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益生产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方式论文,精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在于“瘦”,它是一种瘦型生产方式。
美国人在总结丰田方式的基础上,提出“Lean Production”的概念,也就是“瘦型生产方式”,即“精益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方式起源于美国,它通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一些缺点、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突出的表现就是“肥胖”。一个工厂就象一个大堡垒,一个一个高大的厂房,包括停车场、发运、铁路、各种仓库;车间里通道上闲杂人很多;工人身旁堆放的零件很多,有在制品,还有毛坯,大块大块的修理面积;厂房的通道很宽畅,可以开着车子在里面跑来跑去。美国的大公司都有一整套的官僚机构,战线搞得很长,办件事情象接力棒似的一棒一棒地往下传,效率很低。与此相反,日本的工厂通道很窄,机床密密麻麻,工人劳动非常紧张,就象蚂蚁一样在那干活,紧张而有秩序;车间里看不到任何在制品;每条装配线虽然不是很长,但生产的品种很多,象日野公司,每条装配线生产800多个品种。这样一比较,美国人看到了自己的要害所在。
如果说美国的企业普遍患了“肥胖症”的话,那么中国的国有大企业与之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生产方式那种过细的分工形成的;另一方面在中国还有个特别的原因,那就是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很多政府机构、社会机构都延伸到企业里来了;不管企业是否需要人员都由政府按计划安置,只能吞,但却吐不出去。这种大量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国有大企业变成了一头“笨象”,它可以说是企业各种弊端的万恶之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简直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经常是上午一个会,下午一个会,办事效率很低,而效率低就是最大的浪费。企业肥胖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原来说中国的企业劳动力便宜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都逐渐地被多余的机构、多余的人员给抵消了。长此下去,还凭什么去参与国际竞争呢?因此,我们理解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就是要把多余的机构撤掉,把富余的人员逐步分流出去,把无效益的事情都砍掉,在全公司开展一场“减肥”运动。
使企业瘦下来不是最终目的,因为整个市场经济已经是一种风险机制,企业必须快速地反映市场需求,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要通过“主动销售”,迅速地搜集、反馈市场信息;要通过“同时工程”缩短产品开发和生产准备的周期;要通过“混流生产”,快速地生产出用户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来。这是目前西方流行的“捷敏生产方式”的内涵,它和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目的都是要使企业由一头大象变成一匹骏马。
二、精益生产方式是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悖的,这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革,意义相当重大。
大量生产方式历来把销售作为企业活动的终点,精益生产方式却认为销售是起点。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门不单纯是一个卖产品的单位,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市场信息网络、信息体系,企业的一切活动是以这些信息为起点的,它决定着企业的采购行为和生产行为。大量生产方式是一种推动式的生产方式,它的运转依靠从上到下下指令,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一道一道地往前推。精益生产方式与此相反,是一种拉动式的生产方式,后道工序是前道工序的用户,一切都是从后面拉前面,就象汽车由后轮驱动改为前轮驱动一样。这种生产方式,严格限制甚至杜绝了一切超前、超量生产,把原来认为应该发扬和提倡的东西变成了应该限制和反对的东西。大量生产方式把一定量的在制品储备看成是组织均衡生产的必要条件,在制品越多心里越踏实,越觉得保险,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而精益生产方式却认为在制品是万恶之源,它提倡在制品向零挑战。
三、精益生产方式把尽善尽美作为最终目标,在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中不断地端正企业的市场行为。
在企业追求的目标上,大量生产方式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有限的目标;而精益生产方式追求的目标却是尽善尽美。由此也就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企业行为。在质量上,大量生产方式规定出一个废品率指标,废品率越低视为越好。如果废品率为3%,在1-3%这个区间,就认为达到了目标,操作者如果出了一个废品他首先想到,还允许我出两个废品;精益生产方式没有废品率这个指标,要求无废品,当操作者出现一个废品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已经犯规了。精益生产方式对所有的工作不是追求合格,而追求尽善尽美,它的目标是好一些,还要更好一些。我们的488发动机,曾发生过个别轴瓦烧瓦现象,经大量的拆检、分析,发现零件的加工精度都在公差范围之内,是合格品,但是,当连杆轴瓦尺寸是最小,连杆铸件尺寸是最高的时候,间隙为最小,虽然是合格品,但容易烧瓦。而国外操作者不是追求合格,而是追求把尺寸控制在中线,配合为最佳状态。在大量生产方式下,当生产环节发生故障的时候,管理者会想到还有几天的库存允许用来排除故障;而精益生产方式要求零储备,管理者和操作者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不出任何故障,一旦出现故障也能迅速排除。大量生产方式只允许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有限的标准产品,这样的企业往往是一条长长的装配线生产单一的品种;精益生产方式则要求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多品种生产,这样的企业,装配线一般都比较短,每条装配线都生产几十甚至几百个品种。
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目标,精益生产方式废弃了许多在大量生产方式条件下非常管用、非常保险的常规的工作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显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甚至要付出冒险的代价,但是,这种风险的回报却是丰厚的。
我们感到,尽善尽美实际上是一个企业永远都达不到的目标,但对尽善尽美这一理想境地无止境地追求,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唯一正确的行为,因为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强与弱,经常处于转化和变动之中,没有一劳永逸的产品,也没有高枕无忧的时候;同时,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也是没有止境的,企业任何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都只能逐步接近而不能达到市场要求的目标值。企业通过对尽善尽美这一目标无止境的追求,能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一步一步地趋近于最终目标。这可能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的巨大的动力。
四、精益生产方式提倡以人为本,使工人由机器的附庸变成机器的主人,形成了一个激励人才辈出的机制。
大量生产方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强调分工的原则,这种分工的长处在于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随着分工的越来越细,带来了相当多的弊端,一是工人被束缚在一个很狭窄的作业范围里,从事简单的劳动,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感到没什么可学的了,围着机器转就行了;二是协调起来很困难,一台设备坏了,属于管路部分,由管道工来拆,机械部分要由钳工来干,电器部分要由电工来修,不但生产工人不能插手,就是钳工干下了电工的活也算违反了规章制度。这样的分工已经走到了它的反面,从解放生产力变为束缚生产力了。针对这种分工过细的弊病,精益生产方式从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创造性和积极性出发,特别强调发挥群体的力量。一个生产作业班组是功能比较健全的有机体,对生产、质量、消耗全面负责,权、责封闭在班组里。要求人们广泛地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成为多面手,并为个人才能的发挥提供用武之地。把生产力中第一要素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了。
精益生产方式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来是我们社会主义的长处,连日本人都承认这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可我们却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优势丢掉了。在我们国有企业里,有强有力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所以对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应该是更有信心的,应该比资本主义企业做得更好。
五、精益生产方式是弱者在逆境中拼搏,赶上和超过强者的一个武器。
日本能成为精益生产方式的故乡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穷国在困境中为了振兴经济而逼出来的一条路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是一个战败国,实力很差,力量很单薄,是一个弱国、穷国。1955年的时候,日本全国的汽车产量只有68000辆,而当年美国的产量是920万辆,相差悬殊。日本要搞汽车工业,就到美国去学习,看到福特公司有100多条冲压线,几百台压床,每条冲压线只分工承担一、二个冲压件,以求得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日本人一看就感到望尘莫及。回来后怎么办呢?象美国那样干他没有钱,这就逼着他思考,能不能用比较少的压床生产出同样多的冲压件来。因此创造了“快速换模”,从一天换一个模子缩短到一小时换一个模子。最后缩短到3分钟换一个模子,用这个办法,实现了用较少的压床生产很多品种的冲压件的目的。由于减少了在制品,成本比美国还要低。精益生产方式的很多“绝招”都是这样逼出来的,把自己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没有退路的程度,从困境中杀出一条希望之路来。
一汽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也是在逆境中逼出来的,一汽这些技术改造关过去了,产品结构调整关也基本过去了,但经济效益这一关还没有过去,肩上压着成本高、资金占用高两座大山,怎么办?只能依靠自己去找出路,这样,才走到了精益生产方式这条路上来了。不但整个一汽是这样,下面的一些专业厂也是被市场逼上“梁山”的。
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这是众所周知的。资金极度短缺和汽车工业资金密集的矛盾几十年来一直是制约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汽车工业的资金虽然多了一些,但这一矛盾没有多少缓解,要想为国家、为民族办点大事情,让中国能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强国之一,从管理上挖潜这条路更现实,也更重要。精益生产方式往往在困难的时候,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在处于弱者地位的时候,才能够学好、学到手,这也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就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民族精神。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汽车工业是有这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借鉴日本战胜美国的经验,结合国情、厂情,认真地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实现这样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复关”后,我们照样能够生存下去,活得很好,十年、二十年后,中国一定会跻身于世界汽车工业的强国之林。
六、精益生产方式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功,要办成这件大事,就必须眼睛向内,自己的梦自己圆。
国有企业靠什么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游泳呢?国有企业依靠国家给予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但放权让利已经走到头了;依靠各种各样的改革形式搞活企业,承包制、利税分流,直到现在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等。应该说这些改革形式对搞活企业是起了作用的,但直到今天,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的。那么,出路究竟在哪里呢?一汽这十几年来在实践中悟出了一条道理:企业进入市场后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了,虽然国有企业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方针、政策,但企业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最终还是握在自己手里,要立足于自己的梦自己圆。一汽产品从老解放到新解放,从中型车到轻型车,从卡车到轿车,从中高级轿车到普及型轿车,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环相扣的产品结构,这些都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靠我们企业自己把它干出来的。国有企业技术落后,即使你有钱,也只能买人家的技术,买人家的设备,而要把这些转化成自主开发能力,还得靠企业自己的本事。在“六五”的时候,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条件下的自力更生,自主改造了一个老企业,更新了一个老产品;“七五”以来,我们自主开发了一个轻型车系列产品,自主建成了一个轻型车生产基地,自主消化了一个中高级轿车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自主建起了一个包括十五万辆轿车基地、第二铸造厂、第二发动机厂和模具中心在内的现代化的二厂区。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汽人不断地在做梦,也不断地在自己圆梦。现在一汽人正做的梦,那就是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在管理上向世界先进水平挑战,因为一个企业要使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潜能发挥出来,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要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要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都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管理方式变革这场梦,更得靠我们一汽人自己来圆。
七、精益生产方式不但是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结合点,而且是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很意外的收获,就是党委介入到抓管理中来了。这种党政结合抓精益生产方式的作法,是从铸造厂得到了启发。这个厂的党委书记马振东,首先对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钻进去、悟进去了,主动领着党群部门深入到抓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去。抓思想发动,抓观念转变,把领导的意图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使铸造厂的“四改进”活动搞得很热火、很深入。厂长车学温感到抓精益生产方式离不开马振东,行政部门也感到离不开党群部门,这个厂的行政工作和党群工作,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了两头都热起来了,党政工作结合起来了。
从铸造厂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党政共同抓精益生产方式,可能是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的一个结合点。我们企盼了很长时间的企业党政工作两头热起来的局面,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形成了。在这段实践中我们感到,党委介入抓管理,是企业党政工作一个很好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