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李俐勋1,朱昭琼,李勇2,崔建伟2

1.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 贵州遵义 563000;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1

【摘 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术后对骨科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防治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大连市某骨科专科医院收治的204例进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结果 32例患者在全麻术后的前三天,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术前的认知状态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发现32例患者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下降25%或MAP<60mmHg,且持续时间较长5--10min。结论 全麻术后骨科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发现。

【关键词】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070-0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即患者术后出现的人格、认知能力、精神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的变化。研究表明,手术类型对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影响,83%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患者近期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同时,诱发因素还包括:全身麻醉术前波动性血流缺失和气栓、颗粒微栓栓塞、大脑功能状态、以及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受限。有报道称,认知功能障碍与其他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血压波动,血氧供应,年龄等等。一些药物,比如阿片类,可对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单纯全麻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比长,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患者术后更易于管理,但是,尚没有资料证明其对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等待着我们持续的研究。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大连市某骨科专科医院共有32例全身麻醉后老年患者,来探讨全身麻醉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讨论防治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大连市某骨科专科医院共有32例全身麻醉后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均超过60岁,平均年龄72.31岁,麻醉分级评分为Ⅰ~Ⅱ级,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

1.2 麻醉方法

所有调查对象都是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的,首先进行麻醉诱导:遵医嘱静脉注射适量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使用电控气动间歇正压通气,维持大约35?mm?Hg的ETCO2,此外,维库溴铵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适量添加。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于硬膜外腔注入适量罗派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

1.3 观察方法及指标

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前、手术后的前三天,以及出院前一天,分别通过智力状态系统进行检测评定,评分在0~30之间,评估项目包括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回忆、定向力和注意力等等。28分及以上基本无认知障碍;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18分以下为重度认知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智力状态系统进行检测评定,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前评分为(29±0.57);术后第一天评分(21±1.52);术后第二天评分(23±1.60);术后第三天评分(26±1.36)。术后前三天的评分与术前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评估,评分为(29±1.21),与术前结果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前三天的评分与术前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评估,评分为(29±1.21),与术前结果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或长期卧床,很难完成长时间复杂测试。而MMSE量表简便易行,一次测试仅需5-10分钟,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均能承受。

手术创伤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主要与在围术期脑组织出现血缺氧或者麻醉药物的应用、对胆碱能受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手术创伤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过量炎性细胞因子,进而造成中枢胆碱能的传递被抑制有关,加之老年患者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因而,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比年轻人缓慢,甚至老能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持续数月,并最终导致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下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术后前三天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与术前有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推断: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手术或手术中的某种因素有关。本次调查的32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在全麻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查阅相关资料得知,50岁以下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并没有这么高的认知障碍发生率,由此推断,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异氟醚能够提高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并促进其激活,抑制中枢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神经元烟碱受体功能,进而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术中出现了血压偏低情况的患者,术后都出现了重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现象,由此推断,术中低血压与术后POCD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低血压持续时间的越长,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越高。发生机制可能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血流调控能力下降有关,脑灌注减少,引起大脑缺氧。有学者认为,严重的脑缺血和脑灌注能引起海马区细胞的死亡和空间记忆障碍及少突神经胶质细胞DNA的断裂,而海马是近期记忆回路的重要结构,是学习记忆的重要解剖基础和神经中枢,在学习、记忆、情绪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血压偏低患者更容易形成认知功能障碍。

32例患者术中循环系统的变化(MAP)

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全麻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麻醉医生应加强POCD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术前谈话中将POCD发生的可能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便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作为市属专科医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为老龄骨科防治POCD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汪飞翔,严敏.不同全身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0,32(3):36.

[2]董安顺.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3(13):375-376.

[3]陆志伟.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92.

[4]王勇.全身麻醉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8):3751.

[5]刘沁爽,李淮安,梁淑娟,孙海军.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6):68-69

[6]刘德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腰椎术全麻镇痛的疗效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291

[7]龙武圣.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苏醒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3):3671

[8]徐艳,田江艳,田桃苇,杨昌勇,王东海,罗涛.地佐辛三种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16):4611

[9]周汉鲲,曹春远,姜春浩.老年患者术中血压调控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8(33):4429

论文作者:李俐勋1,朱昭琼,李勇2,崔建伟2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  ;  ;  ;  ;  ;  ;  ;  

全身麻醉术后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李俐勋1,朱昭琼,李勇2,崔建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