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文论文,高考英语论文,改错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短文改错题作为高考英语试卷的一种题型,已使用多年,中学日常英语测试中也经常用到这一题型。虽然如此,不少考生仍视短文改错为畏途,所以常到最后时间才做这道题。如果考试时间紧,有些考生就每行都划√,随便混上一分。平时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改错题也常做得不尽如人意,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本文着重分析近年改错题的命题情况,对改错题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近年短文改错的命题情况
表1和表2是近年短文改错题的设疑方式和考查项目分布情况。
表1 近年短文改错题的设疑方式
表2 近年短文改错题的考查项目
通过上述统计,可得出以下结论:
1.每年的试题中,多词、少词、错词和正确四种情况都必定出现,而以错词居多,占一半以上;
2.错误中没有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及词序错误,只涉及语法及习惯用法方面的错误;
3.有三个因素决定难度:一是错误本身的识别难度;二是改正难度;三是本行干扰项的多少和强弱。改错题的短文一般情况下有10行文字,按改错难度可分为难、中、易三档,大约各占3行左右。
二、2003年短文改错题分析
2003年考生做改错题的实际情况如何?是否反映了他们的正常水平?各小题难度分布和得分情况如何?
(一)改错题抽样统计分析
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了300份试卷,统计短文改错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及平均得分率,见表3。
表3 短文改错各小题得分情况
注:仅对这300份试卷的抽样调查,只能说明局部地区部分考生的得分情况,并不能说明全部考生的得分情况。每道小题的平均得分值和整题的平均得分各地会有所不同。但表3可以作为比较各小题难度值的参照。
从表3可得出以下结论:
1.按照难度值P的计算公式:
一般题目的P值最好控制在30%~70%之间。在这篇短文改错10个小题的难度值中,有4题低于30%,最低的79题只有7.2%,没有一题高于70%,似乎难度偏高,但从表2和下面的讨论看,考查项目并不比往年更难。
2.得分率较高的4个小题77,81,84,85可看作难度系数Ⅰ。其中81题得分最高,考查的是enjoy doing sth.,说明考生对变化不大的考点能从容应付。
3.难度居中的有5个小题:78,80,82,83和76,可看作难度系数Ⅱ,所涉及的短语和搭配较多,如translate sth.into English,express oneself,in simple English,show sth.to sb.,run into等。要掌握这些短语不能全靠记忆背诵,需有一定的阅读量和语感做支撑。
4.第79题得分率最低,只有7.2%,可看作难度系数Ⅲ。这道题难,一是因为不少考生对keep a diary这一短语不熟悉,识别错误有困难;二是错误之处比较细微,考生按汉语意思理解往往认为可以接受,不象时态、人称、单复数的错误易于识别和改正,得分8.5以上的考生往往就是79题没做对。
5.300份试卷抽样统计的结果,改错题平均得分3.618,平均得分率36.18%。统计过程中去掉了0分和得1分(全划√)的试卷,因为它们对于统计各小题的得分率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考虑到去掉的0分、1分试卷,实际平均分比3.618还要低。
6.从各小题得分率排出的各小题难度可见,前5小题较难,后5小题较易,特别是第一小题无错,也增加了试题的整体难度。从卷面上看,不少考生要做到第6小题(81题)才找到感觉,后面几题就做对了。
(二)短文改错与书面表达的成绩对比与分析
1.对比
由于笔者是利用阅卷间隙做的试卷分析,无法就考生150分的完整卷面来统计各题得分情况,以比较各大题的区分度,只能就第四部分写作的第一节短文改错与第二节书面表达作一比较。
我们又抽取了300份试卷。改错没做得0分或得1分(全划√)的试卷视为无效,但全做错得0分的视为有效卷。书面表达用汉语写、文不对题、不能成文、只写一句或个别词而得0分的,视为无效卷。最后统计的有效卷为292份。改错题按2分一档分为五档,书面表达按5分一档也分为五档,得分的对比情况见表4。
表4短文改错与书面表达得分情况比较
从表4可得出以下结论:
(1)改错题得分多在0~7.5分之间,特别集中在Ⅱ、Ⅲ档,即2~5.5分,166人,占一半以上。书面表达得分主要集中在Ⅲ、Ⅳ、Ⅴ档,特别是Ⅲ、Ⅳ档,即11~20分,170人,占半数以上。
(2)按第二次292份试卷抽样统计的结果,改错题成绩为3.997分,P值或得分率39.97%,近似值40%;书面表达平均成绩为14.356分,P值或得分率为57.424%。两道题的得分率相差17个百分点以上。如果考虑到剔除的改错题无效卷比书面表达无效卷数量多,两题得分率实际差距比17个百分点更大。
再来分别看一下两题成绩的分布特征。
从图1和图2可见:
(1)两题得分情况都不算标准的正态分布。改错题呈正偏态分布,分数集中在低分区,0~5分者204人,超过总人数的2/3。书面表达呈负偏态分布,分数集中在高分区,13~24分者200人,超过总人数的2/3。说明改错题得分普遍低的推断是成立的。
(2)两题得分的中位数(成绩居中的那份考卷的得分):改错题的中位数位于得4分的26人中,作文题的中位数位于得15分的32人中。
(3)改错题的众数(得某一分数的人数最多)是4分,共有26人;作文题的众数是15分,共有32人。
(4)将两题的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3.997和14.356)相比,可发现三个数值是吻合的。
(5)为对比两题得分情况,必须以两题都为有效成绩的试卷作样本。所以,剔除的改错题0分、1分的无效卷比表3的样本多,致使表4的改错平均分3.997高于表3的平均分3.618。实际上,所有考生的改错平均成绩比3.618更低。
2.分析
由此可见,改错题使考生感到畏难不是没有原因的。该题得分率确实低,比写作题低一、二档,不能正常反映考生的英语水平。阅卷过程中常可见到一些极端的情况,同一位考生改错题与写作题的得分相差甚远,如0分与19分、1分与20分、1分与22分、3.5分与22分、5分与24分等。而相反的情况,即改错高分、作文低分的,则非常少见。上述特例中,单看改错题,这些考生排在中等水平以下,而书面表达的成绩却相当不错。这是评卷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吗?我们专门比较了这些考生的作文的评分档次,认为是客观可信的,符合考生实际。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阅卷教师的主观因素,但掌握标准有偏松的,也有偏紧的,平衡之后,偏差并不大。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说,改错题得分难,其反映出的考生水平低于其它题反映的水平,致使考生产生挫折感和焦虑感。
挫折感和焦虑感的另一个表现是各种各样的拼写错误。比如meself,myshelf,shoulded,everying,everthing,everyting,tolking,talking(talking),让阅卷老师看着头晕目眩;还有alway,enjoied等,把不错的也改错了。
以上分析虽然是针对2003年改错题的,但数年来改错题一直存在得分低、得分难、学生做题难、教师评分难的情况,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改错题的性质、作用和考查方向作进一步的思索。
三、关于短文改错题的思考
(一)学生得分低,有挫折感和焦虑感,视改错题为畏途,是因为改错题太难吗?
有人说,试题并不难,考点大多是最基本的语法现象和习惯用法,如NMET2003中第80题,两个一般过去时的谓语中间去掉多余的情态动词should;82题中myself的反身代词用法;83题中及物动词缺宾语it;84题reads用过去式read;85题word用复数形式words。这些都是初中就学到的内容,难道不该掌握吗?就算有的题难些,但难度在Ⅰ、Ⅱ档的还是多数,为什么得分这么低?
客观地说,历年改错题的短文都大大易于阅读短文,也易于完形填空的短文,短文整体内容明了,句式也不难。2003年比2001、2002年还相对容易些,Ⅲ度难题少,2002春和2002夏出现的从句引导词也消失了,降低了试题的整体难度。
(二)如果短文材料不难,考点不难,是不是题目的形式难?
短文改错这种题型,笔者最早见于1980年某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题。此后,短文改错题被用于各种试卷,后来进入高考,作为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可行方法。下面我们对它作一探讨。
1.短文改错考的是什么?
目前的高考英语试卷中,短文改错题被作为主观试题,编入第二卷的写作部分,主要是为了阅卷方便的缘故。考生做题时不光是打上各种符号,还要动笔写单词,但是写哪个单词(识别错误)、怎么写(改正错误),都是在理解现有短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写性质上不同于引导性写作,其自由度也大大低于后者,甚至远不及完成句子和句子翻译,因为考生的思维焦点只是在原文语境中找错改错,而不是输出完整的语言内容(起码是句子)。短文改错考的是识别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
2.短文改错是主观试题吗?
主客观试题主要是按阅卷方式来分的(刘润清、韩宝成,2000)。
从答题方式看,尽管短文改错不是涂卡选项,但考生也没有多少主观表达、运用语言的余地。从评分过程看,虽然要人工阅卷,但因评分人主观判断而可能造成的差距很小,答案基本固定,只在很小的范围内需评卷人作出主观判断,如:这个字母是e还是o?是t还是1、e?everyting算抄写错误还是拼写错误?对于标准答案之外的其它答法(不会太多)是否可以给分,可以由评卷人集体讨论后定出细则,不会造成太大的宽严差距。这一点也是与一般主观题不一样的,充其量只能将它归入半客观性或半主观性题项罢了(武成、陆蓉,1999)。
3.短文改错是写作题还是语法题?
如上所述,做短文改错题主要依靠的不是写作能力,不用语篇构思,甚至不用组词成句,它所测试的不是自由表达思想或表达命题要点,不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是识别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错误多是语法和惯用法方面的,学生主要依靠语法知识来做题。
在许多情况下,客观性测试多偏重于识别能力,考查的多是语言要素(近年来增加了客观题的语篇语境因素)。从这个角度讲,短文改错关注的主要也是语言要素、语法知识,其交际性要素几乎为零。
4.短文改错对教学有什么反拨作用?
由于短文改错题主要考查的是语言知识、语法能力,自从高考采用此题型以来,教师和学生增加了对语法知识和做题能力的重视。多做改错题,可能会提高成绩(有时也不明显),会增强阅读能力(往往是每词每句落实的精读),但对于培养语感,对于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却无多大帮助。
(三)那么,考短文改错有没有必要呢?或者说,学生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否需要具备改错的能力?
改错,本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要知其然,知其不然,知其所以然。学生的语言技能,是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并不一定要能改错。有些短语、搭配,甚至拼写、变格等,学生自己在说和写时不一定会错,倒是在改错题里弄糊涂了,甚至加深了错误印象,适得其反。这也是改错题的主要弊端:不利于形成深刻、清晰的正确印象,会抵消教学效果。
学习英语时,在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二者中,哪个更重要?前者。当然,语言掌握精度高的人,在知道什么是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识别错误、避免错误。但是,首先要掌握正确语言这把标尺,才能量出不符合这一尺度的错误。中小学外语教学一定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什么是正确语言这方面,要保证尽量多的正确鲜活的语言输入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一印象、建立语感,培养语用能力。
有人会说,上述情况是指平常教学,高考则不同。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与平常在校考试的测试目的(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应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同意这种看法。问题是,高考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考用什么题型,平常的教学肯定要跟着高考走,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这就造成了一种怪现象:测试目的不同的考试,题型却一样。这显然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理念相距甚远。
(四)高考如何体现教育目的?有无更好的测试方式?
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课程性质”一节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基本理念(五)”和“评价建议”中都强调,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近年来高考试题不断发展变化,取消了辨音题和单词拼写题,考查语法知识也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强调交际性,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促使师生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探索适合于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不同评价手段和方法,是教改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考虑到高考对日常教学的导向作用,高考题型的选择更要注重体现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2001年上海卷在阅读部分B篇采用了一页英—英字典,考查学生查阅字典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查字典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这种题型可促使学生勤查字典,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查英—英字典要难于查阅学生小字典,符合选拔性考试的层次要求。查阅字典时可运用泛读技巧“寻读”和“略读”来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考题中阅读理解部分要细读才能做题的精读倾向,导入了对泛读技能的考查。
另外,上海卷还取消了短文改错题,代之以分值为15分的汉译英,使这部分主观题的总分值比全国卷多了5分,为40分。这也符合“新课标”减少客观题、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方向。考生答题的情况更能体现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更有发挥余地。当然,阅卷时面临的情况更复杂灵活,但这些问题可以广泛探讨,逐步解决。
综上所述,短文改错题虽然所用材料不难,考点多为基本语言知识,考生的成绩却低于实际语言水平,这种情况与题型有关。学生不一定要会改错,而题目中的错误会干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增加心理负担。改错题的交际性差,对日常教学的反拨作用是重视语法知识,而不是促进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所以应积极探索并选择更合理的题型,积极稳妥地进行题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