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真菌对毛榛促生作用初探论文_牟兆军

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研究进行了菌根真菌(Cenococcum geophilum)对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Maxim.)根系的接种试验,通过共培养,初步确定二者的共生对毛榛幼苗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尤其是根系和总生物量差异显著。

关键词:菌根真菌;毛榛;促生;初探

毛榛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在大兴安岭林区广泛分布。目前,能够促进毛榛植株生长、减少人工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结实、提高果实品质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兴安岭林区榛子产品开发的主要因素。尝试利用菌根真菌解决上述问题,越来越成为未来榛子开发研究的重点方向。

1材料

菌根真菌、毛榛幼苗。

2方法

2.1接种处理

将长出侧根的毛榛幼苗移栽于适当大小的花盆中。盆中基质为土壤与蛭石的混合物,体积比3:1,混合后120℃灭菌2h。培养基质中有机质含量1.98%,氮含量1.17g/kg,磷含量13.82mg/kg,钾含量0.26g/kg,pH6。

选择长势一致的毛榛幼苗分为2组每组10盆进接种处理。其中一组作为对照,另外一组接种含Cenococcum geophilum孢子的菌土。每盆接种剂量为50g,菌土穴播于幼苗根部。接种后的毛榛幼苗置于温室中培养,自然采光,昼夜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65%左右,100天后测定毛榛幼苗的各项指标。

2.2侵染率统计

随机选取毛榛幼嫩鲜根30条,剪成长约1cm的根段,采用phillips和hayman方法染色、制片、镜检,参照trouvelot等的方法统计菌根侵染率F%、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M%。其中F%反映了形成菌根结构的根系占整个根系的比例。M%是在整个根系中真菌侵染形成菌根现象出现的频度和强度的综合反映,代表了整个根系中菌根真菌形成的强度。

2.3生长状况测定

100天后取毛榛幼苗苗高(cm)、地径(mm)进行测量,将毛榛幼苗按根、茎、叶分别分开,测量鲜重(g)后整株置于70℃烘干箱烘干至恒重,测量干重(g)并计算根冠比(根干重/地上部干重),试验设8株重复。以上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1 菌根真菌侵染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菌根形成情况

接种孢子菌土的毛榛幼苗,部分幼嫩根系被侵染并形成了菌根,而未接种的对照毛榛幼苗无菌根真菌侵染,未形成菌根结构。从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上看,菌根真菌结构在幼苗整个根系中占有较大比例,如表1,这表明接种的菌根真菌与毛榛幼苗根系形成的共生菌根体系发育状况良好。

3.2生长差异

接种100天后数据(试验/对照)统计:苗高(16.2/14.1)、地径(1.9/1.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根冠比(0.8/0.6)显示根系生物量增加明显,说明菌根幼苗具有较大的根冠比;生物量方面,菌根对毛榛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总体分配产生了较大影响,试优于对照,差异显著,全株生物量是对照的1.5倍,根(1.4/0.9)、径(0.8/0.5)、叶(1.5/1.0))、全株(3.7/2.4))。

3.3生物量分配

菌根的形成对毛榛幼苗生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总生物量上,还表现在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试验/对照:根42%/38%、径21%/22%、叶37%/40%)上。与对照相比,菌根幼苗根系生物量比例明显增加。由于根系生物量比例增加较大,因此总体上菌根幼苗茎和叶片的生物量比例小于无菌根幼苗。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菌根真菌的存在更多地促进了毛榛幼苗根系的生长,不仅表现为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加大了根系生物量在全株中的分配比例。

4结论与讨论

4.1毛榛与Cenococcum geophilum的共生,可以增强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改善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生长。

4.2 Cenococcum geophilum对毛榛苗高、地径、根冠比、全株生物量都有影响,且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

4.3 Cenococcum geophilum使毛榛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加、茎和叶生物量比例减小。

4.4本试验仅对Cenococcum geophilum进行了初步探索,至于毛榛还有没有其他的共生菌根真菌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hillips J M.Hayman D S.Improved procedures for clearing and attaining parasitic and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inection.Transactions o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70,55:158-161

[2] Trouvelot A,Kough J L,Gianinazzi-pearson V.Mesure dutouxde mycorrlization VAdun systeme radiculaire.Recherche demethods destimation ayantune sgniication functionslls. In:Mycorrhizae:Physiology and Genetics Les Mycorrhizaes;PHYSIOLOGIES ET Genetique NRA.paris 1986,217-221.

论文作者:牟兆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菌根真菌对毛榛促生作用初探论文_牟兆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