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各大高校统一管理模式,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同时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主体性两个方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不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学生;主体性发展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及高校教师的辛勤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并执行教学政策和措施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则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授课以及课业辅导,为学生解惑答疑,帮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斩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自身的自主性学习十分重要,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业十分关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我国当前高校应当足够重视的话题[1]。
1高校教学管理在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学管理者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教学控制。教师的教学手段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受到限制和干扰。在我国,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其个性发展和主体性发展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导致我国各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动力。所以高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加速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条件,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同时为我国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1.1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思想狭隘,教学眼光短浅,仍然坚持“尊师重道”以及“官本位”的传统思想,高校教学的改革创新道路艰难推进。教学管理者的政治权利和行政权利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主体权利,学生在高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不能自主行使权力,甚至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发展根本无从谈起。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行政和学术的相关体制使得上级教育部门管的多、管的严,高校失去了应有的自主权利。
1.2学生评价体制的不足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2]。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评价标准是以考试为主,并且将考试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但是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评价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学生通过学科考试来获得相应的教学积分,考试合格获得相应的积分。所有的考试成绩取决于笔试的得分。显然这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探索意识。所以高校的学生评价体制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学管理者的重视。
2 高校教学管理在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上的建议
2.1 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高校教学管理者中,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教学管理工作的培训,上岗前缺少相关的教学管理经验,所以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难以应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评估,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制度,加强教学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强化教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减少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2.2改变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高校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教育机构,高校的教学管理既是管理者的职责,更是为学生服务,履行教育学生的义务[3]。行政命令式的教学管理强调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做事,教学管理工作古板教条,缺乏人文关怀,教师无法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调动教学积极性,也无法实现教学创新性,更别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了。高校管理者必须改变教学了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将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职能,实行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管理。
2.3 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健全教学管理
学生评价机制不只是单纯的依靠应试考试取得的分数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应当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也要作为评价的标准,日常的上课记录、出勤情况、日常的小测验都要作为最终的评价依据。对于选修课和必修课,要扩大选修课的学分,不能够以学科和专业为界限,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认知和眼界[4]。学科课程的设置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随意设置课程,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专业教师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为学生作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特长领域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2.4 探索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路径
高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新路径,不断让广大的学生参与高校的教学管理,了解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教学管理,能够更清晰的认识教学管理工作和自己当前的位置,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态度,从而在学校更加自觉的服从教学管理。
总而言之,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5]。而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具备学习主体性发展的人才,我国各大高校正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展,无论从教学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在为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而探索新道路,开拓新思想,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具备主体性发展的人才。这也保证了高校时刻保持青春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庆轩. 学生主体性发展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对策研究[J]. 教育理论研究,2018,(03):176-177.
[2]崔凤珍. 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高校教学管理探究[J]. 高教论坛,2015,(01):84-86.
[3]林毅. 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系[J]. 闽江学院学报,2015,(01):127-131.
[4]王燕.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J]. 高教学刊,2017,(22):66-68.
[5]木合斯英•马合木提. 浅谈创新高新教学管理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J]. 理论研究,2018,(12):67-78.
论文作者:张迎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教学管理论文; 主体性论文; 高校论文; 学生论文; 管理者论文; 自己的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