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 妇科 422200
【摘 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瘢痕切口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瘢痕切口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观察所有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药物治疗成功者23例,治愈率达76.67%;依据患者情况另行B超引导孕囊定位吸引者5例,病灶清除者2例;血HCG转阴时间为(11.02±1.23)d、包块消失时间为(12.57±1.49)d、住院时间为(14.65±1.32)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切口瘢痕妊娠可有效缩短患者血HCG指标和包快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瘢痕切口妊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子宫瘢痕切口妊娠(GSP)是指妇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孕囊着落于子宫前次下段切口瘢痕处一种异位妊娠[1]。GSP作为剖宫产后并发症,剖宫产率越高,其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因其病情复杂多样,临床治疗难度及危险性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此病多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2]。本研究现就对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患者以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治疗取得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瘢痕切口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治疗前均经B超诊断确诊为瘢痕妊娠。年龄24-39岁,平均(31.57±3.23)岁;产次2-3次,平均(2.49±0.62)次;停经时间38-116d,平均(77.23±6.38)d;距上次剖宫产1-5年,平均(3.19±0.83)年;药流史患者、不良孕产史、剖宫产后阴道出血。
1.2 方法
对30例患者行入院常规检查,包括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查、镜前四项、血栓四项、血HCG水平检测及心电图监控,且所有患者均确定无任何禁忌症。采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具体用法:取100mg甲氨蝶呤静脉滴注,再口服米非司酮150mg,2次/d,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HCG变化以确定是否继续给药,如阴道长时间出血或血象偏高则以抗生素行感染治疗,待指标正常则停止用药;如血HCG下降,B超诊断孕囊无明显增大,患者腹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停止用药治疗。
1.3 观察和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血HCG指标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HCG治疗下降成都≥20%,B超显示包块缩小≥30%,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血HCG升高,症状无明显改善,妊娠破裂或出血则为无效;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消化道炎症、口腔炎、发热、肝酶升高。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治疗成功者23(76.67%)例,受特殊情况影响,治疗后行B超引导无痛人流可视性孕囊定位吸引手术者5例,病灶清除手术者2例。患者血HCG指标转阴时间(11.02±1.23)d、包块消失时间(12.57±1.49)d、住院时间(14.65±1.32)d;其中,2例患者因治疗7d后效果不佳而改为宫腔镜病灶清除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者1(3.33%)、口腔炎者1(3.33%)、发热者2(6.67%),总不良反应率13.33%,无消化道炎症和肝酶升高反应;且由于治疗及时,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
3.结论
GSP作为临床危险性较高的一种罕见异位妊娠,医学界对其尚未有良好治疗方法。根据部分学者研究发现[3],产妇行剖宫产术是引发GSP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手术过程中造成患者子宫内膜损伤恢复不佳,则易引起子宫炎症的发生,进而导致大面积瘢痕发生。临床在诊断GSP疾病时多以阴道彩超影像技术检查,且GSP主要临床症状有:异常停经、阴道出血、腹痛、血HCG水平异常升高。近年来,临床在治疗此疾病多以米非司酮合用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GSP,可有效避免传统清宫术或子宫切除术导致的子宫破裂出血,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4]。本研究现就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GSP取得的临床疗效做回顾性分析,以期为GSP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探究提供循证依据。
本研究结果中,通过治疗所有患者中以药物治疗成功者23例,治愈率为76.67%;患者血HCG指标转阴时间为(11.02±1.23)d、包块消失时间为(12.57±1.49)d、住院时间为(14.65±1.32)d;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13.33%,且治疗及时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成功;由此证实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血HCG改善时间,治疗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分析原因为,米非司酮是一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早期妊娠、中期引产与终止妊娠的孕酮拮抗药物,其药用原理为通过结合蜕膜上孕激素,导致蜕膜组织发生变形和坏死,致使绒毛组织缺血或绒毛膜发生变形及坏死,最终达到终止妊娠的作用;此外,米非司酮还具有抑制子宫内滋养细胞繁殖功效,可有效阻断滋养层周期运转,加速滋养组织细胞退化和变形,从而有效拮抗早孕情况发生[5-6]。而甲氨蝶呤则是临床用于妊娠终止期间抗代谢常用药物,其可在保障孕妇子宫组织正常前提下对二氢叶酸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干扰蛋白质、核糖核酸(RNA)及脱氧RNA合成,从而杀死胚胎,终止妊娠[7]。但由于甲喋呤使用过程中其药效较不稳定,易产生较大化学反应,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将其结合米非司酮治疗,通过同种药物治疗效用相互结合、相互调节以快速抑制滋养自爆增长,促使绒毛坏死,并减少GSP患者阴道出血症状以及多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研究表明[8],药物治疗不仅具有杀死子宫内胚胎组织作用,还能有效保障孕妇输卵管畅通,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是治疗GSP疾病良好治疗方法,具临床推广价值。受例数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作详细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采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GSP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HCG水平,缩短其指标改善和包块消失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率,值得妇产科临床治疗的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美玉.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30-31.
[2]狄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35-136.
[3]王贵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琅妊娠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7):911-912.
[4]牛会如.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5):82-83.
[5]石瑞玲.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21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113.
[6]刘士梅,史琳,王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2(2):226-227.
[7]李红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121-2122.
[8]刘根兰.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的独立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39-40.
论文作者:祝娇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瘢痕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子宫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时间论文; 保守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