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构论文

《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构论文

《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构

李晓艳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从历史维度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革命话语与建设、改革话语体系建构中均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等因素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培育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运用好《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资源,从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大维度构建科学高效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2]新时代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但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2]青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构筑意识形态安全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意义重大。从历史维度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革命话语与建设、改革话语体系建构中均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等因素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培育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运用好《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资源,从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大维度构建科学高效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一、从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的转型:《共产党宣言》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中的历史维度分析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经典著作,是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分析《共产党宣言》在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运用,从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的转型是一条基本线索。

在革命话语建构中,《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党发挥思想引领力的重要阵地,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思想领域的变革,是发动中国的革命力量进行革命实践的基本动力。因此,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意识形态阵地构筑。192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党的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3]注重思想上的先进性,是引领我们党其他方面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梳理我们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资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运用和实践:第一,生产方式变迁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4]《共产党宣言》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的发展在阶级的形成、阶级斗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革以及生产方式变迁中的根本性决定作用。这一思想本质上是唯物的、历史的。其中,阶级观点在我们党革命话语建构中是一条基本的线索,对我们党面向中国问题,引领革命力量开展革命斗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建构始终把阶级作为一条基本线索。这在毛泽东的多部著作中有体现。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人民民主专政》等。第二,“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必然性。《共产党宣言》中始终贯穿着“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必然性思想。《共产党宣言》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生产力的发展引起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阐释了资产阶级的产生、作用和命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尖锐性、内在危机的必然性,并由此得出,无产阶级“同传统所有制彻底决裂”的必然性。这些思想在我们党教育、发动青年群体进行革命实践中得到了系统的运用和发展。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共产党宣言》中)‘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这一论述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实事求是精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的25年里,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工人阶级本身以及革命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针对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中阐释的基本原理在运用时应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我们党在其成长、发展中,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引领正确的思想方向,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第四,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宣言》勾勒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指引广大先进青年和其他先进群体的思想引领力量。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广大青年支持和投身革命,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引领,怀有建设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

《共产党宣言》中这些基本思想为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和智慧滋养。

从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在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逐步进行着转型,即由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的转型。在这一转型中,《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基本原理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7]《共产党宣言》中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阐释表明:生产力是实现社会解放、人的解放,消灭剥削压迫的基础,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就会普遍地贫穷,陷入剥削压迫和阶级的对立。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8]第二,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他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9]这一阐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内在的,是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而,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深入人心的,广大青年应该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第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整体转型,人们的发展诉求日益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就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发展既是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重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代表作,集中阐释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挖掘和运用好《共产党宣言》的资源,指引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设和创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梳理分析新时代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面临的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变迁,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与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不同的问题和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深刻影响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构。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的转型,为分析、研究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历史维度和视角。同时,这一转型过程也是开放的、动态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历史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二、结构转型、价值多元、利益分化: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聚类模型与两阶段聚类修正算法的变电站特性分析//蒋正邦,吴浩,程祥,孙维真,商佳宜//(15):1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在青年群体中有效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意义重大。当前,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价值多元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存在的价值多元、道德滑坡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基础调整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是较为根本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青年人中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影响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在利益驱动下,部分群体出现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倾向,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对自己理想信念的要求放松的情况。一方面,大部分青年群体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对学习和硬实力建设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青年把思想政治的要求弱化、虚化的现象,在重视提升自身学历、专业能力等硬实力的同时,弱化了对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表现为一些青年理想信念缺失、精神缺钙、道德滑坡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必须针对这类问题,及时回应时代发展变迁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价值多元。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来自于生产实践及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深度调整,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变迁。价值观多元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其中,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带来价值多元的根本原因。

(1)这样在其中一组数前加负号,则两组数的和为0。这样的问题可归纳为找到几个和为18的数。(2)找到了一组和为18的数,则余下的数和必为18,这两数具有对偶性,在任一组数前加负号,它们的和都为0。(3)在8个数中,添加负号的数至少为3个,至多为5个,(因为8+7+3=18,1+2+3+4+8=18),循着规律去分析,大家终于得出这一问题的所有答案。

《共产党宣言》为我们描绘了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新发展。《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理想社会建构的前提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内在危机的深刻批判。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0]但是,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却有以下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危机:一是阶级的尖锐对立。资产阶级革命在历史上所起到的先进作用并没有消除阶级的对立和压迫。“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11]”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更加直接。在以前的社会形态中,“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社会地位分为多种多样的层次”,[12]因而,在以往的社会形态中,阶级的矛盾更多地体现为各个不同阶级、等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整个社会日益分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个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3]”这样的结果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剧增,人和劳动异化的程度加剧,预示着大规模革命斗争的不可避免性。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蕴含的危机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运行的基础是社会中每个人的利己性,以及出于这种利己性而进行的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本质使得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14]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使社会的生产过剩危机犹如瘟疫一般不可避免。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的生产力锻造了两大武器,即社会化大生产和无产者。这两大武器是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力量。无产阶级摧毁旧制度所进行的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5]”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要消灭阶级的剥削对立关系,消除私有制所带来的剥削压迫,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及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能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发展新理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6]”追溯其理论源泉,《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以及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根和脉,这一思想是建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资源。

结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深刻地转型与变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人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高度依赖于行政组织和生产单位,单位制、身份制等制度安排严格限制了人的自由流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获取途径更加多元化,对一系列计划供给制度的依赖性逐渐消除,区域、领域、行业间人的自由流动性增强。自由流动的社会条件一方面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提升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也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其次,改革开放加速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我国传统“礼俗”秩序逐步向“契约”秩序转变,“陌生人社会”开始形成。过去,在行政制、单位制的社会低流动状态下,人们的工作、生活空间比较固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掌握比较及时,而在“陌生人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型、机制创新的要求日益凸显起来。第三,改革开放促进了领域分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总体性变迁。改革开放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各项社会资源通过单位制、身份制等制度安排由政府统一配置,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较为单一,政治领域是社会结构的中心,社会呈现高度同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结构中市场力量不断成长,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深刻转变,经济力量对社会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在物质诉求不断凸显的基础上,人们的文化诉求和利益表达更加显性化,助推了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生成。社会结构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分离的同时,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也发生分离。社会领域的分离在实践中催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深刻地反映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中,尤其是社会的青年群体思想变迁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进行创新与重构。

充分挖掘和运用《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资源,创新发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应主要从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大维度予以推进。

三、“批判话语”与“发展话语”:《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

利益分化。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体制变迁的同时,社会领域逐步分离,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的调整和分化既提升了社会的活力和效率,也带来了一些矛盾问题。从社会结构的分析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益分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益主体多样化。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在较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中,基本上不存在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社会资源分配格局不断形成,有力消解了传统的社会层级结构,新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在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中,各类市场主体开始出现在社会利益的角逐中,同时,传统的行政系统以及逐步成长的社会系统也进入到社会资源分配系统中,以适应社会变迁的新要求,多元化利益主体结构逐步形成。二是利益获取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使人们获取利益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受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身份制、行政制在资源分配方面的高度依赖。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使人们获取利益形式呈现多样性,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深刻变动。三是利益矛盾多样化。在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化利益获取形式的社会条件下,由利益获取差异形成的矛盾凸显。由社会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问题已触及社会心理、社会信任、价值观等层面,较为突出的表现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疏离、社会信任度下降、价值多元等,并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制度、主流价值观的灌输、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统一。青年是社会各群体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应对社会矛盾给青年群体带来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心理疏导、主流价值观培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运用,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思想资源,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在社会总体结构中,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其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最为关键。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由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反映社会制度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要求,主流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价值导向,从而使多元的价值观之间不至于陷入冲突、对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注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思想和价值领域存在多元思潮涌动、部分人理想信念弱化、精神“缺钙”等问题,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土地承包,即将土地给某些组织或是个人承包。土地承包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各家各户都按照人口数量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将土地所有权收回,所以人民群众获得食物的方式就是集体劳作,按劳动实际情况分得相应的食物或是额外奖励。但是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国家人为地将土地进行划分,慢慢出现了按人口分配土地。尽管这个时期土地只是允许农民使用,但还是出现了很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地进行了交易,出现了土地流转,实际上,土地流转是对土地交易的又一解释。

大部分无刷电机的直流电动机采用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该类型电机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霍尔传感器的精度偏低,而且单个传感器在使用安全上也有一定隐患,如果单个霍尔元器件坏掉整个电机就无法正常使用[1]。因此,为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与精确的信息反馈,某些电机在尾部加上一个非接触式磁旋转编码器。该编码器可提供12位的分辨率,工作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防护等级可达IP68。这样既提高了控制精度,又防止在某个传感器出问题时电机无法正常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机使用的可靠性。

《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智慧滋养。《共产党宣言》是由正文和七个序言所组成的整体,其思想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从基本形成到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因此,对《共产党宣言》思想的研读及其资源的挖掘运用必须具有宽广的视域。从《共产党宣言》形成背景来看,《共产党宣言》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正值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而从这一时期到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他们著作中的话语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主张这一理论的信仰者应坚持其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7]”这样的话语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滋养。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为了面向不同时期的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此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我们党围绕新的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8]”《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在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应该得到深入挖掘、创新及运用。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为青年奋力拼搏提供了理论引领。《共产党宣言》中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旧制度批判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建构两条逻辑线索。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在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革命话语成为显性存在,而其中对未来社会理想图景建构相对隐性化。事实上,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价值旨归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指向未来美好社会建构的。这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多处话语中可以得到线索。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以资本为基础的剥削,阐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时,《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累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的劳动只是扩大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19]”在阐释未来社会基本图景时,《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20]”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理想状态,《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私有制的消灭,“阶级差别将在发展进程中消失”“旧思想也随之瓦解”“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21]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建设逻辑为青年一代奋力拼搏,在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了思想的引领。青年一代在新时代,应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网络处理技术。网络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网络分析技术等技术类别。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是指舆情监测系统能够从网络世界中寻找到热点话题,根据发言频率、信息源权威度等指标,准确识别热点话题、敏感话题,并对相关话题的发展变化加以追踪,及时捕捉相关信息,抓取舆情数据。网络分析技术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具体包括自动分类、相似性排重、自动生成热点、负面舆情研判、转载计算、统计图表自动生成、自动抽取关键词、自动摘要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璀璨之星,阐释了共产党的宗旨、价值追求,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指导。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与创新,其中,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与创新意义重大。《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资源是新时代建构、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6.

[2][16][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9,21,18-19.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4.

[4][5][6][8][9][10][11][12][13][14][15][17][19][20][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2,248,294,285,277,273,272,273,275,283,248,287,294.

[5][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

“Communist Manifesto”and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Li Xiaoyan

[中图分类号] A8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97(2019)04-0010-07

[作者简介] 李晓艳,法学博士,国家开放大学大别山实验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戴婕

标签:;  ;  ;  ;  ;  ;  

《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