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如开火车、摘苹果、采蘑菇、吹泡泡等,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儿歌、生字歌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要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故事、儿歌或者生字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识字,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以灵活的作业来提高识字的兴趣。
四、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注重书写的指导,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内化,即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引导积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论文作者:张志杰 王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汉字论文; 生字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老师论文; 儿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