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球证券市场:反弹强劲,中短期前景继续看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短期论文,证券市场论文,强劲论文,前景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证券市场环境迅速好转
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出人预料。从第二季度开始,在低通胀条件下很多国家继续采取降息、增加政府支出等多种刺激性措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2004年全年,预计除欧元区外,美国、日本GDP增速将加快,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受美伊战争的影响,2003年第一季度欧美股市持续下跌。此后随战事的顺利进展和经济层面利好消息的推动,全球范围各主要股票市场持续上涨。按美元计,全球股票指数上涨9.9%,全球主要股指涨幅均在13%以上。这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部门盈利前景的改善是相一致的。不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相对平静,主要推动因素来自二级市场,欧洲市场尤其明显。
全球2003年债券市场跌宕起伏,与全球主要股市稳定上扬形成鲜明对比。2003年年初,长期国债市场受到战争等不利因素影响收益率普遍下跌。但是在第二季度末,受宏观经济走势趋好、特别是美联储利率调整以及股市持续上涨的联动影响,收益率开始急速振荡上扬。
2003年美国证券市场好于预期
2003年的美国股市好于预期。2002年下半年,由于公司丑闻等因素困扰,投资者信心不足,股市基本上在低位徘徊。2003年第一季度,受美伊战争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股市持续调整下滑。但是随着美伊战争在较短时间内宣布结束,投资者信心迅速得以恢复。此外,军费开支增大了政府支出,2003年5月23日经美国国会批准实施的政府巨额减税计划,以及美联储6月25日通过的0.25个百分点降息计划(此次调息使利率水平创1958年以来最低水平),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信心。
与上述背景因素相呼应,以2003年3月中下旬美伊战争为拐点,美国各主要股指都走出了先抑后扬的“√”形曲线。受到较好的公司业绩报告鼓舞,加上科技股的一再领涨,2003年12月11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重新收复10000点大关。至12月24日,该指数全年累计上涨24%,较3月份最低点上涨了37%。美国股市的另外两个重要股指标准普尔500(S&P500)和纳斯达克(Nasdaq)也走出了相似的形态,前者上涨了22%,后者则飙升了46%。
2003年美元债券市场收益率全年微幅上扬,但年中跌幅较深,其间波动剧烈。全年来看,债券收益率出现了三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一是3月中旬美伊战争开始前期,由于市场规避风险需求较大,债市价格告涨,而收益率下降。虽然其后随美伊战争的进展而有所反复,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下跌态势,并于6月中旬跌至全年最低点。此后,在一些好干预期的宏观经济指标和信心指数披露后,投资者信心增强,债券收益率开始反弹。二是6月底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本点后,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继续上涨。从6月到8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了140个基本点。长期国债表现更佳。三是在第四季度,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较大,但总体表现出了下降趋势。目前,市场已经普遍开始担心美联储在中短期内上调利率,从而对长期国债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以及相应的溢出效应。
欧元区股市波动较大,债市波幅较小
总体看,欧元区股市表现与美国股市几乎涨跌同步,但上涨走势中波动幅度更为剧烈。英国金融时报指数(FTSE100)在2003年2月份即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回升态势。尽管下半年,宏观经济数据的不利影响曾使市场明显受到压力,股市上涨势头有所削弱,但第三季度公布企业盈利前景改观使市场投资者重拾信心,股市再度延续上涨态势。在6月和9月两次向下调整以后,总体延续了一条稳步上扬的理想曲线。截至12月24日,英国FTSE100、法国CAC40以及德国DAX30指数都走出了类似上升形态,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13%、15%和35%。与3月份最低点相比分别上涨了36%、46%和77%。
欧洲国债市场也与美国走势相近,但是收益率的波动性较为缓和。2003年3月和6月10年期政府国债收益率两次随美国长期国债下跌,8月份又随美国政府债券大幅上涨而上涨,但是波动幅度都相对较缓。第四季度,欧元区长期政府国债收益率依然保持了自6月份以来的上涨趋势。欧洲中央银行(ECB)认为,欧元区国债收益率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信心加强,同时也可能反映了市场参与者预期欧洲的通胀率将有所上扬。
2003年,欧洲的企业债券也重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在经历了2002年低位徘徊后,2003年上半年欧洲投资级以下高收益债券重新赢得了市场信心。头7个月在欧洲发行的该类债券同比增长了300%以上。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复苏,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治理情况好于美国,高成长型公司重获投资者信任,另一方面是公司盈利前景看好,债务负担明显减轻。此外,此前企业债券长期低迷低估了该类债权的实际价值,这对欧洲企业债券复苏也具有助推作用。
日本股市一波三折大幅上涨,国债市场大起大落
日本证券市场与美国和欧洲市场相比,主要受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长期走势的影响,对美伊战争等短期事件冲击的反应不如美、欧直接和敏感。股票市场以2003年4月底和10月中旬分别为全年底部和顶部拐点,全年走出了一个向右倾斜的“∫”形曲线。日经225指数(Nikkie225)从2003年年初一直下探至4月28日的最低点(7606点),创东亚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纪录。从5月份开始,股市受出口型公司较好业绩报告推动,特别是日本央行加大直接购入股票以救助股市的信心支持,日经指数开始回升。此后,受国际宏观经济改善(布什减税计划、美联储降息以及美国股市上涨)等因素鼓舞,股指继续强劲上扬,并于8月中旬突破10000点大关,10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此后,由于受到日元升值、出口增长放缓,以及大公司盈利前景差于预期的压力,日经指数有所下调,但目前仍保持了10月底以前的水平,处于高位整理态势。截至12月24日,日经225指数与年初相比上涨21%,与4月28日最低点相比,上涨了36%。
国债市场方面,经济复苏的前景终结了日本债市长达8年的上涨趋势。2003年,日本国债收益率先降后升。在5月份达到最低点后,随着股市上扬和市场投资信心的建立,国债收益率从6月份开始快速上扬。有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日本股市的明显反弹,加重了日本市场对日本国债和美国国债的抛售,从6月至9月,国债收益率快速上涨。7月初,日本发售的10年期国债认购率创下2002年年中以来的新低,国债价格出现大幅下滑。8月份,日本国债市场创下1994年以来连续下跌时间最长纪录。基金经理们认为,除了经济复苏和美国股市走高影响外,日本政府带头抛售8000亿日元的20年期日本国债,是引发债市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有数据表明,2003年年中全球债市大额抛盘很多来自日本市场。根据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测算,仅在6月底以后的两周内,日本市场大约抛售了500亿美元的债券。对一些投资经理的调查显示,2003年日本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必然出现亏损。日本债市的下跌将加重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
新兴市场主要证券市场振荡上扬
2003年下半年,新兴市场主要股市总体开始了较强的上升态势。拉美地区股市涨幅惊人,主要股指全年上涨35%以上。东亚地区表现出色,除了中国以外,本地区主要市场2003年的涨幅都在25%以上,其中香港恒生指数比年初上涨33%,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股市的涨幅也都超过25%。
全球新兴市场债券前景普遍看好。2003年第二、第三季度,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投资者信心逐步加强,新兴市场债券收益率上涨,债券溢价收窄,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环境和条件持续好转。另一个促进新兴市场融资条件改善的重要原因是评级公司对新兴市场的评级作了一系列向上调整。仅在2003年10月份就有10个主权债的评级上调,其中主要是亚洲国家。由于融资环境改善,新兴市场在国际债券市场的融资额增长在全球保持最快速度。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03年第三季度新兴市场在国际债券市场的融资额新增了190亿美元,创两年来单季度融资最高纪录。
新兴市场资本流入稳定增长,并且主要以组合投资的形式流向证券市场。2002年,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股票市场资金净流出6亿美元,2003年这五国股票市场却吸引了约46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与此同时,净外国直接投资则从2002年的58亿美元降到了39亿美元。
2004年全球证券市场展望:美国市场备受关注,新兴市场依然看涨
2004年全球证券市场的变化将继续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参照。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看,如果GDP保持在4%以上的增幅,短期内升息预期未能兑现,按目前势头,股市、债市短期内将涨势不减。对2004年美国股市最为不利的因素是利率可能上调。不过,如果利率上调缓慢,负面影响可能被公司部门的盈利增长抵消。这就意味着,不同行业和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将有较大不同。
如果2004年美国股市继续上涨,而债券收益率继续走高,债市将面临现实的挑战。短期内经济增长的预期,使得股票和其他短期投资工具的高回报率更有吸引力,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距将继续扩大。新的迹象表明,亚洲国家央行和其他机构购买美国国债的兴趣正在减小。在2003年12月初的美国国债拍卖活动中,外国投资者已经从第三季度的42%认购率降低至32%。为了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缺口,美国将更加依赖于热钱的涌入。
欧元区2004年宏观经济预计将有缓慢的复苏,这将支持证券市场的继续上扬。日本股市尽管2003年10月中旬以来有下行趋势,但在万点以上似乎已获得触底支撑,估计短期内还将随美欧股市的走势继续上行。亚洲股市短期内将继续上涨。其中东亚地区受经济高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改善、评级上调和外部脆弱性降低的鼓舞,预计2004年市场对亚洲的债券发行和购买仍将热情不减。从公司部门看,2003年亚洲地区债券发行再创新高。有机构预计,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发行公司债券总额将超过2002年的220亿美元,甚至达到1997年金融危机以前创下的270亿美元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