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邱春芳

邱春芳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15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顺利出院的7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在患者出院后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价指标内容的考评。结果: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指导的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指标较出院时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49%,P<0.05;其中完全满意度达到7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3.0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很好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延续性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而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从而使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约70%左右[1]。已有研究证实在有效时间内(—般认为6h为窗口时间,症状较轻患者可延长在12h以内)对患者采用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及时恢复脑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从而挽救脑梗死周围的半暗带组织并避免形成永久性脑梗死,由于治疗的特殊性其术后尤其是出院后的护理尤为重要[2],为此我们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后顺利出院的7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等分组,分组后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对照组:39例,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3±3.2)岁。观察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5.8±2.8)岁。两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溶栓治疗,并选用尿激酶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为溶栓药物进行溶栓),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顺利出院,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跟踪了解方法进行出院后护理

如不定期与患者联系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患者定期检查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知识辅导等。

1.2.2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进行出院后干预

(1)由医院抽调一名经验丰富的专职护士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每周上门一次,以连续三个月为干预期限,在患者出院后即开始实施。(2)心理护理干预:及时了解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如部分患者担心复发及并发症(形成新的血栓而引起脑卒中等)等的忧虑情绪,有患者担心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而出现的负性作用(出血性倾向)等。与患者详细分析治疗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防范措施、治疗措施等,并向患者宣传讲解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服用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对可能引起的负性作用以及出现的反应如出现皮肤出血点、淤斑或出血性紫癜以及尿血、月经血、皮炎、荨麻疹、脱发、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与患者及早阐述,以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3]。(3)用药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医院提供的抗凝药物,并注意服用药物的禁忌事项如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服用催眠药、利福平、消胆胺、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对患者因治疗其它疾病而需服用的药物进行认真甄别,以防止与抗凝药物发生不良相互作用(降低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4)健康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术后从事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促进病情的恢复,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体征状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如对体征较为肥胖患者以散步为主的运动,对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进行一些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对老弱患者以室内活动为主如室内走动等,以合适、合理为原则。对患者的个人卫生健康进行相应指导,如保持衣着宽松、经常洗澡等,外出时注意保温以避免温差多大而出现不适[4]。

1.3评价指标

将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完全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指标内容。总满意率=(完全满意+较满意)/总例数。并在进行护理干预的3个月后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见表1,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指标值基本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的评价中各指标值均出现改善.较出院时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比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引发因素较多,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为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主要特征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5]。溶栓治疗在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作为优选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治疗后患者需采用抗凝药物进行长期的预防治疗,因此术后(出院后)的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6]。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增强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并主动进行普及宣传,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思,并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等都取得满意的效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充分表明该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能起到促进康复和预防作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傅迎岚, 江旭霞, 邵华君.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溶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16(05):535-537.

[2]林敏红.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2017,33(34):8+12.

[3]章昭妹.护理延伸服务在脑卒中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 2018,37(28):121-123.

[4]吴敌, 王拥军.卒中二级预防中落实证据的阻碍因素和改进措施[J].中国卒中杂志, 2006,(08):563-567.

[5]唐远远.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6(05):159+162.

[6]王燕.电话随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05):22-23.

论文作者:邱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  ;  ;  ;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邱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