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打开公共空间——报纸:应市民需求而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而生论文,媒介论文,报纸论文,市民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报纸:魔力与矛盾的媒体
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系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都会,沿街叫卖的小贩开始出售一种新的商品,几张廉价的纸上抄写着一些贸易的信息:货物的价格、轮船入港和离港的时间。像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样,市民们开始买进这些被称作手抄新闻的东西,报纸始作俑者们的生意日渐兴隆。买主和卖主恐怕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
1609年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据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每星期一张,只刊登一条新闻。它的非凡意义在于:提示了人类迅速膨胀的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
报纸诞生于现代城市,而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报纸的出现使市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受众,即大众传播的对象。这个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公民又是消费者。对公民而言,报纸可以提供一个共享的空间,习惯了在咖啡馆、茶馆里谈论国事的市民们开始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随意进出,自由交流,虽然有彼此不能谋面的遗憾,但由此产生的巨大补偿是:交流的对象大大增多了,微不足道的个人意见经过报纸的流转,变成了威力无比的公众意见——舆论。对消费者而言,报纸意味着信息,照亮周围的环境和前行的道路;报纸是游乐场,报纸刺激、制造着欲望:消费、消费、再消费。凭借报纸上的广告,你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你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任何东西,甚至包括人生的意义。报纸可以在一夜之间将真理传遍整个城市,报纸可以让权倾一国的总统颜面尽失地下台,报纸可以把一个庸人打造成万人追捧的明星。
报纸神奇的魔力亦正亦邪。信息泛滥如垃圾,市民们整日被无聊新闻所包围,日渐丧失对外界的感悟性和判断力;别有用心者凭借手中的权力和金钱,操纵报纸以控制市民们的精神和肉体,不幸的是,他们常常轻易得手。报纸经常呈现给孩子们一个虚幻的现实:或是过于阴暗,充满暴力和色情;或是过于简单,人生的美好只在于吃一个汉堡包、开一辆豪华的跑车。它窥探我们的隐私,毁坏我们的名誉,教唆我们的孩子犯罪。
报纸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侵入市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市民们有理由对报纸产生一些理想化的要求:公共性、多元化、参与度。
从一些表象看来,在报纸传播的过程中市民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但实质是,市民们拥有强有力的调度报纸的手段,那就是舆论和市场。报纸的力量来自于公众的舆论,背弃民心也就意味着自寻绝路,哪家报纸也不可能承担得起这样的风险。报业市场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民们可以通过市场行为——买或不买、买什么来决定报纸的命运;即使是买了,市民们仍然拥有主动权,可以决定看什么、接受什么、采取怎样的行动。
报纸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最早产生,但据有些人说它将最早消亡;它曾经最接近平民(在中国目前仍是如此,否则就无法解释晚报、都市报的极度繁荣),但与电视相比,正在沦为文化程度和社会阶层较高的所谓社会精英的媒介;它的文字表现方式在诉诸图像的视觉文化时代显得有点单薄和力不从心,但在据说是将取代一切的网络媒介中人们最热衷的依然是阅读文字。
无论如何,报纸到了一个命运转折的关头。或许现在我们对于报纸前途的任何预言都是幼稚可笑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与市民休戚与共的报纸能凭借自身的独特性度过一个个险关,就像历史已有的先例——报纸成功地应对了电视的挑战,因为市民需要报纸,报纸属于市民。
标签:公共空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