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绿洲医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从精神科护理工作不断出现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入手,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本质任务与风险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在基础上引用相关研究成果,准确找出影响精神护理风险的两大因素,最终在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问题;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27-02
精神科接触的病患相对特殊,更多地是心理成分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患者,因而精神科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高,其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变。护理人员需要承受风险和工作压力就更大。在精神科护理这一方面,世界各地区均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理论成果,而我国在近年来也不断结合当前我国自身特点,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若干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对策,为新一代护理人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未来工作道路。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近几年的行业研究领域被广泛提及,现汇总如下。
1.精神科护理工作及风险类型
1.1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解读
精神科护理工不同于一般科室护理工作,它包含如下工作项目:(1)心理护理,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掌握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对于病患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查知[2];(2)安全管理,包括对病患者日常行为的监督,谨防意外事故,做好例行巡视等;(3)执行医嘱,加强病情报告,监督辅助用药等;(4)起居护理,即必要的休息、饮食方面的护理工作。可见,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其核心理念便是“服务”,运用其专业能力,确保病患者住院期间生命健康安全,并竭力配合治疗工作,履行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宗旨[3]。
1.2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类型
业务风险,即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失误、过失等风险形式,业务风险的产生可以说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造成的。法律风险,护理人员在履行工作时,可能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对他人人身和财物造成伤害,随之而来的即是侵权责任,进而引发法律责任,而就护理人员本身而言,因其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必然会承担一部分特别的法律责任,法律风险随之扩大[4]。个人安全风险,面对部分精神异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往往会受到一些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例如:精神亢奋喜怒无常且有暴力侵向的患者。
2.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讨论
2.1 关于护理工作本身的问题
在精神科护理中,常常出于护理者主观原因,产生一系列工作问题。主要表现为:(1)工作记录失真,工作细节未能依照标准完成;(2)不能做到完全履行医嘱,医嘱执行不到位直接影响治疗效果;(3)本职工作不明确,容易产生过失或者是故意犯错情况[5];(4)连续性的工作状态不佳,工作期间容易出现一些突发情况,造成工作断点;(5)对病患心理状态把握不佳,精神异常、药物反应不良等处理不当。
2.2 关于工作环境与工作制度的问题
工作环境与工作制度上的诸多问题,是制约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客观因素。在工作环境上,精神科可以说是一个由众多精神相对异常的患者组成的特殊医疗科室,护理人员作为“正常人”服务于这样的一群特殊的患者,其必然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6],一方面要时刻考虑和揣摩医生、患者的意愿,并且对应做出一些正确的工作行为;另一方面,要面对医院之外包括家属、社会群体等的监督和议论。而在工作制度上,我国精神科护理人员并无特别的优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要承受压力,又得不到实质性的照顾,除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要想不出现一些工作岗位问题,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2.3 法律责任问题
身为医护人员,精神科护理人员理所应当地要承担一系列隶属于医疗单位的特殊法律责任。例如:用药、护理、管理等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医疗规则和相关规定等。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科医护理人员有可能面临病患者的“侵害”,而是我国法律规定精神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均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予追究法律责任,特别是在患者情绪爆发时,是防卫或是制止,其中责任如何认定,依旧较为困难。如此“待遇悬殊”,可能导致护理人员主观意识上的矛盾激化,产生过激行为[7]。
2.4 工作监管问题
我国医院机构精神科相对而言人员欠缺,又因为病人特殊,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审视,因此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方面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有关理论和部门对该方面重视不断加强,但根深蒂固的“部门观念”依旧对精神科影响较大。主要以精神科护理工作流程、态度和考评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3.影响精神护理风险的因素
3.1 护理人员素质
在专业素质方面,我国对于精神护理方面的教育体系仍在建设当中,虽然能够培养一部分专业性人才,但培养模式和核心知识技能体系依旧不足,尚不能完全实现“综合性护理人才”的培养。而多数护理人员在入职之后,安于现状或是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难以获得充足的学习机会,导致自身专业素质停滞不前[8]。此外,受到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社会环境、薪资状况等多方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精神上的变化,从而价低了自身的道德水准,不利于岗位效能的实现。
3.2 政策制定时考虑不周
不管是国家法律还是部门规章,在针对精神科护理方面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首先,作为为精神病患提供护理服务的专门人员,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当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和补助,特别是在假期、生活补助等方面,少了物质方面的鼓励,在部分从业者心中,精神科护理工作变失去了其崇高的社会价值。同时,政策和规定在照顾护理人员的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更多的正确工作路线,引导精神护理不断发展[9]。
4.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4.1 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医院应当理性看待精神科特别的工作环境,设计专属于精神科的工作指南和规范。与此同时,每日岗位交接班实名签到必须落实,作为当班责任落实依据,病号、病房分配主管护理人员,责任到位、工作到位[10]。护士长以及年长的护理人员应主动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责,将低年资和实习期护理划分为小组,分配给前辈人员带领。医生也应当积极履行监管责任,特别是在遗嘱执行方面。对于违规护理人员,坚决予以处罚,包庇、徇私的管理人员,更应当重处。
4.2 加强专业知识培养,巩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开展岗位培训,利用内部刊物、信息渠道、部门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一些先进的行业规范、理论等进行宣讲,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个人自觉和部门鼓励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并努力获得更高级别的评定,对获得高等级评定的护理人员,予以适当奖励和肯定。
4.3 引用风险管理模式
首先是要明晰风险,即是将各种形式的护理风险通过文件形式记录下来,并要求护理人员硬性识记。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及时整理并讨论解决办法,养成风险预防和规避的习惯。
5.小结
综上可知,精神科护理工作困难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精神科病患情况特殊、精神科工作环境复杂、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细微变化,即可导致护理风险突发。作为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员,尤其应当虚心求教,广泛学习行内优秀者的先进理论思想,不断警醒自我、充实自我,以求减小护理风险,高效率完成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芸.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3(04):98-103.
[2]葛传惠.精神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04):105-108.
[3]戴兰云.临床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8):135-137+140.
[4]袁燕亭,刘情情.巡回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3(15):118-120.
[5]陈选莉,王琴.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12):1911-1912.
[6]李亚红,魏中华,周朝霞.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问题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366.
[7]孙丽平.精神科护理工作面临的法律问题与对策[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8]许冬梅,邵静,吴艳.国内外精神科护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04):7-9.
[9]李春.精神科护理风险与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17):152-153.
[10]郑琼,肖容.精神科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4):1808-1809.
论文作者:裴晨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精神科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精神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