制和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国际竞争能力;(3)尽快建立“电子政府”,提高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4)通过学校和各种信息化的培训,大规模地培育信息技术人才。日本历来的长处是,能够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转化和改进,创造出更多和更新颖的技术和产业来。日本珍贵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时期,集中产(企业)、学(学术界)和官(政府)的全部资源加快国家的发展。这种善于把握时机,精心组织实施的战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研究经济增长两种形态的意义与启示

研究和把握住增长的两种形态,特别是善于抓住增长的决定性时期,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驾驭经济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件大事。由于这种时期为数不多,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运有决定作用,因而,任何轻视和疏忽都会造成难以弥补历史性损失。

那末,先躯者和后来者给我们些什么启示呢?

1.要具有及早把握住发展时机的能力

关于发展高科技的时机问题,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巡讲话中曾作出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这里的关键词是“不能安于落后”和“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由于我们尚是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科技和新经济发展中成为先躯者,暂时还没有可能。但是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的科技、教育和经济已有一定基础,如果我们能不安于落后,能从一开始就参加,我们是可以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和新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而且,由于我们是后发者,可以从国际上最新的技术成就着手,可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以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为例,中国光纤网络的覆盖率和移动电话的增长率都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同传统线路相比,光纤线路容量大,速度快。移动电话的普及更将为新一代无线因特网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只要及时运筹帷幄,从一开始就参与,我们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是有可能同全球的发展浪潮并驾齐躯,并在有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

2.要具有把规划转变成为发展现实的智慧和艺术

全球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制订发展新经济的规划,谁将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取决于各国国民的素质,首先是取决于他们领导层和管理层的素质,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把规划转变成发展现实的智慧和艺术。在发生新的科技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时期,领导层和管理层需要有准确把握时机的远见,更需要有妥善处理在转折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观念转变、技术创新,寻找新型投资和人才等等各种新的困难问题的实际能力。

首先是要解决观念转变问题。从欧洲和日本的发展进程看,仅在几年前,不仅一般国民,就连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和学者,对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至今对是否存在新经济在有某些人看来也是有争论的。只是在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面前,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面前,在领导层和管理层终于清醒过来,终于意识到新经济的巨大作用之后,才加速制订规划和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的。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转变观念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席卷全球时,由于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夹带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后进国家常常采取了怀疑、甚至抵制的态度。以亚洲和非洲为例,除日本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未能适应这一浪潮。虽然有历史原因和一定的理由,有时甚至是非常正当的理由,但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是长达两个世纪的停滞和落后。可喜的是,现在亚洲多数国家都在加快发展新经济。同样可喜的是,非洲大陆也正在出现新的曙光。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一次非洲的首脑会议上,在讨论到非洲为什么至今是全球最落后的地区时,与会者第一次提出了要着重从本身存在的问题中寻找原因的观点。领导者们这一明智的共识,很可能成为非洲大陆的历史性转折点。不少非洲国家也正在加入发展新经济的行列。

3.发展新经济是一项需要精心组织的系统工程

新技术创新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硅谷和其他科学园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新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精心组织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创新开始,风险资本投入,到企业建成和产业化,产品进入市场,或提供各种服务,再到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挂牌,或被收购兼并,最后创新成功,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得到回报,全部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创新工程从人才来说,既要有技术发明家,又要有风险投资者,有善于将技术产业化的勇敢企业家,高层次的市场开拓者,证券上市公司灵活的管理者等有机人才群;从集聚的公司来说,就不仅要引进技术公司,而且也要引进创新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类公司,形成合理的产业公司群。那种只重视技术发明,技术人才和技术公司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一长长的环节中,核心是创新者有强烈的物质动机和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创新是艰苦的和“充满风险的”。它的特点是成功率低。没有极为强烈的激励机制,没有充裕的风险投资和为这种投资通过上市得到高额度的回报,创新常常半途而废或胎死腹中。

因此,从各地区创办园区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在招商引资和制订政策时就不仅要注意奖励技术性企业,同样也要引进和鼓励风险投资、管理咨询、市场拓展、证券上市以及相应的会计、法律等企业或它们的分支机构进入地区。

新经济更是一个从宏观调控到微观基础都是高效运作的完整系统。从宏观经济政策来说,新经济需要有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产业发展来说,新经济既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要用新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企业组织结构来说,新经济既要求企业发展网上服务,又要求企业更好地满足用户要求。新经济既要鼓励创新者,投资者和有成就的企业家,又要注意防止两极过度分化。

总之,发展新经济是一项需要精心组织的系统工程,对驾驭经济的领导者在组织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使中国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出现的高速增长,所以引起全球瞩目,是因为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两个多世纪的漫长时期中,这20年是中国最好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国内外一些专家的计算和估计,中国在世界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经济总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占世界的30-35%。但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大大滞后,在18和19世纪,当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先后开始产业革命,生产力急剧提高的时候,中国经济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未有任何改善。在20世纪前半叶,在封建王朝解体之后,虽然有过一段短暂的经济增长时期,但很快就被军阀混战和日本的侵略打断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人口已超过5亿),这个古老的大国才开始进入真正的工业化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50年代前期和60年代的前期都取得过明显的进展,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又常使经济大起大落,甚至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混乱。因此,在开始改革的1978年,中国仍然是一个有成亿贫困人口的落后国家。两个世纪和两个10年发展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就会陷入贫困的泥潭,就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同样,只要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始终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就又能逐步恢复大国的经济实力,又能使成亿成亿的人摆脱贫困走向小康。20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瞬间。如果我们善于在前20年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提供的历史新机遇,抓住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时期,再20年、50年、100年都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主题,始终把推动经济增长放在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那末,我们就一定能再现中国历史的辉煌。

标签:;  ;  ;  ;  ;  ;  ;  

经济增长的两种形式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